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已起,秋意渐浓。这个金秋,你想起了哪首关于秋天的诗呢?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4-10-11 09:36:4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诗词境界有大小,然而不以大小分高下。

秋天可以壮阔如张埜所写:

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

也可以纤毫如王维所画: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不管怎样,秋天真是个好季节。诗人巴尔蒙特写道: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我说,为了经历秋天,我来到这世上。

而后,才知万物都有欲言又止的悲伤。

这让秋天更美了。

写秋光,赞秋光,5000余年的中华文明,我们的祖先,颂秋、吟秋,用诗词歌赋,美文辞章,给我们留下了不知多少秋光辞、秋色赋?此时,秋美人走进文河辞海,仿佛登上昆仑山之巅,阅尽神州秋色,打开中华文明经典宝库,为我们吟诵古人书写秋天的经典名言。

先秦国风,《蒹葭》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流传至今,谱曲传唱,家喻户晓。

宋代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书写中秋佳节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浪漫的想象中,呈现诗人美好的祈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秋雨中话离别之苦,盼归期之切,也是字字含情,引人共鸣。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经典名句,更是千古传唱。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道:“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无一个秋字,却把孤独的诗人,悲秋的情怀,写得直逼读者灵魂。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范仲淹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辛弃疾说:“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刘禹锡说:“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陆游说:”风林脱叶山容瘦,霜稻登场野色宽。苏轼说荷叶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教员说:“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01

秋夕

【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这是一首以宫怨为题材的七言绝句,它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失意宫女孤独而寂寞的生活场景。诗名《秋夕》是指农历的七月七日,民间流传牛郎、织女在这一天在鹊桥上相会。杜牧用这个神话传说入诗,既点出了时间,又以此意为背景,与所描绘的宫女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蕴藉深远 。

02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流芳百世,但鲜有人知“苏幕遮”这个词牌名是怎么来的。隋唐时期,以龟兹乐舞为代表的西域乐舞大量进入中原。到了唐玄宗时期,“苏幕遮”已然由戏曲歌舞发展成为教坊曲名。当时原为七言绝句体,后来才衍生为长短句。

04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上片描绘了边地荒凉的秋景。“塞下秋来风景异”,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凸显出西北边塞与内地的差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既表明雁群南飞的自然现象,又烘托出此地的萧瑟冷落。

“四面边声连角起”,营造出浓厚的悲凉氛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勾勒出一幅壮阔而又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隐隐透露出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通过“一杯”与“万里”的悬殊对比,表现出思乡之情的浓烈。“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窦宪燕然勒石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归家无期。

“羌管悠悠霜满地”,进一步渲染凄清悲凉的氛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思乡的情怀。

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将写景、抒情与叙事完美融合,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真切地表达了戍边将士们复杂而矛盾的情绪。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 年)至庆历三年(1043 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当时北宋与西夏处于战争对峙时期,范仲淹被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渔家傲·秋思》便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关于“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雁”,一种说法是古代传说大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范仲淹在这里是说边塞苦寒,连大雁都毫不留恋地飞往南方,更何况是人,但军人们因职责所在只能坚守在边塞。

也有观点认为诗中的“衡阳”可能指的是麟州故城附近的横阳堡。北宋时的衡阳市还叫衡州,而“衡阳”之地名就在当时的横阳堡。横阳堡是一座小型的驻军城堡,位于麟州城北,与草垛山、麟州城互为掎角之势,共同拱卫麟州这座边防重镇。长久以来,范仲淹巡视过的横阳堡已经淹没无考。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末,考古队才发现了横阳堡的遗址。不过,“衡阳雁去无留意”的传统解释更为广泛接受。

04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这首词通过古代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辛弃疾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恢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下片:抒写作者的豪情壮志,他要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山河。这是他爱国思想的写照。

05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不同阶段愁绪的深刻感悟。年轻时,他不理解愁苦的滋味,却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而勉强说有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他逐渐体会到了真正的愁苦,但此时却往往欲说还休,只能以“天凉好个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每到秋天就想到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的上下阙描绘了少年成年登楼的心境对比。

想到作者辛弃疾弱冠之年参军,取名与汉代名将霍去病异曲同工之妙。不惑之年写下这首词,年份相近的还有那句醉里挑灯看剑。用韦伯定律解释的话,时间在这位40岁的将领身上流逝得越来越快,辛弃疾的戎马生涯在他的人生的占比也会越来越小。可是时间不会磨灭这位名将的豪情,40多岁仍会梦回吹角连营。人生弥留之际,60多岁壮志难酬临终还是大喊:杀贼。

