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单通道和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协同发展的经验分享

淙淙康康 2024-11-01 14:08:42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中心

作者:李想

在当前医疗背景下,腰椎管狭窄症作为一类具有显著致残风险的骨骼肌肉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其高发病率不仅严重威胁着我国民众的健康状况,还导致了腰椎手术需求量的逐年攀升,进而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随着治疗需求的急剧增加,腰椎手术所带来的直接医疗成本、患者康复期间的间接经济损失以及因长期失能而造成的社会生产力损失,共同构成了庞大的经济负担,亟需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来寻求更为高效、经济的治疗策略。

本文深入剖析了单通道与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协同发展的宝贵经验,旨在通过系统总结与分享,促进这两项前沿医疗技术在实践中的融合与创新,推动脊柱外科领域向更加安全、高效、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本研究旨在:

1.比较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和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上的差异;

2.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和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面的成本效益分析;

3.为制定合理的临床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论据。

单通道与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协同进化与发展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演进历程,清晰呈现于图示之中,展示了从传统手术向微创化、内镜辅助化方向发展的显著趋势。

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作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微创治疗手段,采用单孔同轴设计,并巧妙利用水介质作为工作介质,实现了手术视野的清晰化与操作路径的精准化。

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采用创新的双孔设计,实现了非同轴操作路径,该技术在水介质环境下运行,极大地增强了手术视野的清晰度与操作的灵活性。

1、单通道与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协同进化与发展策略:

(1)ULBD手术策略在单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中的差异化分析:

探讨在利用单通道与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术(ULBD)时,两者在处理对侧关节突方面的策略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手术精度与安全性。

(2)单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麻醉方式对比研究:

深入分析单通道与双通道技术下,不同麻醉方式(特别是局部麻醉在UBE手术中的可行性与优势)对手术操作、患者恢复及医疗成本的影响。

(3)单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学习曲线的比较研究:

通过系统性评估,探讨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相较于单通道技术在学习曲线上的优劣势,包括学习速度、技术掌握难度及熟练度提升过程等方面。

(4)单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微创性对比:

全面比较两种技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时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速度、长期预后及微创程度,以科学数据支持最佳手术方案的选择。

(5)单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相关特殊手术并发症的深入探讨:

特别关注并分析不典型类脊髓高压反应等单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并发症,探讨其发生机制、预防措施及临床处理策略,以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患者满意度。

2、安全窝:

安全窝(Safetynet)指的是一种解剖学上的安全区域界定,具体而言,即下关节突的下极相对于上关节突基底部所形成的一种标志性位置关系。

安全窝(Safetynet)的导航作用在脊柱外科中至关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显著标识性:

该区域表面覆盖有较为丰厚的关节脂肪垫及软组织,构成了独特的解剖学标志,便于术者在术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安全窝位置,为手术操作提供明确的起点。

(2)椎管保护屏障:

安全窝深面由上关节突自然遮挡,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有效防止手术器械误入椎管,从而保障了脊髓及神经根的安全,降低了手术风险。

(3)精准手术路径:

利用安全窝作为导航点,椎板钳可精确插入小关节间隙,随后通过精细操作咬除下关节突内侧缘,逐步显露上关节突关节面,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也促进了手术效率的提升。

(4)黄韧带显露优化:

鉴于安全窝区域椎板相对较薄,且黄韧带覆盖层次较浅,以此为导向进行手术操作,能够更加便捷地显露黄韧带止点,为后续的黄韧带处理及侧隐窝减压手术步骤创造有利条件。

(5)侧隐窝减压与黄韧带游离的引导:

安全窝不仅是一个解剖定位点,更是侧隐窝减压手术及黄韧带止点游离操作的重要导向。通过精准识别并利用安全窝,术者可以更加系统地完成复杂手术步骤,实现侧隐窝的有效减压及黄韧带止点的精确游离,最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手术疗效。

3、单通道脊柱内镜ULBD手术顺序:

弧形骨刀(环锯)处理对侧下关节突腹侧,显露对侧上关节突关节面。

弧形骨刀(环锯)处理远端棘突根部,显露对侧安全窝。

利用椎板钳或骨刀处理对侧上关节突,显露对侧硬膜边缘和椎弓根。

4、UBE镜下ULBD减压策略:

(1)上位椎板下缘,黄韧带头端止点;

(2)显露安全窝;

(3)下关节内侧缘,显露本侧上关节关节面;

(4)下位椎板上缘,黄韧带远端止点;

(5)本侧上关节突内侧缘,黄韧带外侧止点;

(6)头端棘突根部;

(7)对侧下关节突腹侧,显露对侧上关节关节面;

(8)远端棘突根部;

(9)对侧上关节突内侧缘;

(5)对侧安全窝。

局麻下腰椎管狭窄症UBE技术减压的可行性

关于局麻下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进行减压的可行性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单通道椎板间入路实施腰椎椎管减压手术在局麻条件下的应用优势及其示范作用。该方案不仅体现了微创外科的发展趋势,还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群体,考虑到他们对全身麻醉(全麻)的耐受性可能受限,局麻技术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低风险的手术选择。

此外,结合早期局麻颈椎手术的成功经验,本研究进一步强调了术前患者教育(宣教)与体位训练的重要性。术前宣教旨在增强患者对手术过程的理解与配合度,减轻其术前焦虑,而体位训练则确保了手术过程中患者能够保持稳定的体位,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综上所述,局麻下利用UBE技术进行腰椎管狭窄症的减压治疗,不仅技术可行,且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通过精细的术前准备与训练,能够显著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与患者的舒适度。

1、单双通道技术协同发展——局麻UBE手术的可行性:

(1)适应证:

对于以单侧下肢症状为主导、且患者因故无法耐受全身麻醉手术的病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案目前多被视为一种备选方案,而非首选或常规推荐的治疗途径。

提高手术技术,确保40分钟内完成镜下骨性减压

2、单双通道技术协同发展——UBE技术治疗临椎病:

在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精准运用下,对临椎病实施治疗时,通过创新的手术路径,实现了内植物部署的同时,未对手术操作空间构成任何阻碍。该技术确保了手术视野的极度清晰,使得手术医师能够直接且细致地观察到硬膜与黄韧带之间复杂的粘连状态,从而实施更为精细、安全的分离与减压操作,显著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与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3、单通道和双通道内镜技术的优缺点:

本文深入剖析了单通道与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协同发展路径,全面比较了两者的临床疗效、成本效益、学习曲线及手术并发症处理策略,揭示了各自独特的优势与潜在局限。同时,本文高度重视安全窝作为解剖学安全区域的关键作用,详细阐述了其在手术导航、椎管保护及手术精确度提升中的不可替代性。

作者简介

李想

博士,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外科学组青年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基础学组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市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市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脊柱固定非融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骨科分会副会长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骨科基层教育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外科,脊柱微创技术,脊柱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曾于原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学习脊柱微创技术。2015年4月至5月作为AOSpine国际fellow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Harborview Medical Center参观学习。2017年4月至7月获CAOS-NASS联合奖学金资助赴美国加州圣地亚哥Scripps Mercy Hospital 参观学习脊柱外科技术。

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论文5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基金课题1项,北京市医管局科研培育计划1项,其他局级课题3项。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