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做得很好,全靠同行衬托”
一
5月份,奥迪A6L又双叒叕拿到了桂冠。
以12940台的月销量,成功登顶。
同行呢?
E级卖了12,000台,宝马5系只有6680台。
话又说回来,奥迪A6L也不是一时爆火。
事实上,奥迪A6L已经火了很长的时间了,近三个月拿到了44,195台的销量。
远远超越E级和5系。
二
A6L为什么能够翻身?
我们开头也说了,这一切的一切,都靠同行衬托。
这一代宝马5系算是改废了。
以前G38多好啊,运动豪华兼具。
但现在呢?老实说,我有点搞不懂为什么宝马5系会设计成这样子。
要豪华,也没有多豪华。
要运动,也就那回事儿。
别嘴硬,肯定会有人说宝马5系很强,但我们就用结果说话,宝马5系的数据确实是不好。
近三个月也只有15,453台。
作为当年的销量冠军,如今和沃尔沃S90等车型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至于奔驰E级,依旧是这个级别的标杆。
但说真的,这一代的E级没有以前那么奢华、高端了。
能卖这么好,品牌占据着一大部分的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脚踏实地”的A6L反倒是后来居上,成为了冠军选手。
三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买A6L,无非就是预算不够,买不起5系和E级”。
哥,2024年了,网上也能够查到数据,电话也能够和4S店沟通。
所以我真不清楚为什么有人还会说出这句话。
5系、E级的“价格跳水”,难道这些人装看不见吗?
如今这两台车也不见得有比A6L贵。
再来看看A6L的价位。
24款倒是降了很多,在上海这边,33.8万起步的40 TFSI 豪华、35.94万起的45 TFSI 臻选动感。
而王炸级别的55版本目前是在44.99万起。
这还只是初步价位,进店可以谈。
总之,A6L的让利程度是比较高的。
当然,要达到最低价,那么估计要拉满年限和一堆限制了。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比以前便宜。
四
作为一台颇有行政风范的豪华产品,A6L是我比较喜欢的。
豪华、商务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
虽然现如今的行政氛围稍微有点“缺失”,但我真觉得会比同行更好。
典型的豪华设计风格,或许没有那么抓人眼球,但胜在稳定、不出格。
说真的,在消费者群体越来越年轻的情况下,想要找到一台像A6L这种风格的车型,已经很难了。
除了保持经典之外,A6L有尝试做出年轻调整,比如尾部的镀铬以及车头的点缀。同时,修长的身段和黄金比例的设计,确保了A6L稳重豪华气息。
总之,A6L在外观方面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虽然没有选择新能源风格,但胜在经典。
在茫茫车海中,A6L的光芒始终都不会被掩盖。
五
来聊聊动态感受。
作为一台成熟的产品,奥迪A6L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短板。
调校高级,毕竟这是奥迪的核心技术之一。
底盘的厚重感是蛮出色的,前悬、后悬的衔接与动力的配合,都保持着不错的反馈。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在一段测试路线过程发现,奥迪A6L的反应速度很快,在不同道路时,能够自动去适应当前的振动频率以及抛跳感,给车主和乘坐人员带来更从容的感受。
至于双离合变速箱,没有太多问题。
毕竟用了这么多年,如果还能够出毛病,那趁早别混了。
但从市场争议来看,奥迪A6L的动力组合不太讨喜,毕竟同行用的都是AT变速箱。
虽然体验没有什么毛病,甚至可以用出色来形容。但在有选择范围的情况下,部分用户更倾向的是AT技术。
当然,如果你确实不喜欢前驱和双离合。
那么可以考虑55版本。
这个版本就不是前驱了,虽然用的是双离合,但无论是动态水平、调校技术亦或者是舒适感受,55版本都是拔尖的。
六
作为老牌车型,A6L的内饰是我看得最舒服、最协调的车型之一。
材质的运用恰到好处,多方面的衔接也挑不出什么毛病,而屏幕的组合,则是进一步科技赋能。
观感很好。
相比那些五花八门的大屏布局和堆料设计,我非常喜欢这种传统、协调的风格。
我想这或许就是豪华品牌多年来的沉淀了。
七
来到车机部分。
表现中规中矩,底层逻辑还是蛮不错的,界面的切换以及调整都比较顺畅,基本功很扎实。
但但但要注意,相比国产顶尖新能源产品,A6L在这方面确实有一定的距离,相信体验过的都懂。
其实吧,我们现在试驾传统燃油品牌车型的时候,已经没有那么注重车机了。
一般上车都直接连Carplay就开测了,但对于安卓用户来说,可能这一套系统不太友好。
总之,在当前以智能科技为主的汽车市场中,A6L的MMI车机系统没有那么讨喜。
但反馈也确实不错,这一点我们是能够看到进步的。
八
A6L在乘坐感受这一块就是标杆了。
如果你选择的是高配以上的版本,你可以感受到那高端奢华的材质交织。同时,运动座椅、空间优势、可调布局以及功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说真的,我们轮流开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不会觉得疲劳。
九
与国产新能源对比,A6L看似有些跟不上市场的脚步,但这台车仍然很成熟、仍然很经典。
优秀的调校、协调的座舱布局以及一流的品牌影响力,从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A6L。
而充满诚意的价格,更是让它在市场脱颖而出。
国产新能源大爆发之后,市场一直传来“燃油悲歌”。
但我想说的是,豪华品牌的“护城河”仍然坚硬,国产新能源想要彻底击败,不太现实。
百年底蕴也不是嘴上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