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的一天,一场声势浩大的军队训练汇报表演正在北京举行,毛主席、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观看。
有意思的是,毛主席在观看完射击表演后,居然兴奋地来到靶场,举起了最佳射手的步枪,对着前方,做出了瞄准的姿势,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在场将士们的士气。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时候,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居然当众向毛主席当面请教了一个问题。
对于杨得志的提问,毛主席非常重视,他略作沉吟,然后淡定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杨得志听罢,顿时恍然大悟,直呼道:“我半生想不明白的事,您一句话就解决了,实在是太厉害了!”
我们不禁好奇,百忙之中的毛主席为何会对杨得志提出的问题如此重视?杨得志的问题是什么?而毛主席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打铁将军1911年1月,杨得志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贫穷的铁匠之家,由于家境艰难,他从小便跟随父亲走村串户打铁,靠着辛勤劳动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4岁那年,杨得志跟着哥哥一起出外谋生,一路上颠沛流离,为了生存,他们在煤矿上当过挑夫、在工地里做过苦工,在辗转奔波中切身感受着底层人民生活的心酸和无奈,内心萌发着想要改变这个旧世界的心愿。
1928年初,17岁的杨得志主动报名参加了朱德、陈毅等领导的湘南起义,跟随起义军一起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武装革命斗争,起义失利之后,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坚定地跟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
在井冈山,杨得志获得了全方面的发展和锻炼,从一名普通的战士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团长,在共产党先进思想的影响下,他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杨得志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红军长征途中,杨得志身兼重任,他率领着红一团的战士们成功突破乌江天险,顺利完成先遣任务;遵义会议后,杨得志又在党中央的指挥下,率军先后完成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任务,为红军顺利北上抗日开辟了道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得志被任命为八路军343旅685团团长,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他带领着战士们坚守阵地,以歼灭敌军100余人的战绩成功完成阻截任务,为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继续屡立新功,作为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先后参与指挥了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等重大战役,成功破除了国民党军在华北地区所设置的阻碍,为此后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8年12月,在平津战役中,杨得志不避艰险,率领着部队连续强行奔袭6个昼夜,成功将敌军阻截在新保安地区,不仅打退了敌人的强行突围,还有力切断了赶来救援的敌军,拼尽全力完成了毛主席所交付战略任务。
平津战役胜利后,按照党中央总体部署,杨得志率领着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加入到第一野战军的队伍之中,在彭德怀的领导下,投身到解放大西北的新征程之中。
新中国成立以后,杨得志的奋斗脚步仍在继续,1951年1月,作为抗美援朝的第二批志愿军,杨得志率领着志愿军19兵团远赴朝鲜作战。
在朝鲜战场,杨得志率领战士们英勇作战,他们先后取得了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役等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的斗争,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位曾经的打铁少年终于凭借着卓越的功勋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成为名副其实的打铁将军。
下连当兵1958年8月,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上,做出了干部下连当兵和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身为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积极响应,带头报名,成为第一批下连当兵的领导干部。
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士兵训练中,杨得志在到达所下连队后并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使用了他参加红军前的名字——“杨绍起”。
从进入连队的第一天起,杨得志就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以一名普通士兵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然而 由于离开基层部队很长时间了,再加上年事见长,他在一开始还真是有些不太适应士兵的训练强度。
但即便如此,杨得志也从不搞特殊,无论是学打背包,还是参与训练,每一项任务他都做得一丝不苟,在训练场上,他和普通战士一样摸爬滚打,边看、边学、边做。
正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杨得志的付出很快便得到了回报,在团里组织的全能射手考核时,他取得了两次优秀、一次良好的成绩。
身旁的小战士们虽然并不知道杨得志的真实身份,但是他们对于眼前这位表现卓越的老兵却早已是敬佩之至,纷纷竖着大拇指夸赞道:“老杨是个合格的老兵,我们都要向老兵学习!”
