世界一直是个草台班子

基歪财说 2024-06-04 21:00:37

金融市场向来给人一种精密仪器般的印象——上市公司业绩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股指期货合约细分到以秒计的交割时间,做市商们用毫秒级延迟的高频交易系统日以继夜地运转。然而最近美国股市接二连三的"翻车"事故,却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金融体系那副草台班子的本来面目。

就在6月3日,身为全球最大、最重要股票交易所的纽约交易所(NYSE)再次出现重大技术故障。当天一早,投资者们惊恐地发现,"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代号:BRK.A)股价从上周五的62.74万美元,一度暴跌至185美元,跌幅高达99.97%!要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可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重要成分股,也是华尔街股价最高的明星股票,怎么说崩就崩了?

这哪里是"跌停",分明是"跌穿地心"啊!NYSE赶紧祭出了一系列"神操作":先是紧急叫停交易,又在盘中宣布之前的成交无效,最后好不容易在东部时间11点恢复了正常交易。事后NYSE解释称,罪魁祸首是一次例行软件更新出了岔子,导致49个股票的交易出现异常。

可想而知,这样惊心动魄的一幕,又得让多少华尔街的金领们提心吊胆了好一阵。毕竟伯克希尔哈撒韦还有个"老铁"巴里克黄金公司,以及新能源股NuScale Power,它们的股价同样遭此厄运,跌幅都接近99%。试问哪个投资者受得了自己的金融资产说没就没的?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上周,美股三大指数之二的标普500和道琼斯,其实时行情居然集体失灵了80分钟!要不是个股交易还在继续,这场闹剧搞不好就升级成"灾难片"了。NYSE自己统计,仅今年以来,就已经出现六起不同程度的技术故障,涉及股票、期权等多个交易品种。

读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不是号称要将交易结算周期从T+2缩短到T+1,以提高效率吗?怎么美国金融市场的"豪车"越开越像"破车"了?

诚然,股票交易所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它的运转事关金融稳定和投资者信心。纽交所成立于1792年,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众多跨国巨头都在此挂牌上市。它不仅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更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象征。

然而翻开历史,你会发现交易所出故障似乎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2012年的"骑士事件"(Knight Capital事件),一家做市商公司在软件更新后出现交易异常,在短短45分钟内疯狂抛售价值4.4亿美元的股票,事后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2010年5月6日,美股上演了震惊世界的"闪电崩盘"(Flash Crash):道琼斯指数盘中突然暴跌9%,标普500期指更是失守1万点大关。事发当时各种离奇的传言满天飞,什么"脂肪手指"误操作、黑客攻击、交易系统被人工智能入侵……调查发现,罪魁祸首不过是一个芝加哥期货交易员的"疯狂砸盘"行为。

更早的1987年"黑色星期一",道指单日重挫22%,全球股市遭遇滑铁卢。当时的纽交所甚至不得不动用"断路器"机制,提前结束了当天的交易。事后的官方报告将矛头对准了"程序化交易",认为机构投资者借助计算机,"耍小聪明"地抛售股票和股指期货,才酿成大祸。

如果说美国的金融市场如此脆弱,那其他国家的交易所表现如何呢?

2015年,我们A股市场刚刚经历了一场股灾,8月24日更是发生了近2000只个股集体跌停的罕见一幕。彼时的新闻联播口径是"场外配资、程序化交易、恶意做空"等扰乱市场秩序,需要严厉打击。

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当晚,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就"扛不住"了,多次暂停交易以平抑市场波动。日本东京交易所也没能幸免,2020年10月因硬件故障停摆了一整天。

新加坡交易所向来以技术领先著称,却也在2014年和2017年经历了两次严重的交易中断事故。香港交易所就更"惨"了,光是2017至2022年的六年间,就出现了七次交易延迟或中断的状况。

看来全球的金融市场都或多或少地中过"技术邪"。在互联网和电子交易时代,交易所的技术故障风险反而更高了。一旦交易系统"崩了",股价"跌穿地心"似乎也并非不可能。毕竟从本质上看,金融市场就是由人性和技术构建的"沙盘游戏",再精密的系统也架不住"人祸"和"技祸"的双重夹击。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换个视角看待纽交所的"翻车"事故。它提醒我们,在疯狂追逐金融创新和交易效率的同时,也要警惕技术的脆弱性和市场的非理性。摩尔定律(Moore's Law)告诉我们,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但人性的弱点和市场的"草台班子"属性,恐怕半个世纪也不会改变。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