06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建炎三年(1129)八月,因为赵明诚逃走一事,两夫妻之间往日如鱼得水的和谐也一去不返。赵明诚心怀愧疚,一直郁郁寡欢。没多久患上疟疾,在建康城(南京)离世,年仅49岁。赵明诚离世后,李清照在弟弟的介绍下,改嫁张汝舟,却发现张汝舟并非真心待她,不过是觊觎她手中的金石收藏。

看清他的真面目后,敢爱敢恨的她,又亲笔状告张汝舟,揭发他科考舞弊行为,结束了这场只三个月的婚姻。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晚年,无子无女,一个人生活,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又是一个菊花盛开的秋天,端起手中那杯酒,满是落寞与伤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没有心情摘花,没有心情赏花,一个人独自坐在窗前,直到黄昏,默默无语。而这一场飘飘然的梧桐细雨,更是点点滴滴落在心上,往事风月仍可追,可伶眼前是清秋。

07

《醉花阴》

【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愁绪。薄雾和浓云让白日显得漫长而忧愁,香炉里的香料消散着金色的烟雾。重阳佳节来临,词人躺在铺着轻纱的床上,半夜感到初秋的凉意。黄昏时分,她在东边的篱笆下喝酒,袖子里充满了淡淡的香气。别以为我不会被这景色吸引,当西风吹起窗帘,词人发现自己比那瘦弱的花朵还要消瘦。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在秋天的孤独和哀愁,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这样美的黄昏却没有人相伴欣赏也是遗憾,若能如王维般“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也不失“风度精神如彦甫”。作者独自“东篱把酒黄昏后”,虽有那么些许惆怅,但依然洒脱自在,正如她的词说“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这正是作者可爱的地方,似乎那个俏皮随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又活灵活现。

08

《八声甘州》

【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第一次读八声甘州还是在高中,当时不懂,只觉得“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一句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有异曲同工之妙。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梁衡的《读柳永》应该是中肯的:他不是君子也不是浪子,是在销魂骨烁的烂泥市井里长出的艺术与文学的迎客松。名扬汴京,三次落第,四次中举,奉旨填词,潦倒颠沛。想到这些,再去读八声甘州,才真正体会到“苒苒物华休”。

王国维认为周邦彦、柳永、苏轼、辛弃疾四人的词都十分精致,但还是有区别的。周邦彦的两首《浪淘沙慢》“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柳永的《八声甘州》则格调高远,境界开阔,意味深远。相比之下,周邦彦的词稍微逊色。《水调歌头》《八声甘州》“不能以常调论”,足见王国维对这两首词的评价之高。

09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宋】周紫芝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最后一点残烛的灯光将要燃尽的时候,骤然变凉的秋寒之气充满屏风和帷幕。三更时分外面下起秋雨,雨水打在梧桐叶上,一叶叶,一声声,点点滴滴似乎都在诉说别离之情。回想当年,那时候她调着琴瑟,我去拨动狮子形状的铜制香炉,我们一起唱着《鹧鸪天》的词曲。可是如今我独自在风雨之夜的西楼上,即使听不见惹人悲伤的清歌也落泪。这是一首秋夜听雨怀人之作。上阕着力于写景,通过对“残红”“秋气”“夜雨”的描写,极力渲染秋的清冷肃杀,营造出一种凄凉愀怆的气氛,透露出作者难以自已的伤别之情。下阕追述与伊人共调宝瑟、同唱清词的美好时光,又对眼下自身境况加以描写,使得往昔的幸福快乐与如今的孤苦无依形成强烈对比,自然而然地引出“不听清歌也泪垂”的心境描述,情悲意苦,让人为之动容。

10

《玉楼春》

【宋】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久负盛名,誉满天下。欧阳修晚年,常常整天坐在那儿修改平生所写的文章,很费心力。由于年岁已高,眼花手颤,常为修改昔年旧文稿所苦。夫人心痛丈夫,就说:“你就休息一下吧,何苦这样与自己过不去呢?难道现在还害怕你的老师来责怪你的文章写得不好吗?” 欧阳修笑着说:“并不是害怕老师来责怪我,只是担心后生耻笑我呀。

解析: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离而已矣。”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很多人都不擅长告别。

那年,欧阳修在洛阳的推官任期已满,不得不离开那些熟悉的同事和朋友。践行的酒宴上,满是离愁别绪,就连门外的清风和窗外的明月,在大家的眼中都格外凄冷。但人生聚散,本来平常,岁月不会优待任何一个人,生命里的那些人来了又走了,有多少能陪着我们一直走下去呢。就在大家一派落寞的氛围中,欧阳修大笑着呼朋引伴,“直须看尽洛城花”。

既然无法挽留,不如珍惜当下,尽兴地享受相聚的时光。

1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