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血压控制在140~180mmHg,更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09-07 15:58:3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周先生今年50岁,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他的生活总是被繁忙的工作和无休止的应酬填满,长时间的压力和忽视健康让他有些疲惫不堪,却一直没有引起重视。

那天在公司宴会上,正与客户热烈交谈的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四肢一阵发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眼前一黑,整个人重重倒在地上。

“快叫救护车!”

周围的人惊慌失措,立刻将他送往医院,一路上,周先生依旧昏迷不醒,车里的气氛紧张到令人窒息,到达医院后,急诊医生迅速采取行动,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

几分钟后,CT结果出来了——他并没有脑出血,但医生初步判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这是一种因血液无法顺畅供应大脑而引发的疾病。

经过数小时的紧急抢救,周先生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下来。

周先生被转入病房,医生对他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估时,发现他右侧肢体虽然依然无力,但出现了微弱的反应。这一迹象让医生松了一口气,说明他们采取的溶栓治疗起到了作用,大脑的血液循环正在恢复。

随后,医生安排了核磁共振(MRI)检查,以更清晰地了解脑部的损伤情况,检查结果显示,周先生的大脑左侧中动脉区域出现了缺血性病灶,这正是导致他右侧肢体瘫痪的原因。

接下来,医生为周先生量身制定了一系列康复计划,尤其强调了血压管理的重要性。“控制好血压是你康复的关键,”

医生对他说道,“过高或过低的血压,都会对你的大脑造成二次伤害。”周先生默默点头,他开始意识到,过去无数个不规律的应酬和熬夜,可能是导致这次灾难的真正罪魁祸首。

其实,有相关研究已经给出了答案,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聊一聊相关的话题。

一、为了脑卒中患者康复,血压应该控制在多少?

血压控制,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还是比较重要的,脑卒中患者通常面临高血压这一主要危险因素,未能有效管理血压,可能导致进一步的脑血管事件,影响康复效果。

传统上,医学界普遍推荐将血压控制在较低的范围(120mmHg以下),以减少再中风的风险,而近年来的研究挑战了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140-180mmHg范围的血压控制,对于康复的潜在好处。

根据《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非干预性血压控制(收缩压维持在140-180mmHg)较强化降压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

这项研究,是由中国刘建民教授与美国Craige Anderson教授领导,分析了不同血压管理策略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数据显示,在脑卒中急性期经过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中,将血压维持在140-180mmHg的范围内,预后良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强化降压组:

60%以上的非干预组患者,在90天随访中表现出较好的功能恢复,而强化降压组的这一比例相对较低。

研究表明,过度降低血压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尤其在脑卒中急性期,脑组织本已缺血缺氧,进一步降低血压可能加重损伤。

相反,适度高血压可以维持脑部的血流灌注,支持受损区域的恢复,这一理论与脑自我调节机制密切相关,过度抑制血压会抑制这一调节过程,阻碍功能恢复。

而且,临床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

欧洲的一项临床试验显示,在接受机械取栓术后的脑卒中患者中,血压维持在140-180mmHg的组别,其90天内功能恢复较好且并发症更少。

与之相比,强化降压组虽然减少了部分再中风的风险,但其整体功能恢复效果并不显著。

不过,在深刻认识到血压管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我们同样需要对高血压的各类风险因素,保持充分地了解和认识。

二、高血压的风险因素,都有哪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1亿人患有高血压,这一数字在未来仍可能持续增长。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给健康带来很多隐患。

所以,了解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研究表明,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大大增加。

根据《心脏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有父母患有高血压的人,其患病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30%至60%,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多基因效应,不同的基因变异可能影响血管的弹性、肾脏功能以及体内钠的代谢调节等。

英国生物银行对500,000名参与者的基因组分析进一步证实,至少有数百个与血压调节有关的基因位点,这些基因变异在血压水平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遗传,还与个体对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敏感性相关,如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使某些人更容易受到高盐饮食的影响,导致血压升高,这种遗传背景意味着,即使没有明显的生活方式问题,一些人仍然容易发展成高血压。

