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南征注定是一场接力赛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7-30 21:53:48

文 / 子玉

南北朝期间,不管是南朝的北伐还是北朝的南征大多都是以统一为目标展开的,但在隋文帝之前北朝凭借军事和经济优势为什么始终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则是因为,北朝在技术、文化、经济层面有一个进化的周期,其经济和军事优势无法发挥。

先说技术层面。北朝脱胎于游牧部族,具备武力优势,且战马资源丰富,但骑兵并不适合在江淮水网纵横地带作战,游牧骑兵也不适应南方的气候。

所以,北朝要想南征,首先就必须学会在江淮地区作战,而要适应在江淮地区作战,北朝就必须得完成三个指标:将国都南迁,让将士们适应南方的气候;建立步兵,打造攻城器械,学习汉人攻城、守城的战术;打造成熟的后勤保障体系,能够适应持久战。

以北魏为例,其前期南征为什么始终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就是因为,北魏骑兵并不适应江南的气候,也没有成熟的步兵建制进行城市攻防战。当年,太武帝都已经打到江北了,但最终还是无奈撤兵,原因就是,魏军不适应江南的气候,且在城市攻防战中根本就不是刘宋军队的对手。

同时,由于魏军没有后勤保障就只能因粮于敌在江淮一带抢掠,但这根本就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北朝要想顺利南征就必须得一一解决这三个问题。在孝文帝完成迁都动作并打下南阳盆地将北魏的势力范围扩张至汉水流域之后,魏军才逐渐适应在南方作战,所以才能在献文帝时代拿下淮北。

步兵层面,以太武帝于427年用兵赫连氏的大夏政权开始,北魏着手组建步兵,并将其应用于战争。献文帝时,北魏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步兵建制,因此才会拿下淮北并占领青齐地区。最重要的是,魏军此时不仅掌握了攻城技术,还具备了守城经验,在后勤保障方面,魏军也相当成熟,因为,用兵青齐可是打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如果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是无法支撑持久战的。

到了孝文帝时,北魏已经完成了骑兵到步兵的主力切换,并建立了成熟的兵役制度和后勤保障体系。

总结起来就是,游牧政权先得摒弃兵民合一的传统将部族打造为职业兵才能支撑与南朝的持久战。因为,兵民合一这种体制是受生产的制约的。由于游牧部族的军事主体同时也是生产主体,只能在秋冬时节发动战争。所以,为了应对常态化的战争,游牧政权就必须得打造职业兵,让本部族成为开拓的主力。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其必须得有农业生产基地才能如此做。比如,北魏在灭掉后燕拿下河北拥有了稳定的后勤保障之后就将本部族打造为羽林、虎贲、直从的职业军。

接下来就是,在战争中学习城市攻防战的经验并打造步军,同时完善后勤保障体系。

当然,掌握水战和造船技术也是在实战过程中慢慢学会的。

而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所以,北朝要想兼并南朝就必须得经历漫长的等待期才能逐步具备攻灭南朝的条件。

其次就是受季节限制。南朝北伐的最佳时期是六七月的雨水季节,同样,北朝南征也受季节限制,必须得在秋冬的少雨季节才能在长江上作战。不管是最初的西晋灭吴还是后来的隋朝灭陈遵守的都是这个季节规律。

这就造成,北朝南征严重受困于季节,机会也是转瞬即逝。当年,晋武帝差点就在贾充等人的建议下给灭吴之战按下暂停键,贾充等人的理由就是,长江马上就要涨水,不适合晋军继续作战。最后是在王濬等人的坚持下才一举攻灭东吴。

再说政治层面。游牧政权问鼎中原之后面对的首要挑战就是制度的中原化,制度的中原化首先就是集中皇权。

道武帝时代,鲜卑贵族参战的积极性为什么那么高,就是因为他们能从战争中获取财富,但当战争的红利消失而鲜卑贵族又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他们对战争的热情就会下降,反而反对战争,以防自己的利益受损,鲜卑贵族强烈反对孝文帝南征就是典型。

鲜卑贵族的战争热情来自于获取财富 图源/剧照

如果不能集中皇权,那么北朝就不能集中北方的资源进行南征,所以,北朝皇帝就必须得在政治层面打一场硬仗,集中皇权。但这条路毕竟充满挑战,道武帝、太武帝、献文帝的横死,孝文帝前期被当作傀儡就已经能够说明这场仗的难度指数。

为什么孝文帝要坚持迁都,就是为了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利用分配权在洛阳重建皇权的权威。孝文帝为了稳定洛阳的国都地位甚至连太子都给杀了。

其次就是在官制、管理层面的中原化。在西晋帝国崩溃北方精英南迁之后,北方的大族就发展私人武力进行自保,当时出现了许多具备经济、人口、武力、土地优势的坞主。

北魏朝廷为了拉拢这些坞主前期就只能采取宗主督护制,给这些坞主以特权,但弊端却是,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北魏税赋的征收和征兵工作。太武帝时期为什么不能维持和南朝的持久战原因就是,大量人口和田地被坞主垄断,北魏朝廷不能征收到足够的税赋,不能征发足员的步兵。

