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被杀之后,汉献帝到底是什么反应?后来汉献帝为何要离开长安

招财妙思 2025-01-20 12:07:35

公元195年7月的时候,李傕与郭汜二人彼此展开攻伐厮杀,就因为他们这样的举动,使得长安周边的地区,又一次被卷入到了战乱的漩涡之中,陷入一片混乱动荡的局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借着这样一个契机,那位小皇帝汉献帝竟突然率领着文武百官,从长安出发,就此离开,之后一路东行,朝着洛阳而去。

在这一年的时候,汉献帝的年龄刚好达到了15岁。

自董卓入京那年起,汉献帝已然当了将近六年的皇帝。此前的这六年当中,由于汉献帝年纪尚幼,而且董卓以及那些凉州军阀势力横行,所以年少的汉献帝,始终就像个傀儡一般,毫无实际的皇权可言。

可如今不一样了,借着李傕与郭汜彼此相互攻打的契机,汉献帝竟然得以从长安脱身离去,破天荒地第一次成功摆脱了这些军阀对他的掌控!

汉献帝乃是东汉的末代皇帝,其故事多数人都较为熟知。早年他被董卓拥立,之后历经波折好不容易抵达洛阳。然而后续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他又遭到曹操挟持,从而沦为曹操掌控之下的傀儡,命运实在令人慨叹。

此后,汉献帝便在这般形同傀儡的日子里煎熬着,如此情形竟持续了二十多个年头。一直等到曹操离世,曹丕将皇位篡夺而去,这时的汉献帝才总算能够得到些许自由,结束了那漫长的被操控生涯。

大家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儿都挺熟悉的,可汉献帝本人的故事呢,好多人就不怎么了解啦。特别是汉献帝被拥立后一直到东归洛阳之前这段经历,《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怎么讲,如此一来,后世大部分人也就没办法知晓这些情况喽。

可实际上,汉献帝刘协在少年时期的那段过往,着实是颇具趣味的。

其实呢,这一段历史最开始是要从当年刘协登上皇位那时候说起的。

公元189年,汉灵帝离世后,皇位继承人一事成为了焦点,在汉朝的高层当中,由此引发了极为严重的意见分歧,各方对于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各执一词,这一问题也让汉朝高层陷入了激烈的争论局面。

汉灵帝膝下共有两个儿子,长子乃是刘辩,而次子则为刘协。

刘辩乃汉灵帝皇后何氏亲生之子,故而以何家为代表的外戚党,坚定地力挺刘辩继承皇位。而刘协自幼便没了母亲,是由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悉心抚养长大的。于是,以董家为首的董氏外戚,携手宦官一方,执意要让刘协登上皇帝之位。

此后,究竟该由谁来登上皇帝之位的问题,成了双方矛盾的焦点,进而引发了极为严重的内部争斗。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都在为让己方所支持的人坐上皇位而明争暗斗,使得局势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在此期间,何家率先对宦官一派予以压制,同时也打压了董家外戚势力,而后成功拥立刘辩登上皇位。刘辩即位后,董家以及宦官集团便遭受了极为严酷的打击。就连董太后也未能幸免,被流放回原籍,最终在返乡途中离世。

何家主动发起进攻后,宦官们最终也没法忍受了。要知道何家得势后,以何家为代表的一帮人,竟提出要把所有宦官都斩尽杀绝的主张。如此一来,为了保住性命,宦官们瞅准何进入宫的时机,干脆利落地将何进给刺杀了。

然而在那之后,何进的一众旧部出于为其报仇的目的,对皇宫展开了强攻之举。与此同时,以袁家为代表的士族集团也在一旁推波助澜。这场混战结束时,京城内的各方势力均遭受重创、元气大伤。倒是身为地方军阀的董卓,机缘巧合间得以成功进驻京城。

上述这些内容,属于东汉末年混战起始阶段的情节,后世之人对此大多是比较熟知的。在董卓进入京城之后,他一心想要更加名正言顺地掌控大权,于是在这个时候,换皇帝的念头便在董卓脑海中冒了出来。

彼时在位的乃是汉少帝刘辩,他是由何家扶上皇位的。虽说在那个时候,何家已然遭受重创,掌权的何家男子几乎都已离世。然而只要刘辩依旧坐在皇位之上,那往后势必会对董卓构成威胁。毕竟等刘辩长大成人了,十有八九是要找董卓报仇雪恨,把董卓手中的大权给夺回来的。

在东汉之前的历史进程当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可不是偶然出现一次两次的,事实上,它已经发生过好几回啦!