日子久了,大家同杨得志越来越熟悉,有些人便开始猜测起他的真实身份来,几经对比之下,他们觉得这个被唤作“老杨”的老兵就是他们的司令员杨得志。
此时的杨得志也决定不再隐瞒,在一次大会上,他向广大士兵郑重其事地做了自我介绍,并鼓励大家要继续努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训练之中,争取在政治思想、战备训练和其他各项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成为最优秀的连队。
在得知自己倾慕已久的上将杨得志便是自己的队友时,整个连队的战士们都欢呼沸腾起来,他们纷纷表示绝不辜负首长的信任和鼓励。
时光飞逝,为期一个月的下连当兵体验即将结束,杨得志也有些忐忑地等待着自己最终的操行评定。
经过连队仔细认真的评判,全连战士的一致认为,杨得志在当兵期间各方面都表现优异,他不仅能很好地完成各项训练,而且对战友团结友爱,没有一丝一毫的官架子,是大家公认的学习榜样,最终评选杨得志为“五好标兵”。
面对如此珍贵的荣誉,杨得志谦虚地说道:“评我作标兵可不行,我的条件还远远不够,这份成绩是对我的鼓励,是我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短暂的当兵体验给杨得志带来了新的认知和想法,使得他在此后的军队建设中能更好地从基层角度出发,提出更为适宜的改革方案。
与此同时,杨得志下连当兵的这段经历也给连队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杨得志精神的鼓舞下,全连士兵齐头并进,在此后的各项比赛和任务中接连取得优异成绩,多次被评选为先进团队。
当面请教为进一步提高军队备战打仗能力,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党在全军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大练兵活动,并于1964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大比武。
在这场比武大赛中,从各军精挑细选出来的海、陆、空英才们纷纷上场比武竞技,可谓是英雄辈出、群星璀璨,这些尖子选手把训练、比武与实战相结合,在竞技场上大显身手,创下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这场比武大赛因其精彩绝伦而引起了党中央极大的关注,不仅周恩来、贺龙等人多次亲赴现场观看训练表演,甚至连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在听完汇报后都想要要一睹这次军事训练的风采。
于是乎,中央军委决定调派北京、济南军区部分表演分队作为代表赶赴北京,进行汇报表演。
当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身为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自然激动万分,恨不得立即插上翅膀飞到北京,一方面他是想要在毛主席面前展示一下济南军区的训练成果,而另一方面他也有一个半生想不明白的事想要向主席当面请教。
说起杨得志对毛主席的仰慕之情,那属实是由来已久,早在长征途中,他就与主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对于主席的为人和处事都充满了敬佩之情。
无论是长征路上,与主席一起吃辣椒拌梨时所体味到的苦尽甘来,还是在抗大学习期间聆听主席讲演时的茅塞顿开,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杨得志记忆深刻。
在万众期待之下,终于到了汇报表演那一天,毛主席、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认真观看了北京、济南军区部队的军事训练汇报表演,官兵们的精湛武艺,引来主席台上掌声阵阵。
当射击表演结束后,在杨得志、杨勇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饶有兴致地来到靶场,跃跃欲试地接过最佳射手宋世哲的半自动步枪,对着前方枪靶,眯起一只眼睛,做出了认真瞄准的动作,一旁的摄影师连忙抓住机会,抢拍下了这个珍贵的镜头。
观看完战士们的军事汇报表演,毛主席兴奋地说道:“这次军事训练很有益处,大家都表现得很好!你们平时也要组织战士们多多练习,这样才会更有进步!”
听完毛主席的话,杨得志不由得面露难色,几经踌躇之后,他还是开口说道:“主席啊,多训练是好!但是咱们的子弹太珍贵了,费不起啊!说心里话,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大半辈子了,到底该如何协调多加训练与节省子弹之间的矛盾呀?”
毛主席认真聆听着杨得志的心声,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崇尚节俭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却忽略了一点,我们的战士上战场是为了胜利,倘若因为节省而训练不足,如何战胜敌人?那才是最大的浪费!”
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主席的一番话令杨得志茅塞顿开,困扰他半生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从此之后,杨得志摒弃了此前盲目节约的旧思想,在他担任总参谋长的七年时间里,他将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军队建设和训练之中,为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结语:身为开国上将,杨得志能在军训会报表演上当众向毛主席请教军队建设问题,这说明他始终将强军之志放在心间;而毛主席能总观全局地予以解答,也足以证明其高瞻远瞩的领导能力。
正是有这样的统帅和上将,新中国才得以在废墟之中逐步走向繁荣强盛。
参考资料:
株洲日报:《杨得志:从铁匠家走出的开国上将》
中国军网:《杨得志:司令员率先下连当兵,不摆架子不怕吃苦》
中国档案报:《剑指沙场 砥砺精兵——1964年全军大比武火热场面》
党史博采:《杨得志:堪称忠勇的开国上将,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清风店战役创平原歼敌奇迹》
伟人看问题的眼光,实在是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