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古代没出现而现代非常火的词叫正统,而纵观历史哪有什么正统王朝。哪个王朝都不愿意自己丧失统治者的待遇,因此怎么可能白白把一个王朝送给他人呢?如果真的要谈论什么是正统,那么就只有一个标准:顺应民心。不管王朝更迭还是弑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李世民风评比较好的原因。因为与一个王朝和百姓的生死相比,君主个人的品德是不值一提的。只不过后代史官作为皇家的看门狗,自然要贬低这种损害皇家利益的行为了,但百姓的历史才是历史。
君主
首先,臣子弑杀君主会不会遗臭万年,我觉得不会。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臣子为什么会有能力弑杀君主呢?一个是臣子的能力出众,另外一个君主的昏庸无能。不管哪一个,臣子弑杀君主都是对百姓有利的,因此百姓怎么可能不支持呢?在君主制的大背景下,那些所谓的百姓以泪洗面痛斥乱臣贼子的记载无一例外不是杜撰的。这就像一个单位,领导被人夺权了,你会伤心吗?很多事情都是有逻辑的,因此必然结果也在逻辑之内的。下面我们就拿起司马氏的情况说下。
司马氏能够杀害曹髦的原因是曹氏不得人心,曹丕继位还能励精图治,但曹叡继位后就醉心权术并大兴土木,最终导致民心尽失。比如曹叡修建洛阳宫和崇华殿更是破坏农时,因此这时候曹氏已经开始失去民心了。而继任者更是庸弱无能之主,司马氏评价不高的原因并非弑君,而是八王之乱导致中原内乱,最终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历史上百姓的态度就看说书传闻,如果没有那就是君主不得民心。很简单百姓听说只听自己喜欢的或者关心的,说书人自然也会投其所好。
司马氏
其次,一个人为什么有能力弑君呢?其实说白了就是大权旁落,那么大权为什么会旁落呢?因为很多人不看好皇帝的才能而转投权臣,一个人是爱慕虚荣,那么天下所有人才呢?我们还是看司马氏的手下,邓艾、郭淮、卫權、钟会等等。而反观皇帝手下,都是一些像夏侯玄一样才能平庸的外戚,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司马氏打压曹魏客观上是有利于时代发展的,比如他杀的很多人都是曹魏权贵,即使竹林七贤的嵇康也是曹魏的外戚。而曹魏权贵的消失有利于其他有才能之人的发展。
我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三国久久不能统一,为什么直到司马昭才统一呢?就是因为曹魏贵族都把持在曹氏和司马氏手里,第一代得夏侯渊和曹休有才能,但他们的后代都没落了。而司马氏为了打压曹氏提拔有才能的人,因此像邓艾、钟会、羊祜、杜预等有才能的人才会被重用。而三分归晋让百姓免受战火,因此自然也受到百姓的欢迎。很多人知道三国的群雄并起,却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死伤了多少人,蜀汉的人口基本都快打光了,孙吴和曹魏也是元气大伤。
司马昭
最后我们要明白:一个有民心的王朝是不会发生弑君这种事的,历史上相对有民心的王朝就是汉唐,为什么董卓要扶持汉献帝?他不想当皇帝吗?而袁术已经说明了:那时候别说弑主,就是称帝都会体无完肤。袁术不强大吗?坐拥淮南雄兵数十万,结果呢?唐朝敢于弑主的就是朱温了,然后后梁也不过短短数十年就走向了灭亡。这些权臣实力再强他们也不是傻子,如果杀掉皇帝引起民愤,那么他们的权势也会受到威胁,因此他们自然也不会干这样的事情,这也是司马氏敢于弑主的原因,因为他判断曹魏失去民心了。
而后即使毋丘检、诸葛诞在淮南发动起义,也只是众叛亲离迅速走向失败的结局。因为不管魏蜀吴都是不得民心的,他们一方面让百姓遭受战火荼毒,另外一方面封锁了人才上升的通道。比如蜀汉军权把持在姜维一个人之手,朝廷重臣不是益州权贵就是荆州权贵。而吴国更是如此,军权落在陆抗等世家手里。我就拿蜀汉灭亡来说,难道蜀汉就没有有才能的人吗?如果率领军队的是罗宪而不是诸葛瞻,会全军覆没吗?人们称赞祝贺父子忠勇,却忘了诸葛瞻父子没有利用绵竹易守难攻的优势轻率出击才导致中了埋伏全军覆没,这种祸国殃民的忠勇,不要也罢。
君主制
其实大家想想,很多人连自己父母的死活都不顾,怎么会关心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君主呢?起码君主制作为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它的弊端一直都是大于利的存在。不管一个人有多英明,即使他是李世民,但这个制度的弊端会葬送所有人。因此李世民老年也会昏庸,唐玄宗也会引起安史之乱。很简单,哪怕一个人是圣人,长期的权力顶峰也会迷失他的良知和人性,这就是君主制的弊端。而权力就像湘西的巫蛊一样,他能让人获得无上神力,也会反噬宿主本身,而这样的制度下,怎么可能有百姓真心推崇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