倒是那皇次子刘协,到了这个时候,其背后差不多已经不存在什么政治力量了。要是让他来当皇帝的话,对于董卓掌控大权而言,是更为有利的情况。

就这样,在公元189年的九月初一这一日,董卓做出了一个重大举动,他正式对外宣告,要将当时的汉少帝刘辩废黜掉,进而改立刘协,让刘协登上皇位,成为了新一任的皇帝。

三天之后,那位何皇后惨遭董卓毒杀。而被废的汉少帝刘辩呢,在半年的时间过去后,也同样被董卓残忍毒杀。

在这一年的时候,刘协仅仅才九岁。

那么,对于刚刚登基的刘协而言,董卓在其眼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实际上,在刘协初登皇位之际,于他眼中,董卓可并非是个恶人。恰恰相反,对那时年纪尚幼的刘协来说,董卓无疑是其身旁最为坚实的依靠,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他的恩人呢。

需晓得,当年刘协的生母王氏,在刘协才降生不久后,便遭何氏毒害身亡了。此后,刘协就一直由他的奶奶董太后抚养长大。这董太后呢,出身不算高,也没多少见识,还格外贪财。可即便如此,对刘协来讲,董太后依旧有着养育他的恩情。

可就是这样一位奶奶,在父亲离世之后,竟被那何皇后给强行赶走了。最终呢,她就那么不明不白地,在路途之中丢掉了性命,实在是令人痛心且气愤!

可以想见,汉献帝在年幼之时,对何氏的恨意那是相当强烈啊!想想看,当时的情形必定是让汉献帝内心对何氏充满了怨愤,如此年幼便经历了诸多与何氏相关的不快之事,也难怪他会对何氏怀着深深的恨意了。

此外,董卓进入京城以后,其所打出的旗号并非是宣称自己要掌控大权。而是表明自身乃是董家的远房亲属,与那位董太后属于同一家族之人。因而,他所谓帮助汉献帝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代表着外戚势力行事。

汉献帝年幼之时,哪里能分得清真假,对于董卓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董家人,他全然不知。他心里清楚的是,就是这个男人将自己扶持上了皇帝之位,并且还帮自己报了仇呢。

因而,于年幼的汉献帝而言,董卓实实在在堪称是大英雄呐。在汉献帝幼小的心灵当中,董卓所展现出的种种作为,在那时的他看来,无疑是具备着英雄特质的,所以董卓在汉献帝年幼时的认知里,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形象。

然而随后没过多久,汉献帝便渐渐察觉到,董卓压根就不是善类。董卓进入京城以后,诸多朝堂之上的官员,要么被董卓降职贬官,要么干脆惨遭杀害。并且到了后来,董卓更是自行担任丞相一职,将朝政大权全部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即便是那所谓的朝会,也都被挪到了他自家的府邸之中。

彼时的汉献帝,已然沦为董卓手中的傀儡,可对此情形,他实在是毫无办法。要知道,那时整个洛阳的军队大权,皆被董卓牢牢把控着。而汉献帝呢,仅仅是个还不到十岁的孩童,在这种状况下,他自然是啥都无力去做的。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彼时的汉献帝,其背后压根就没有什么能够依靠的政治力量。汉献帝的生母王氏,虽出身宦官家庭,可家世背景着实不算强硬。再说董家,自打董太后离世后,便已基本分崩离析了。余下的那些董家远亲,更是唯董卓之命是从。

在东汉局势稳定之时,宦官与士族还可起到平衡朝堂的作用,可到了当时那种状况下,二者均是无能为力。宦官集团历经此前的清洗,差不多已被消灭殆尽,董卓入京后又一番杀戮,更是不成气候了。而士族集团呢,在京城之中,压根就没了能与董卓相抗衡的大臣。

