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十七路军结局如何?一将领后成为毛主席亲家

漫步史书 2024-01-02 09:05:03

1986年9月13日,开国中将孔从洲将军的一双儿女孔令华与孔淑静受邀出席了在河北邯郸举行的西北民主联军38军建立四十周年大会。

孔从洲将军因为心脏病突发,没能亲临现场参加,孔令华则是代表父亲朗诵了一首孔从洲将军专门为此次大会写的一首诗:

“豫州举义旗,陕军获新生;燕赵子弟兵,壮志卫邯城。中原还逐鹿,走马追征程;随军入川西,神驰天安门。戍边建油田,文武两昆仑;关山少音讯,梦中寻故人。开国多英烈,忆旧慰忠魂;新人如后浪,远望一片春。”

这首诗基本上可算得上是一首叙事诗,详细的介绍了西北民主联军38军的来历。

孔从洲将军是一名起义将领,而西北民主联军的前身就是出自于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

1937年1月,西安事变差不多半个月后,杨虎城被国民党当局撤职留任,6月奉命出国考察。

此举可以看做是蒋介石对杨虎城参与西安事变的报复,毕竟就连亲自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都被他扣押起来,至于杨虎城,蒋介石就更是恨之入骨。

五个月后,杨虎城经香港回国,结果被蒋介石派特务诱骗到了南昌,随后被软禁起来。

1949年9月6日,就在重庆解放前夕,毛人凤受蒋介石指示,派特务将杨虎城一家以及秘书宋绮云一家骗出牢狱杀害。

杨虎城自从被解职以后,十七路军也遭到了被肢解的命运,甚至于比后来东北军的遭遇还糟糕许多。

杨虎城的部队是他早年杀富济贫拉起来的,后来被陕军收编,从一个营慢慢壮大起来的,从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中,杨虎城也历经了一段“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一段日子。

不过,从骨子里来说,杨虎城是比较倾向于革命的,特别是孙中山竖起护法大旗时,杨虎城曾坚决表示跟从,哪怕是面对直系、皖系的拉拢,杨虎城也坚决不为所动。

也就是在夹缝中,杨虎城部逐渐发展壮大。

大革命时期,杨虎城受冯玉祥之邀,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军长,并奉命率军与直鲁联军开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杨虎城在所部拒绝“清党”,他对从南京来的韩镇生说:

“你我都是南汉宸的朋友,而你和他的关系比我还早,尽管政治道义不同,但首先要照顾朋友间的道义。”

不过,杨虎城虽然没有跟从蒋介石选择“清党”,但因为早年与冯玉祥有隙(冯1921年入陕曾杀害了陕军中有名望的将领郭坚),认为冯玉祥也始终在拿他当炮灰。

冯玉祥后来同蒋介石决裂后,杨虎城选择支持蒋介石,被蒋任命为新编14师师长,驻防河南,并在蒋冯战争中,击败了进攻南阳的刘汝明部。

1930年元旦,杨虎城在部队来不及召集,仅率三个团的情况下,偷袭了位于驻马店的唐生智部。

唐生智本来是蒋介石讨逆军第五路军总指挥,但在击败冯玉祥后,却和冯玉祥握手言和,唐生智通电讨蒋时,未经杨虎城同意,就在通电中列了杨虎城的名字。

杨虎城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

“唐孟潇太看不起人了!我革命的时候,你还是北洋军阀的小喽啰。对蒋介石造反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至少你应当事前和我商量商量,你这样搞太看不起人了!我跟蒋是杂牌,跟你唐孟潇也是杂牌,你们双方都是军阀,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事情发生后,杨虎城特意致电南京向蒋介石指示。

本来蒋介石对杨虎城也信不过,在杨提出要进攻唐生智的大本营时还表示了婉拒,要调嫡系去做,没想到杨虎城后来自己决定干了,以至于蒋介石收到消息时,还不大确定杨虎城是真的立下了如此大功。

杨虎城用行动证明了他对蒋介石的支持,蒋介石自然也投桃报李。

除了复电杨虎城奖励十万元外,蒋介石还明令将17师扩编为第七军,由杨虎城任第七军军长兼17师师长。(1930年4月,杨虎城所部新编第14师正式改称17师。)

