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雪,不管贫富,牢记“1不去,2不做,3要忌”,平安过冬天

活力源泉养护 2024-12-05 15:38:48

冬季是四季轮回中最具挑战性的季节,尤其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大雪标志着天气进一步变冷,伴随着暴雪、结冰、寒风等恶劣天气,外部环境的变化常常让人难以应对。

面对严寒天气,我们都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那么面对大雪时节的生活建议,都有哪些,其实为了帮助大家在大雪节气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平安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需要大家做到“1不去,2不做,3要忌”,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一、“1不去”指的是什么?

“1不去”其实是提醒我们避免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外出,减少暴雪天气带来的危险。

大雪天气中的暴风雪对交通造成了极大地影响,雪地湿滑,能见度差,交通事故频发。

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外出不仅会增加路途的艰难,还容易遭遇各种意外。

而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体温会迅速下滑,从而显著提升罹患低温症及遭受冻伤的几率。低温症和冻伤是由寒冷环境引起的两种常见的寒冷相关健康问题,二者都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低温症是指由于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身体的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下(通常低于35°C),而冻伤则是皮肤和组织因暴露在极寒环境中而发生局部损伤,最常见于手指、脚趾、耳朵和鼻子等暴露部位。

长时间处于寒冷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大雪天气下,极易发生这些健康问题。

研究表明,寒冷天气中的“风寒效应”会使实际的温度感觉更加严寒,从而增加低温症和冻伤的风险。风寒效应是指在有风的环境中,由于风速的增加,人体表面的热量被迅速带走,导致体感温度明显低于实际气温。美国国家气象局的研究显示,风寒效应能够使体感温度降低20°C以上,意味着即使外界的气温是0°C,人体的体感温度也可能低至-20°C左右。

这种剧烈的温差增加了冻伤的风险,特别是对裸露的皮肤部分,风寒效应使得皮肤和血管快速失去热量,导致冻伤更容易发生。

风寒效应不仅加剧了冻伤的风险,还大大提升了低温症的发生几率。

人的身体通常会通过血管收缩、颤抖等生理反应来保持体温,但在强风和寒冷的环境中,这些自我调节机制往往无法有效对抗外界的冷空气,导致体温的持续下降。

一旦体温低于36°C,身体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浑身颤抖、意识模糊、运动协调性差等症状,而当体温进一步降低至32°C以下时,低温症的症状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另外,研究还表明,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特别是四肢末端的血流量减少,导致体内核心温度下降更加迅速,增加冻伤和低温症的发生几率。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身体不仅会感到冷,而且其免疫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大雪过后,气温急剧下降,寒冷空气迅疾侵袭人体,这无疑给免疫系统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个季节,天气的剧烈变化常常导致许多人感到不适,许多原本健康的人群也可能因气温骤降而出现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

这是因为寒冷的空气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反应,导致呼吸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变差,从而增加了患病的风险;而更为严峻的是,在这在严寒的季节里,空气中的湿度较高,病毒传播速度加快,同时低温抑制了人体自我防御机制的有效运转,免疫系统也因此变得更加脆弱。

冬季的降临,日照时长显著缩减,阳光照射不足进而阻碍了人体维生素D的有效合成。

维生素D作为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元素,对于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及强化身体抗病毒能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免疫反应的减弱,使得人体在面对外界病菌侵袭时,防御能力大大降低,所以,冬季人们的免疫力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以及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增加了染病的风险。

除了要做到“1不去”,大家还需遵循“2不做”。

二、“2不做”指的是什么?