汉献帝仿佛命中注定只能成为一个傀儡皇帝,除此以外,似乎再无其他可能的命运走向了。在那样的局势之下,他被各方势力裹挟,无法真正掌握皇权,只能无奈地在他人的操控之下,虚顶着皇帝的名号,过着身不由己的日子。

如此这般,一晃半年的时光便匆匆溜走了,转眼间就来到了公元190年。待这一年开春之后,袁绍作为带头人,其他一些大臣也纷纷响应,他们在关东地区举兵而起,正式掀起了反对董卓的行动。

董卓对汉献帝称,那些起兵的大臣皆是反贼,是妄图抢夺其皇位的坏人。然而,此时的汉献帝已并非懵懂无知,他心里也渐渐起了疑,暗自思忖董卓是不是在哄骗自己呢。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董卓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洛阳城内的全部文武百官,还有洛阳周边的所有老百姓,统统迁移到关中去,也就是转移至长安地区居住。

就这样,董卓下达了一道命令,年仅十岁的刘协便只能无奈地告别洛阳,踏上前往长安的路途,被迫开启了这一段身不由己的行程。

当然啦,相较于那些流离失所且被迫搬离家园的普通百姓而言,汉献帝其实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呢。就在这一年的二月十七日,董卓正式下达了搬家的指令。而后到了三月初五的时候,刘协便已经顺利抵达了长安,并且住进了长安的未央宫之中。

虽说东汉之时,长安已非首都所在。可鉴于西汉时首都是长安,且刘邦宗庙也设于长安。于是乎,东汉开国后,依旧对长安展开了诸多维护与修缮方面的工作。如此一来,待到刘协来到长安后,其生活过得也还不算太差劲。

可对于那些普通百姓而言,日子过得实在是凄惨无比。搬家的命令下达得太过仓促,使得洛阳周边地区,最终沦为一片焦土之地,数不清的百姓在被迫搬家的路途之中丢掉了性命。

刘协面对如此跋扈的董卓,心中满是无奈。然而,就是这个年少的刘协,在这般处境下,竟已然开始萌生出了些许权利方面的意识。

于是在此之后,刘协便着手于暗中拉拢起一部分人手,以此来着力培养属于他自己的力量。

起初,刘协下达诏书,把自己的亲舅舅王斌给找了过来。想当年,刘协刚出生不久,他的生母王美人就惨遭毒害离世了。不过即便到了当下这个时候,那位王美人还是有一个兄弟尚在人世的,而此人正是王斌。

随后,在王斌被寻找到以后,刘协便将其任命为奉车都尉。说起来,这奉车都尉的职责其实就相当于皇帝的御用司机,主要负责在皇帝身边贴身进行保护的工作呢。

接着,年纪尚轻的刘协,又将心思放在了自己的后宫事宜之上。经过一番努力,他最终迎娶了伏寿,而伏寿乃是他名义上亲姑父的女儿。

伏寿和刘协之间的亲戚关系,讲起来还挺复杂的呢。大致情况是这样,早年刘协的生父汉灵帝,并非汉桓帝亲生之子。好些年前,汉桓帝在弥留之际,因自身并无子嗣,便从宗室里挑中了汉灵帝来继承皇位。而且,汉桓帝在世时是有女儿的,其中一位就嫁给了一个名叫伏完的人。

提及伏家,那可是颇具影响力的大家族。从亲戚层面来讲,刘协按关系得尊称伏完为姑父。待刘协登基后,伏完有个女儿名叫伏寿。于是,刘协便迎娶了伏寿,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伏家给予的支持。

汉献帝在伏寿之后,还迎娶了董氏、宋氏等一些出身有背景的女子。其中董氏的父亲董承,乃是汉献帝奶奶的侄子,彼时掌握着一定的兵权。至于宋氏,她的父亲身为常山太守,在当地也是颇具影响力的一方人物。

总而言之,董卓势力极为强大,面对这样的董卓,刘协完全没有与之抗衡的能力,根本无力反抗。然而,即便处于如此艰难的境地,从一开始直至最后,刘协心中始终都未曾放下过反抗的想法,一直都怀揣着反抗的念头。