驻马店战役也成为杨虎城生平最值得称道的一战。

1930年中原大战,杨虎城支持蒋介石,在平汉线正面阻击冯玉祥,到9月张学良率军入关后,与奉军一起夹击冯玉祥的西北军,直接导致了冯玉祥失利,冯玉祥的西北军就此进入历史舞台。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虎城接过了冯玉祥的大旗,从此他的部队被人称为“西北军”。

杨虎城率军北返,蒋介石迫于无奈,只好下令升格杨虎城部为十七路军。并授意杨虎城组建陕西省政府。

1930年10月24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通过了任命杨虎城为陕西省政府主席的命令。

1935年,杨虎城又出任了陕西绥靖公署主任,奉令从陕南出击,围剿长征至陕南的红25军。

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下辖一个第七军和一个补充旅。

有人看到这里也许很奇怪,第七军不是桂系部队的番号吗?怎么又成了杨虎城部队的番号。

事实上,早在北伐开始后桂系部队依托于第七军曾多次扩编,到1928年2月蒋介石整编全军后,就不复有第七军(被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5师)的番号了,到1930年中原大战,桂系反蒋,恢复了第七军的番号,但因为那时双方已经翻脸,蒋介石当然不可能承认这个番号,一直到1931年5月,桂系惨败,恢复了原来第四集团军的番号,被蒋介石下令缩编为第七军。

不过,从考证的情况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杨虎城部第七军和桂系的第七军是同时存在的,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了西安事变后。

杨虎城进入西安后,开始扩编部队,杨虎城第七军本来只有一个师,后来扩编为三个师,,外还有三个警备旅,两个补充旅,总计有28个团六万余人。

不仅如此,杨虎城在西安坐稳脚跟后,又趁着1931年驻兰州的新编第8师兵变,挥师入甘(在蒋介石支持下)。

由此,杨虎城达到了他势力极点,掌握陕甘两省。

蒋介石当然不能容忍杨虎城做大,于是伺机分化他的属下,并出重金收买,这一招可谓是万试万灵,当年中原大战,蒋介石用的就是这招,让冯玉祥部分崩离析。

蒋介石为了拉拢杨虎城部下孙蔚如,故意高调宣布提拔他为38军军长(辖一个17师),孙蔚如当时在甘肃掌权,蒋介石的心思可以说是路人皆知,杨虎城迫于无奈,为了安抚同等地位的冯钦哉,只好宣布辞去第七军军长,由冯钦哉接任。

不久后,在蒋介石唆使下,被杨虎城收编的警备师师长马青苑、警备1旅旅长王志远叛变。

名义上,十七路军下辖38军、第7军,实际实力折损不少。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陕北红军,杨虎城虽然几次出动大军围剿,但陕北的红军在夹缝中生存,却越剿越多,后来又加上一个从鄂豫皖苏区转战至川陕甘地区的红四方面军,更是让杨虎城一个头比两个大。

更不用说后来,红25军以及中央红军先后长征抵达陕北。

1935年底,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东北军也趁势挤到了陕西,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奉令改称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第3路军,下属的第7、38军分别改称第9、10纵队。

最初杨虎城与张学良关系很冷淡,毕竟两人属于不同派系的人,但随着后来接触的多了,彼此也了解了心思,这才加强了协作。

张学良与中共之间也不断联系,特别是在肤施与周恩来会面后,当时西北形成了张学良、杨虎城以及中国共产党三位一体的合作关系。

这在当时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可就在这个时候,西安事变爆发了。

在“三位一体”的合作关系中,张学良的势力很大,但就从张学良本心来讲,他不愿意推翻蒋介石。

张学良的想法是:

“如果蒋介石抗日,那我还拥戴他做领袖。”

杨虎城尽管不愿意这么想,但形势比人强,他也无可奈何。

事实上,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为了防止中央军进入陕西,曾有过军事上的部署。

当时,西安北面是红军,与张学良已经有合作关系,因此不用考虑,西北方向有胡宗南的一个军,远在宁夏距离也比较远,只有兰州有国民党军守军,张学良密令于学忠的51军缴械,十分顺利。