而且,由于北魏官员没有俸禄也出现了鲜卑贵族对财富的大肆掠夺,造成了国库的空虚。而打仗本质上就是打钱,北魏没有成熟的财政体系肯定无法维持和南朝的持久战。

在这种情况下,北魏就必须得打破旧有体制进行改革,因此才有了冯太后时代出台的俸禄制、三长制和均田制:俸禄制是针对鲜卑贵族;三长制和均田制是针对地方坞主。

目的都是集中资源,为战争服务。

冯太后拉开了北魏汉化改革的序幕 图源/剧照

当然,要想全面汉化,胡人政权还必须得实现政治中心的南迁,纵观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胡人政权的汉化都需要国都的南迁的配合才能完成,比如前燕。慕容鲜卑在285年于辽东独立,289年将大本营迁至辽西的青山(今辽宁省义县),294年又迁到了棘城(今辽宁省北票市),342年迁至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350年迁至蓟,357年迁至邺城,直至灭亡。

随着政权战略的升级和汉化需求,胡人政权就必须得适时进行迁都。而现实却是,战争需要强大的物力支撑,迁都同样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这无形中也阻碍了北朝在开拓层面的进度。

北魏要想实现全面汉化的改革目标,要想向南进行拓地,也必须将政治中心南迁,所以才有了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494)的迁都之举。

迁都洛阳不仅有利于集权、实施汉化改革,更能让北魏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军事中心重合,让北魏站在政治和文化高地上和南朝竞争。

说白了,王朝之间的博弈表面上看是战场上的厮杀,其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其实是政治、文化和经济层面的博弈。

但是全面汉化却也存在弊端,就是胡人的武力值会在中原精细化生活的腐蚀下出现退化趋势,孝文帝虽然复制了魏晋的门第社会,但鲜卑贵族在进入洛阳之后也跑步切入魏晋贵族当年那种奢侈的生活模式。

生活的腐化、堕落带来的必然是武力值的退化。为什么洛阳禁军无力应对六镇边军的冲击,原因就在这里。

同时,皇帝的个人素质也出现递降趋势。还是以北魏为例,北魏前期,皇帝从来都是亲自领兵出征,大大降低了决策和指挥之间的沟通成本,但在宣武帝即位之后却放弃了皇帝亲征的传统,造成洛阳朝廷和战场之间的沟通成本极大,大大降低了前方的效率。北魏为什么会在钟离之战中遭遇惨败,和这一点也有很大关系。

和南朝一样,当朝廷士族化之后,其就必然得面对边军的武力冲击,从而发生改朝换代的事,比如北魏就在六镇起义中分裂为东西魏,北齐和北周。

五胡十六国就更不用提了,改朝换代的频率那是相当高。而频繁的改朝换代必然导致北朝没有一个稳定的、高效的统治主体,时常陷入权力争夺的内耗中。

直到宇文泰创建了关陇贵族的军政集团后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关陇集团充分发挥其军政优势,不仅发展了北方经济,灭掉了北齐,更是持续蚕食南朝领土直到完成统一。

可以说,南北朝在政治层面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一个稳定的、高效的统治主体。

拥有稳定的统治主体在政治层面的优势还在于,能将改革持续推进下去,使国力越来越强大,关陇集团在这一方面也是典型。

怎么说呢,技术层面的进化需要周期,政治层面的优化也同样需要周期,所以北朝的一统之战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最后就是胡汉矛盾。南北朝期间,南朝的主要矛盾是世庶矛盾,北朝则是胡汉矛盾,如果北朝不能消弭胡汉矛盾,则其武力和经济优势就无法充分发挥。同时,北朝还存在胡人之间的矛盾。

前秦的苻坚为什么会遭遇淝水惨败进而导致北方再次分裂,就是严重的内部矛盾所造成的:胡汉矛盾;五胡之间的矛盾。

所以,北朝要想完成一统大业就必须先得解决内部问题,只有消弭了胡汉矛盾才能具备统一的条件。孝文帝为什么坚持迁都洛阳,就是为了实施全面汉化改革,消弭胡汉矛盾。

但孝文帝在实施汉化的过程中却制造了新的胡汉矛盾,那就是洛阳朝廷和六镇将士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六镇以武力优势颠覆了洛阳朝廷,分裂北方。

此后,胡汉矛盾又成了严重束缚北朝发展的主要因素,直到北周灭了北齐,杨坚颠覆北周建立了隋朝才解决了这一矛盾。

隋文帝消弭了胡汉矛盾 图源/剧照

而消弭胡汉矛盾的本质就是民族融合,民族融合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胡汉矛盾的消弭自然也需要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北朝的一统之战也需要时间的加持,需要一代代人接力才能完成。说白了,苻坚、拓跋珪、拓跋宏、高欢、宇文泰都只是这一过程中的棋子,何时落子,这是由事物的发展规律决定的。

当然,北方的游牧势力也是牵制北朝的重要因素。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中原王朝就深受游牧势力的困扰,即使中原王朝沉重打击了草原上的霸主,但新的游牧势力一定会填补其权力空白,比如,北匈奴遭到东汉的打击消失于草原之后,鲜卑势力就及时填补了匈奴出局的空白。

同样,当鲜卑入主中原之后,草原上的权力空白又由柔然及时填补,导致北魏不得不分兵进行防御,甚至皇帝还多次亲征对其进行打击。即使北魏后来分裂,但柔然、突厥依然是北朝的巨大威胁。

隋文帝为什么将统一之战拖到589年,就是因为,他必须得先解决突厥问题,等分化并打击了突厥势力之后,隋朝才有精力南征,攻灭南陈。

总之,不管是技术、政治层面的原因,还是边患的牵制,北朝一统之战注定是一个漫长的周期,而且必须得以蚕食战略稳步推进:

先稳固黄河流域,再推进到淮河流域,完了再继续推进到江北,虎视江南,最终完成一统。

事实证明,苻坚式的想要一战解决南北问题的思路是不符合现实的。

关于北朝南征的问题笔者能够想到的就这么多,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继续补充。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2 阅读: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