然而在这之后,都还没等到刘协有所行动呢,王允便已经联合起其他士族官员,并且携手吕布,共同谋划并实施了对董卓的刺杀行动,使得董卓就此殒命。

在这一年的时候,汉献帝的年龄刚好是12岁呢。

汉献帝眼见董卓已死,心下不禁觉得,说不定自己再度掌权的契机已然来临。接下来的这一个月期间,汉献帝着手逐步派遣使者前往函谷关以东之地,盼着能够尽快安抚各方,进而让东汉的统治得以重新恢复如初。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董卓的那些旧部竟然一下子就打到了长安城下。

彼时汉献帝年纪尚幼,在军事方面可谓是一无所知。当李傕、郭汜等人到来后,面对这样的局面,汉献帝因自身对军事毫无头绪,根本无力应对,只能完全听凭王允的安排,毫无自主行事的能力,一切都只能任由其掌控。

最终,叛军成功攻破了长安城。吕布仅带着为数不多的亲随匆忙逃离。而王允则极为悲惨,全家都被叛军残忍杀害。不仅如此,诸多一直忠心于刘协的老臣,也无一幸免,全都在这场混乱的战事当中丢掉了性命。

此后,李傕与郭汜一同进入了长安,汉献帝旋即便再度落入他们的掌控之中,遭到了这二人的挟持。

即便身处被挟持的困境之中,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汉献帝仍旧拼尽全力去维护自身作为皇帝所应有的那份尊严。

在《三国演义》里,汉献帝常常被刻画成既“窝囊”又“胆小”的模样。然而真实历史中的汉献帝,可并非如此不堪。起码跟历史上其他朝代的亡国之君作比较的话,汉献帝一直都在竭尽全力去挽救大汉的江山社稷呢。

就好比在遭受李傕挟持了一年有余之时,汉献帝冷不丁地下达命令,要对两百多个罪犯予以赦免。这两百多人里,不少是此前遭李傕蓄意陷害,进而被投进大牢的。面对这些人,李傕哪肯轻易赦免,可汉献帝却固执己见,非要赦免不可,哪怕和李傕正面杠上也在所不惜。

再举个例子,尽管当时汉献帝差不多已被完全架空了权力,可在被挟持的那段日子里,他依旧是以皇帝的身份正常开展活动。像察举制考试就是由他来主持的,成绩优秀的人能被拜为郎中,稍次一些的则会被任命为太子舍人。而且就连太学举行典礼这样的事,汉献帝也都要亲自出席。

此外,在公元194年的时候,李傕与马腾等一干人展开了战事。与此同时,这一年的天气状况也很差劲。正是由于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关中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情形。

汉献帝为赈济灾民,把宫中两百多匹御马以及丝绸布帛统统拿去售卖,打算换成粮食来救助那些受灾民众。可没料到,汉献帝千辛万苦换来的粮食,竟在李傕一声令下后,就被其全部带回了自己所在的军营之中。

接着,汉献帝并未就此作罢,他从宫中的口粮里节省出一部分用来熬粥,打算发放给受灾民众。可没想到,哪怕是他从自己口中省出来的这点口粮,竟也被底下的官员给贪污了。不过汉献帝没有气馁,始终全力去清查贪污之事,最终成功惩治了几位贪官,让粥顺利送到了百姓手中。

后世不少人都清楚,在汉献帝准备离开长安之际,那是饿得实在难以忍受了,这才迫不得已要走。在最为艰难的时段,汉献帝去向李傕与郭汜讨要粮食,可最终呢,人家就只给他扔过来几具都已经腐烂了的牛骨头。

然而,鲜有人留意到这样一个情况:堂堂东汉的天子,何以竟会落魄至此呢?莫非当时那皇宫之中,当真连区区一粒粮食都寻觅不到了吗?

