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写过一篇“”,从文理结构上分析了为什么不是杜甫的心被鸟惊到了,而是鸟的心被杜甫惊到了。不知道近期已故的叶嘉莹教授有没有在她的教学中或者著作中讲到过这个?
我推翻任何传统解释的观点,都是用大量的理据来证明的。当然也会有不服气的人在我的评论区叫板,不过以其中大多数评论者的水平,除了拿点教材上的解释来贴图,兀自叫骂之外,也没什么本事了。偶尔见过几个有点造诣的,往往一上来就对我一通狂贬,然后大家各摆理据,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我驳倒,又出于面子不肯认输,于是就恼羞成怒,删帖走人。
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来补充些证据了吗?必须要说的是,在诸多的古诗词当中,有些诗句里的“鸟惊心”确实是指“鸟惊到了我的心”。而我要举例的是:还有哪些古诗里面的“鸟惊心”是指“鸟被惊心”?
乔梓惊秋陈繗〔明代〕
一天膏露两栽培,
俯仰虽殊总异材。
桢干尚期廊庙选,
霜风俄作栋梁摧。
花残溅泪当秋落,
巢鸟惊心彻夜哀。
最恨大材无用处,
悠悠终古拚泉台。
这首诗的题目叫《乔梓惊秋》,乔木高,梓木低,后比喻父位尊,子位下,于是称父子为“乔梓”。诗人可能用“乔梓”来暗喻“父子”两人在仕途上都比较失意,但在诗的明面上写的是树木。“花残溅泪当秋落”的意思就是“秋天的残花被溅到了泪滴,花瓣就凋落了”,不管这个“泪”是指人的眼泪还是“霜化而成的水滴”,“花被溅泪”的意思是确凿无疑的。 因为前面一句是“霜风俄作栋梁摧”,即“秋天的冷风摧残着这两棵可以作为栋梁的树”。于是树下的花和树上的鸟就倒霉了:
前面是残花被树上的霜露掉落打落了花瓣,后面就是树上鸟窝被霜风吹倒,失去了家园的鸟当然就“被惊心”,于是彻夜哀嚎。此诗中的“鸟惊心”难道不是“鸟的心被惊动”了吗?虽说是明朝诗人的诗,但他写这两句难道不是受了杜甫《春望》的影响?
暮春行夹山道中饶相〔明代〕
一为迁客滞濡须,
课最无闻岁月徂。
报主尚怀葵藿志,
思亲每忆竹林居。
山花溅泪休相向,
野鸟惊心莫漫呼。
宦业浮云终似梦,
茫茫贪睡竟何如。
这又是一首诗人感慨自己官场失意的诗。“山花溅泪休相向,野鸟惊心莫漫呼”这两句就是让别人“不要在伤口上撒盐”:山花被溅到泪的时候不要对着它,野鸟被惊心时不要四处叫唤。本来野鸟被惊动了都在四散而逃,你还到处叫唤,不是让它们更受惊吓吗?
这就好比如今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好工作,你还在那里冷嘲热讽让他们不要做“孔乙己”。难道他们在大学里受的教育和学的专业都白费,去做那些根本不必接受这些教育就能获取的工作,这难道是这个社会该有的样子吗?所以这诗人最后选择的就是“躺平”:宦业浮云终似梦,茫茫贪睡竟何如?
类似的两句相连,难道不是同样受了杜甫《春望》的影响?再结合我之前写的那篇文章,“鸟被惊心”的解读还有什么异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