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御厨传人决战紫禁之巅!

童童吃心 2024-08-21 12:49:33

久闻京城宫廷菜泰斗王希富老先生,深得清宫御膳真传,又将民国时期的庄馆菜发扬光大,复兴“荣华富贵”厨艺培训班,桃李满天下……北京之行,我特地拜访了他两位得意门生的餐厅,一探京城美味的真谛。

先到城北的京华楼,主厨甄建军师傅是王老的入室大弟子,餐厅设计很现代,菜品则一律老派,新瓶装旧酒。

落座先奉上传统宫廷点心玫瑰饼,玫瑰采于京西妙峰山,花瓣与糖层层叠叠低温发酵,细密甜软、自带花香。

油爆双脆最考验厨师的功力,鸡胗与猪肚先码好底味,再勾个碗芡,烧到八成油温,入锅疾速爆炒,三五秒就出锅,上桌后不能多耽误一秒,赶紧吃,肚头硬脆,鸡胗韧脆,红白搭配,是为双脆,仔细看,肚头表面撩了一层焦黑,鸡胗中间还带一丝血红。

吃完经典的油爆,再吃老北京芫爆,芫就是芫荽,用到了香菜梗,这道菜,讲究先水爆、再油爆,厚实的海蜇头开花刀,受热更均匀,稍许点了点醋,提脆又提鲜,香气袅袅。

酱爆肉丁颠覆了我对北方菜的认知,它竟然是甜的!选了猪颈肉,弹嫩有嚼劲,酥脆的外壳挂着枣红的酱汁,特意请教了师傅,这叫“花芡”,如果是满芡,菜就咸了,炒得干净利索,肉夹光了盘底只留星点油和酱。

平生第一次吃到了椒蕊,原来是春天花椒树的嫩芽,摘下来急冻可以用整年,融化出来依然鲜绿,花椒芽在古时宫廷里是拿来蒸鱼的,眼下搭配东海大黄鱼,金黄的清鸡汤上淋一丝明油,微麻又清香,我觉得叶子比鱼还好吃。

芙蓉鸡片又是一道功夫菜,鸡胸肉搅打成泥,加蛋清和淀粉,做出洁白柔软、来片片滑嫩,“吃鸡不见鸡”类似川菜里的雪花鸡淖,但更多北国风情。

砂锅白菜炉肉丸子,原来是将五花肉腌制风干,再挂炉烤出多余的油脂,令表皮焦脆,老话叫“烤方”,跟鲜猪肉混合捏成丸子,香而不腻,多一份烤肉气息。

店里的餐盘一律用清宫专属的黄釉粉彩、缠枝莲纹,一派皇室风范,仿佛重现了清末民初宫廷菜流传到八大楼的繁华盛景。

入夜转战西城,来到白塔寺下、胡同深处,这栋老宅别有深意,原来王希富老先生还深耕中国古建筑,精心修复的九城居是他生前的收官之作,朱漆描金、雕梁画栋,依稀皇庭气象。

餐厅主理人赵光有跟甄师傅是同门师兄弟,他更有心复古,店里从摆设到瓷器都着力重现旧时风貌。

迎宾玫瑰露酒,同样的花香与甜蜜,跟京华楼的玫瑰饼相映成趣。

开场一道老北京吃食就叫人大开眼界,熏鱼儿,选猪脸上带筋膜的活肉,用黄花鱼、松柏枝熏香,皮色嫣红,脂如白玉,似有鱼味,又闻木香。

还有一道特别的小吃叫炸三角,据说曾经是清宫里的素四供,失传已久,在此重现,脆薄的三角包里包着香菜、胡萝卜和芥菜疙瘩,特别加了北方的焖子,酱油炒过,脆软夹杂、鲜香可爱。

多年前吃过干炸丸子,今天又吃到了焦溜丸子,前者讲究肉丝摔打“丝抱丝”,后者则挂一层薄糊,焦脆酥香带小酸甜口,感受到了京鲁菜的流变。

抓炒大虾出自宫廷,同样有鲁菜风格,渤海大虾先抓糊、再炸炒,时间火候全靠师傅经验,外衣轻薄酥脆,糖醋大开大合,想起早年曾经在采逸轩吃过一道炸烹大虾,不知是否同源?

又试了炉肉白菜,这里的呈现更气派,装在明黄色景泰蓝的热锅里,盛在粉蓝釉上彩的瓷器中,吃的时候额外浇酱豆腐、韭菜花、辣油和蒜汁,吃出了皇家趣味。

最后来一份地道老北京炸酱面,这里做得可讲究了!面条是现抻的,粗细“帘子棍”,吃口筋道韧性足,炸酱是“小碗干炸”,鲜黄酱调和猪肉丁,不放姜蒜大料,突出原本的酱香和肉香。​

配上香芹末、黄瓜丝,黄豆嘴、樱桃萝卜丝,特别是腊八蒜,盛进豪迈的手绘兰花大海碗里拌开,原来炸酱面也可以登堂入室。

八大楼外有京华楼,四九城里造九城居,宫廷御膳,薪火传承,这一切似乎都印证着王希富老先生的一句话:“烹调之道如火中取宝,争之于俄顷、失之于须臾……”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