剩下威胁最大的一路在潼关。

潼关自古就是西安的屏障,军事地位很重要,张学良要扣留蒋介石,必须要守住潼关,但潼关当时东北军并不多,因此张学良做了两手安排:

一、密调驻保定的万福麟的53军南下郑州,阻断陇海线;

二、命令驻洛阳的炮6旅旅长黄永安抢占洛阳以东的陇海线。

潼关附近,当时离得最近的是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冯钦哉部,于是张学良下了道密令,让冯钦哉去抢占潼关。

结果没想到的是,三处军事布置,竟然没一处奏效。

黄永安第一个就背叛了张学良,放国民党军中央军抢占潼关。

第二个背叛的是冯钦哉。

冯钦哉本来就是杨虎城的部下,虽然说那时张学良是名义上的副总司令,但冯钦哉可不管这一点,更糟糕的是,冯钦哉对自己老上司杨虎城也有了意见,他觉得杨虎城比较信任他的老部下孙蔚如,对他很不公平,于是在接到密令后,干脆利索的就投奔了南京。

杨虎城也没想到,自己的老部下会在背后捅刀子。

到最后,为了避免军事冲突,张学良不得已之下亲自送蒋回南京,结果被扣押,杨虎城隔了半个月也被解职留任,并于1937年6月被安排出国考察。

杨虎城自己朝不保夕,十七路军自然也难逃被肢解的命运。

冯钦哉部很早就投奔了南京,当然本身非嫡系出身的他也不算是很受重视,他带着第七军42师投靠蒋介石后,所部给了一个第27路军的番号,下辖两个师,抗战爆发后编为第14军团开赴抗日战场。后来在抗战中损失惨重,被缩编为一个军98军,武士敏曾出任该军军长,不久后98军番号也被取消,原下辖的两个师缩编为一个师。

至此,原属十七路军的冯钦哉部,被彻底肢解,部队除少部分被嫡系化,大部分被裁撤。

十七路军剩下的还有四万余人,但蒋介石压根不想让十七路军继续存在,改编之初就限制了不超过步兵18个团、骑兵1个团、直属营3个。

十七路军番号取消后,缩编为一个军38军,孙蔚如部仍然任38军军长,辖两个师,即17师、177师。

孙蔚如实际上接替了杨虎城,成为十七路军的统帅,并担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尽管十七路军这个番号已经不存在。

抗战爆发后,孙蔚如一开始率部守卫黄河,阻挡日军进入陕西,1938年7月卸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后,孙蔚如升任第31军团军团长,率领38军、96军三万余人东渡黄河抗日,不久后,孙蔚如升任第四集团军司令,仍然驰骋在抗日战场上。

事实上只有孙蔚如率领的一部分部队,仍然算是保持了杨虎城部十七路军的血统,尽管也难逃被分化打击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对38军展开统战工作,原38军17师师长赵寿山早在抗战时就成为中共秘密党员(1946年被国民党当局撤销职务出国考察,1947年3月辗转到晋冀鲁豫解放区,同年7月13日通电全国起义)。

1945年7月17日,原38军17师的一部分在河南洛宁起义,2300余名官兵脱离国民党军阵营,投奔八路军,毛主席闻讯后也欢欣鼓舞。

1946年5月15日,原38军副军长(整编38师副师长)孔从洲率领55师一部分5500余人在河南巩县起义,投奔晋冀鲁豫军区。

1946年9月,两部分起义的原38军各部在晋冀鲁豫根据地汇合,当时正值内战爆发初期,为了不落敌人口实,毛主席特意下令依托于这些官兵组建了西北民主联军38军。孔从洲出任军长。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同年8月,西北民主联军38军后来被划归陈谢集团下辖,出击豫陕鄂地区,给了国民党当局致命一击。

建国前后,西北民主联军38军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

至于未起义的38军一部分,则一直负隅顽抗到了1950年,最终在四川被我军歼灭。

值得一提的是,孔从洲将军起义后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他的儿子孔令华在上学期间与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结识,两人于1959年成婚,孔从洲将军与毛主席也就此结成了儿女亲家。

1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