现代社会中,城市化带来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显著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病率。

根据《环境健康》杂志2020年的一项研究,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如PM2.5和二氧化氮的人群,其高血压的发病率较低污染地区高出15%至30%,空气污染通过引发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血管收缩、硬化,最终引发高血压。

欧洲心脏学会发布的研究指出,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如居住在机场、繁忙公路附近)的居民,其高血压发生率显著升高。

一些隐匿的疾病,可能成为高血压的触发因素,它们通过干扰心血管系统或肾脏的正常运作,引起血压的异常上升。例如,糖尿病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统计显示:

大约70%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

这种关联,主要是因为高血糖长期作用于血管内皮,可能对其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引起血压的上升。

另外,慢性肾病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常见原因,肾脏在血压调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一旦其功能受损,体内的钠和水分无法有效排出,导致血容量增多,从而可能引发高血压。

所以个体和社会,都需要在防控高血压的过程中积极采取行动,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定期健康检查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警惕,并远离那些关于血压的误导性信息与谣言,确保健康行动的科学与有效。

三、关于高血压的三大谣言,是什么?

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宣传不断进步,社会中仍然存在,许多关于高血压的误解和谣言,尤其在高血压的治疗和药物使用方面,一些流传甚广的错误观念,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潜在威胁。

谣言一:血压稳定就能停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在长期服药后,发现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便误以为可以自行停药。

这种观念是极为错误的,也是导致高血压患者病情反复,甚至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并非短期疾病,而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

血压的稳定,并不意味着病情已彻底治愈,而仅仅表示药物在控制血压方面发挥了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停药后,约有60%-80%的患者血压会在几周至几个月内反弹,甚至有些患者的血压会迅速升高到危险水平,增加中风、心脏病发作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谣言二:降血压越快越好

血压的突然变化,特别是快速下降,会对心脏、大脑和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过度压力,人体器官需要时间来适应血压的变化,如果血压骤降,可能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脏供血不良、脑部缺血或肾功能障碍等问题,甚至可能诱发心梗、脑卒中等急性病症。

临床经验表明,降血压的速度应当遵循“缓慢、稳妥”的原则。

即在一段时间内逐步降低血压至安全范围,以便让身体器官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的血压水平。尤其对于长期高血压患者或老年人,过快降压可能对身体带来无法预测的风险。

谣言三:降压药会上瘾,不能吃

许多患者对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存在恐惧,认为降压药会产生依赖性,甚至“上瘾”。

因此,一些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担忧心理,害怕药物的副作用,甚至尝试停药或减少剂量。这种观点完全是对药物依赖性的误解。

降压药物并不会像某些成瘾性药物那样,造成身体对药物的生理依赖,高血压患者之所以需要长期服药,是因为降压药的作用是控制血压,而非根治病因。

医生总结

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为高血压提供了有效的药物和管理方法,如果患者能够科学地面对疾病,遵循医嘱,坚持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大幅降低因高血压引发的各种风险。

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对高血压的科普宣传,帮助更多人认清这一慢性疾病的真正威胁,同时也要让公众了解科学的治疗方法和防控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健康隐患,帮助更多患者远离误区,拥有更健康的生活。

参考资料

1、专家最新研究证实:血压控制在140-180mmHg更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陈静.白进.中国新闻网 ,2022/10/28

2、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知网. 张玉静.家庭百事通,2024(08)

3、血压对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知网.求医问药(下半月) . 2011 ,9 (04)

4、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健康职业者指南[J]. 耿介立;俞羚;孙亚蒙;宋叶平;曹雯炜;杨晓岚;杨立刚;林岩;潘元美;糜建华;苏爱萍;董荃;邹静;陈莺;高枚春;李焰生.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3(01)

5、血管紧张素-(1-7)在高血压及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高丽.南京医科大学,2013

3 阅读:3934
评论列表
  • Null 2
    2024-09-12 21:28

    少吃盐,油。多运动[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