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将决定个人命运和吉凶的业力分为三种类型:身业、口业和意业,分别对应人的行为、言语和思想。一个业力纯净的人,懂得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正如“一切唯心造”所言,一个人的心念必须正直,思维要保持纯净,这样才能吸引好运;而一个人的行为也应遵循道德,避免做出损人不利己的恶行。
此外,我们还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语,学会谨慎发言,避免无谓的麻烦。言语是福祸之门,清净的言语能够吸引好运;而恶毒的言语则往往招致灾祸。因果律是不变的真理,以下四种话语应尽量避免,以免因口舌之快而招致不幸。
妄语
何谓“妄语”?简而言之,“妄语”指的是那些虚假且具有欺骗性的空洞言辞和夸大之词。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习惯于无端与他人开玩笑,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这种行为往往不顾及他人感受,给他人带来困扰甚至损失。通常,这类人难以积累好运。
那些在社交场合中喋喋不休、毫无保留地发表言论的人,往往容易招致不幸,损害自己的福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谚语强调了言语的因果报应,绝非虚言。
两舌
“两舌”指的是在人背后散布谣言、挑拨是非、传播闲言碎语,表面上一套,背后又一套。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面对那些制造是非的人,我们必须保持距离,同时也要避免自己变成传播是非的小人。
那些喜欢在背后嚼舌根、缺乏道德的人,最终也不会有好的结局。在佛教中,传播谣言、造口业严重者,据说会堕入“拔舌地狱”,在恶道中受苦。"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言语刻薄、缺乏德行,实际上损失的是自己的品德。
面对背后有人造谣、辱骂你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呢?许多人可能听说过佛门中的《寒山问拾得》故事。寒山和拾得原本是佛教天界的两位罗汉,他们化身为人间的苦行僧。
有一天,寒山遭受了别人的侮辱,非常愤怒,向拾得提问: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多修忍辱,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积累福报和度量。
绮语
绮语,通常指的是轻佻且不礼貌的言辞,这些话语往往无益且能激起他人的不正当思绪和欲望。在佛教教义中,常强调“万恶淫为首”,意味着任何导致个人或他人产生邪念的行为都是对他人善根和智慧生命的损害。当一个人的心灵不纯净时,其言语往往也显得污浊,这种言语上的不善行为,往往预示着福报的流失。
恶口
常言说得好:口是伤人斧,言是割心刀;出言要有尺,戏谑要有度。人的言语同样能够显著影响个人的“风水”,若言辞缺乏德行,那么个人的风水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有句话叫:命好心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一个内心善良的人,其言语自然温和,如同春风拂面,令人感到舒适愉悦;而一个心怀不善的人,则常常言辞伤人,面露怒容。
实际上,辱骂他人无异于自辱。让我为大家讲述一则佛教小故事。在佛陀的时代,有一次,当佛陀外出传播佛法时,他遭遇了一位出言不逊、恶语相加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多人可能会感到愤怒和生气。
然而,佛陀向众人开示道:若有人赠予你一份礼物,而你不予接受,那么这份礼物是否仍旧归赠予者所有?同理,若有人向你恶言相向,而你不予接受,那么此人岂不是在自辱其言?众人听后豁然开朗。
实际上,当我们制造口业,对他人尖酸刻薄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耗尽了自己的福报。世界如同一个巨大的回音室,我们对别人所做的,最终都将回响在自己身上。因此,保持言语的德行、善待他人,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佛说吉祥经》里说道: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多随喜赞叹别人,自己才能多感召来福气。伤害他人,伤人三分、自损七成。
“别人待我是因果,我待别人是修行”,善护口业,人生自然多吉祥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