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了,中企暂停赴欧建厂,欧盟致电中国,称要按照中国方案谈

尔冬和世界 2024-10-30 06:56:33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新能源车“放缓脚步”,竟成了欧盟的“压力测试”。原本在新能源车关税上“硬气”的欧盟,一度表态要对中国出口的新能源车加征高额关税。中国轻轻一招暂停赴欧建厂,倒像一记“看不见的右勾拳”,直接打在了欧盟脸上。几天之内,欧盟就“软化”了姿态,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主动求和,提出重新考虑中国早前的“价格承诺方案”。此番关税争端中的角色逆转,不得不让人感叹:欧盟看似强硬,实际上却格外心虚。

那么,什么是“价格承诺方案”?简单来说,这是中国企业早在8月便提议的一个解决方案,意在通过调整出口价格和一定的出口控制来避免反补贴关税。原本欧盟对此不感冒,摆出一副要“打到底”的姿态。这次欧盟主动求和,显示出它其实对贸易战所带来的长期损耗并没有足够的信心。

硬气的欧盟也顶不住,新能源关税成了“烫手山芋”

欧盟这一轮的“关税战鼓”,本来打得挺起劲。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全球扩张,欧洲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车,性价比高、技术不差,消费者买账,企业卖得开心。可这番光景看在欧洲本土车企的眼里,多少是扎心的——辛苦打拼了半个世纪的地盘,这么被“外来和尚”给抢走了,自然要吵吵几声。而欧盟本身的新能源政策压力大,尤其是要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新能源车被寄予厚望,这种情况下,本土车企的“压力”和“怨气”交织,让欧盟决定拿关税这一手段,来限制中国车企。

可现实问题来了,中国新能源车企若真要打进欧洲市场,光是欧盟的关税壁垒还真拦不住。中国车企这几年可没闲着,不仅在技术上追赶,在价格上更是颇有优势。中国车企本土生产出口到欧洲,比欧洲本土制造还便宜!关税固然可以短期让中国车稍微“涨涨价”,但消费者眼光毒辣,欧洲品牌卖得贵而品质未必更佳,时间一长,欧洲本土车企的市场份额照样稳不住。

这种现实让欧盟手上筹码乏力。而这次中国暂停赴欧建厂,成为了更大的压力来源——要知道,新能源车的制造,不仅牵涉产业链的布局,更关联着大量的就业岗位。中国一暂停建厂,欧洲本土利益集团的反应相当强烈,欧盟不得不考虑“关税”带来的长期市场结构变动风险。

中国从容布局,欧盟的态度转变暴露“心虚”底色

欧盟在中美欧的三方贸易博弈中,一直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站错队、背离市场趋势。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欧盟虽然政策鼓励,技术却没法跟中国和美国齐头并进,而一场关税战将直接影响整个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格局。此次中欧贸易摩擦中的“价格承诺方案”,显然是一个试探双方关系的机会——中国展示出对话的诚意,也在变相提示欧盟,如果关税真的硬碰硬,受损的将不仅是中国,更是欧洲本土市场,甚至包括汽车全产业链的就业。

从某种角度来看,欧盟原先的关税“强硬姿态”多少是一种试探,甚至是压力测试——看看中国企业如何反应。但结果呢?中国冷静从容,一边欢迎磋商,一边暂停建厂,用柔中带刚的方式让欧盟不得不冷静权衡。对欧盟而言,新能源领域并不是“宁为玉碎”的地方,与其在关税上“硬碰硬”,不如通过“价格承诺方案”让双方都能在市场竞争中找到生存空间。

贸易战阴影下,磋商意愿成中欧“平衡术”

中欧之间的这场关税博弈,说到底,是一场“谁更害怕失去市场”的心理博弈。欧盟在新能源政策上的种种“心虚”表现,倒不是单纯的对中国车企“忍无可忍”,更像是对自身产业和经济韧性的一次“求稳”需求。对欧盟而言,市场份额可以适当争一争,但若贸然“关税加码”,搞出一场全面的贸易战,或许最终的伤害将无法承受。

而中国的“暂停建厂”策略,恰恰是对这种“求稳”心态的一次回应。一方面,中国通过暂停建厂施加了“隐形压力”;另一方面,又以“价格承诺方案”展示出愿意合作的诚意,避免把问题推向不可控的层面。欧盟在见识到这种稳中有退、退中有压的策略后,迅速态度软化,不得不说是一种无奈的妥协,也是一种现实的考量。

中欧磋商破冰,或为全球贸易关系提供新示范

随着欧盟贸易委员的主动求和,中欧磋商再次被提上议程,这一回合中欧“关税争端”似乎开始出现和解迹象。可以预见,中欧这场新能源车的贸易摩擦会给未来全球市场上的关税策略带来新的思考。在国际贸易体系里,靠关税封锁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价格承诺方案”这样的折中方案,或许正是未来各大经济体之间“有磕碰有合作”的典型手段。

而中国邀请欧盟来华商谈的姿态,也展示出其对解决贸易摩擦的务实态度。新能源车只是中欧经济关系中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供应链全球化的背景下,中欧之间的利益关联日益密切。贸易战一旦爆发,损失的不仅仅是单个市场,而是整个国际贸易体系的稳定和韧性。这一轮中欧博弈的结果,很可能会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体提供一个新的合作范本:通过建设性对话,在彼此的市场需求和现实压力中找到共同利益。

中国的这次暂停建厂,看似一招“无声反制”,实际却让欧盟开始正视中欧在新能源领域的利益交织。而欧盟的妥协,展示出它对市场竞争的现实考量。中欧通过对话解决争端的积极态度,也证明了双方都在努力寻求一种平衡。对于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中欧这次磋商或许将成为一个有趣的参考。

0 阅读:1125
评论列表
  • 2024-10-30 20:15

    不先交钱决不能投入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