答案实际上就在于此!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宫里所存的粮食以及财物,已然都被汉献帝给拿了出来,其目的就是为了去赈济那些遭受灾荒的百姓。

即便如此,汉献帝虽付出诸多努力,却依旧难以扭转大局。要知道,彼时整个长安周边的兵权,既不在汉献帝本人掌控之中,也未掌握在那些老臣手里,而是被李傕、郭汜等一干人牢牢把控着。

并且,在这数年期间,众多对汉室忠心耿耿的老臣,陆续离世而去了。

在公元191年的时候,长安城遭叛军攻破,王允及其全家不幸遇害。也是在这一年,司隶校尉黄琬同样未能逃过厄运,与王允一同惨遭杀害。到了公元192年,卢植于幽州老家离世。公元195年,皇甫嵩因病去世,而朱儁更是被活活气死了……

这批老臣均历经桓灵二帝时期,彼时亲眼目睹了国家逐步走向衰落的状况。然而,即便经历了那样的动荡与衰败,他们对汉献帝依旧怀有极为深厚的忠诚之情,始终未曾改变这份忠心。

然而,待他们相继离世以后,特别是历经董卓以及李傕等人先后两次展开的屠戮行动之后,在汉献帝身旁,想要再寻觅到那种既具备忠诚品质又拥有出色能力的大臣,已然变得极为困难了。

这便表明,即便汉献帝逐渐长大成人,可在其身旁,压根儿就不存在那种能够有力掌控军队的厉害角色。如此情形,从根源上就已然把汉献帝重新获取政权的可能性给彻底斩断了,让他再难有掌权的机会了。

如此一来,时间推移到公元195年之际,李傕与郭汜因争夺权势,竟然在长安城内毫无顾忌地公然展开了激烈战斗。而在他们相互攻伐的过程之中,汉献帝不幸沦为了双方用以制衡对方的筹码,进而被直接软禁起来,处境极为艰难。

后来,幸得同样曾是董卓旧部的张济,他率部前来长安进行调停,如此一来,李傕与郭汜两人才停止了争斗。就在这个时候,汉献帝抓住契机,向张济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他不愿继续留在长安了,而是期望能够回到洛阳去。

彼时,各方势力相互交织,明争暗斗不断,各自心怀鬼胎、各有算计。就在这样的局势下,汉献帝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巧妙地对各方矛盾加以利用,经过一番周旋,最终成功地将那几个军阀一一说服。

最终,李傕与郭汜还是点了头,应允了汉献帝东归洛阳这件事。

这一年,刘协正值15岁的年纪。在这一年当中,刘协已然步入了15岁的人生阶段,他的年龄恰好是15岁,正处于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时期,开启着属于他这个岁数该有的经历与故事。

从客观角度来讲,处于当时那种状况,刘协着实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身处那样的处境之中,他依旧竭力维持着皇帝该有的威严,心里还惦记着城外的百姓,并且不惜拿出自家的财物去赈济受灾民众。相较于历史上诸多的亡国昏君而言,刘协这样的表现,真的算是很不错的了。

倘若身处一个太平的时代,刘协说不定是有成为一代明君的可能的。

只可惜啊,处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之中,对于刘协而言,想要实现翻盘之举,真的是困难重重,几乎是一件难以达成的事情。

因此到了最后,他的这一整个人生,就只能沦落到成为各方势力手中的傀儡这般境地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可能,一生也就这样在被他人操控的状态下度过了。

0 阅读:18
评论列表
  • 2025-01-21 03:19

    一个几岁小孩被扶持上位没几年 就能得到这么多大臣忠臣 开完笑呢 就皇甫这种骑墙派 朱儁面对陶谦为首十几个地方大员推举太师讨伐郭李都没干的大佬确定不是忠诚于汉世 而是一个小娃娃 再有董火烧洛阳 迁都长安从初 帝入关 三辅户口尚数十万 到郭李之乱后强者四散 蠃者相食 二三年间 关中无复人迹 已经天子失其鹿 天下共涿之了 刘协唯一一段时间的权利巅峰就是逃离长安这段路程 和到洛阳短暂安稳后大肆封赏张 董 韩 杨前 曹操第一时间派曹洪迎接直接被阻挡 后面还是四人夺权内耗 董张联合招曹来才逼走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