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游记(7)布达拉宫、大昭寺,高原屋脊的明珠,朝圣者心中的圣地!

来自彩云之南 2021-04-13 00:20:09

我们来到了拉萨。拉萨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这一点,从我们的车一入藏就感觉到了。我们一路上遇到不少到拉萨的朝圣者,有的推个小推车,有的骑摩托车,有的还是徒步的。在佩服之余,我总在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鼓舞着朝圣者如此地含辛茹苦,勇往直前!

到拉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布达拉宫。因为有句西藏旅游的名言,不到布达拉宫,等于白来西藏。

布达拉宫至今有1300年历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高原屋脊上的明珠,5A级风景区。

现在到布达拉宫旅游,要提前一天上网预订门票。预订门票时,一定要选好时间段,填好身份证号码,不能出错。因为一人一次订票以后,要再过七天才能再次订门票。

到布达拉宫祈福是很灵验的,大家在进宫前可先换一些零钱。在大门前有很多换零钱的。

布达拉宫旅游讲解有两种,一种是租耳机听讲解,每人30元。一种是请导游讲解。我个人感觉听导游讲解更好一点。

在布达拉宫参观需要遵循所有藏传佛教的禁忌,例如不能戴帽,进入宫殿后不能拍照,不能踩踏门槛等等。我虽然很喜欢拍照,但在布达拉宫殿内,我遵守规定,没有拍照。

我们进入布达拉宫正门以后一直沿着路从东边往山上走。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座无字碑。这个无字碑是1693年藏历四月二十日为纪念布达拉宫的红宫落成而立。

走着走着,我发现布达拉宫的天空特别好看,云彩呈放射状分布,如光芒四射的感觉。

布达拉宫笼罩在絮条状云彩中,显得很神秘好看,自带光环,让人仰望,这是一座离天空最近的宫殿。我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美景。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了奴隶制政权。松赞干布开拓了疆土,设置了政治军事的统治机构,制定了法律,统一度量衡,创造了藏文,为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要求与唐联姻。次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经过2年多的长途跋涉,643年文成公主才抵藏,吐蕃为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布达拉宫就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王宫。文成公主把大唐的经济和文明带到了西藏,也为西藏带来和平发展。文成公主深受藏族人民的尊敬爱戴。

但是,在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毁灭之后,布达拉宫受尽磨难。在历经近800年沧桑后,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战火和自然灾害。

图为来布达拉宫朝圣的藏族夫妇。

就在布达拉宫将要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的时候,一个人出现了,他让布达拉宫获得重生。

这个人就是五世达赖喇嘛。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决定重建布达拉宫的“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是西藏历史上一位功勋卓著、业绩辉煌的人物。公元1652年,他赴京觐见顺治皇帝,被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恒喇达赖喇嘛",并赐满汉蒙藏四体合壁的金册和金印,达赖喇嘛这一活佛转世系统的地位,从此因受到清朝中央正式册封和大力扶持而得以确立和隆升;他还是才华横溢、著述颇丰的学者,佛学精深、备受推崇的大德。五世达赖喇嘛晚年专心著作,学术成果丰硕,他于1682年圆寂。

1690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修建了“红宫”。1693年,红宫工程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193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布达拉宫由两大主体部分组成。即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

布达拉宫是一个西藏历史博物馆,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如释迦牟尼的舍利子;108函2500余卷经书;特别是金字缮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以及明、清以来中央政府关于西藏的各种封敕达赖喇嘛的金册、玉册、金印和乾隆皇帝御赐为挑选达赖转世灵童而设的金本巴瓶。

布达拉宫也是一个藏文化和佛文化的宝库。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锻品及工艺珍玩,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非常珍贵。

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最大。

五世达赖灵塔殿有5层楼高,塔身高度14.85米,其造型完全按照菩提塔而造。塔身用金皮包裹.塔面金皮耗费黄金11.9万余两(约合3721公斤),塔上镶有一万八千颗珠玉玛瑙,显得金碧辉煌,华丽精美,灵塔里还有一颗大象脑里生成的比大指拇还大的明珠,非常珍贵。

来布达拉宫朝圣的藏族老阿妈。

这是布达拉宫的老厕所,现已停用,只用作展览。据说这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厕所,蹲坑和粪池相距60多米。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布达拉宫的美景。布达拉宫的建筑不仅独特壮美,而且还特别牢固,这里充分显示了藏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据说白宫的墙涂料加了大量的牛奶,红宫的涂料里有白玛草等等。

站在布达拉宫的走道上,可以俯瞰拉萨城美景。

解放后,我国一贯重视对布达拉宫的保护工作。1961年,布达拉宫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多次拨巨款对布达拉宫进行修缮。最大的一次修缮工作是从1988年开始,1994年竣工。时间长达五年多,耗资约5500万元。

走到了布达拉宫的围墙下,这里有很长的转经筒。我们在这里推动了转经筒,祝愿亲朋好友扎西得勒。

这里挤满了前来朝圣的人,有的人是一步一大拜,非常虔诚。

围墙上有精美的字画。

布达拉宫前有一个湖,布达拉宫的湖中倒影真美!

布达拉宫的夜景也很好看。

布达拉宫的网红拍法。在广场上倒一滩水,人工制造倒影的效果。

要想拍好一张这样效果的照片,真不容易!

我们来到了大昭寺。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

据有关文献说,觉阿释迦像(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被文成公主带到吐蕃后,经过一番周折,最终也被安置于大昭寺。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是大昭寺著名喇嘛尼玛次仁的话。

对于大昭寺,当地有句名言:“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传说当年建造大昭寺时,用了许多山羊来驮土,山羊为建大昭寺立了汗马功劳。为了纪念山羊的功绩,大昭寺最初的名字为“惹萨”,藏语中称“羊”为“惹”,称“土”为“萨”。

后来“惹萨”这个名被大昭寺所在的城市用了,并在流淌的岁月中变成了“拉萨”。

这个寺庙在几次易名后取名叫大昭寺。

我们到大昭寺的这天,遇到拉萨下大雪。前往大昭寺朝圣的人仍然很多。

唐蕃会盟碑,高3.42米,宽0.82米,厚0.35米,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

公元九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以求“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之诚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大昭寺主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是唐文成公主(约公元642年)从长安带进西藏的。由于这尊佛像是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的等身像,因而在藏传佛教信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 地位。(照片来自网络,向提供者致谢!)

这里是拉萨举办重要佛教活动的地方。

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一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大昭寺内精美的文物和吐番时期的建筑。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我来到了八廓街,这里很热闹,商铺密集,转经的人也很多。

人们全都围绕大昭寺,沿着顺时针的方向,手拿着转经筒,嘴里念念有词。也可以看到跪拜的信徒,虔诚地叩拜在街道上。

受到八廓街环境的影响,我也边走边念念有词,祈祷幸福。

拉萨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城市, 到处充满着故事,到处充满着信仰和宗教的力量!

0 阅读: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