在大雪节气时,除了要避免外出,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两种高风险行为,即“2不做”。这两种行为不仅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危害,还可能在寒冷天气下加剧身体负担。

其一:不做剧烈运动

冬季的寒冷天气使得我们的身体处于相对低温状态,心血管系统在寒冷环境下本已负担较大,再加上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心脏等器官承受过多压力。

低温会使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的速度减缓,心脏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以确保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而如果过度运动,心血管系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增加了发生心脏病突发事件的风险。

据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寒冷的气温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压,而剧烈的运动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冠状动脉出现血流不足,进而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和老年人,应该避免在寒冷天气下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尤其是短时间内剧烈地跑步、举重等高强度运动。

不仅如此,寒冷天气空气干燥,这也会加剧运动时呼吸系统所承受的压力。

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大量的氧气和空气湿度,而冬季低温和干燥的空气可能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对有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产生负面影响。

在运动项目的选择方面,建议大家偏向于温和且适度地锻炼形式,如太极拳或者瑜伽之类。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活力,增强身体抵抗力,而且相较于剧烈运动,更加安全,不会给身体造成过大的负担。

在选择运动时,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和自身的身体状况来调整运动强度,避免因为过度运动而产生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其二:不做过量进食

冬季,人的食欲普遍见长,这是人体自然调节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增加热量摄入以维持体温与能量的平衡。许多人在寒冷天气中容易过度进食,特别是偏好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认为这有助于提升抗寒能力。而倘若毫无节制地保持这种饮食习惯,便可能诱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过量进食尤其是摄入油腻食物,不仅增加了消化系统的负担,还可能导致体重的迅速增加。冬季人体新陈代谢速率相对迟缓,若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热量便无法及时被消耗,进而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

过度的脂肪积累不仅会使体重增加,还可能导致高血脂、糖尿病、代谢综合症等健康问题,进而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且体重激增可能导致膝盖、腰背等关节出现疼痛,增加关节病变的风险,同时也会加重心脏、肝脏等器官的负担,影响其正常功能。

在这个季节,维持健康的关键在于适量饮食与均衡营养。

一个合理的饮食安排应当涵盖适量的蔬果、蛋白质来源以及碳水化合物,以确保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支持。

建议冬季饮食中加入更多的温性食物,如红枣、桂圆、姜汤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同时也能保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运作。而且,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及健康的脂肪来源,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等,对于维持身体机能和促进免疫力提升至关重要。

当然,为了大家在冬季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掌握“3要忌”也至关重要。

三、“3要忌”指的是什么?

“3要忌”是大雪节气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生活习惯,它包含了三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具体如下:

一忌不开窗通风

冬季,很多家庭常常忽略确保室内空气顺畅流通的重要,长时间封闭窗户,不仅使得空气质量变差,还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增加患病的风险。

虽然冬天的气温低,但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也容易积聚,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更为严重的是,封闭空间内湿度较高,空气中的微生物也会繁殖生长,这为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尤其是在流感和呼吸道感染高发的季节。

二忌忽视保湿护理

在冬季,由于气候变得干燥,皮肤容易流失水分,进而引发诸如干裂和脱皮等皮肤问题。特别是在大雪时节,刺骨的寒风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如果不及时进行保湿护理,不仅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长时间的皮肤干燥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过敏、皮炎等。

在冬季,除了使用润肤霜、护手霜等保湿护肤品外,还应定期补水,保持皮肤的水油平衡。

对于有特殊皮肤问题的人群,应根据个人皮肤情况,选择适合的保湿护理方法。

三忌饮酒取暖

寒冷的冬季,一些人可能通过饮酒来获取短暂的温暖感。

而酒精会导致血管扩张,产生虚假的温暖感,实际上却会使体内温度下降,增加体温失衡的风险。

饮酒后,由于血液循环加速,体内热量散失得更快,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中,可能引发冻伤、低温症等问题。

在大雪天,我们应避免通过饮酒来取暖,保持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衣物,才能真正抵御严寒。

面对大雪节气的临近,我们应提高警惕并采取预防措施。牢记“1不去,2不做,3要忌”的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远离潜在的高风险行为,并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此,我们便能更好地应对寒冬,保障身体健康,平安越冬。

参考资料

1、湖北省健康委员会.大雪:这些疾病高发!重点保护身体这3个部位.2023-12-08

2、人民网.大雪节气 养生注意四点.2016-12-08

3、健康杭州.大雪至!最冷时节,注意阳气“调补”和“收藏”. 2022-12-07

4、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大雪至,寒冬始:这份养生攻略请收好.2020-12-07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