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实践——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综述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9-25 17:34:42

编者按

一路风雨兼程,满眼波澜壮阔,新中国即将迎来75周年华诞。同时,今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

75年来,人民法院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司法事业不断书写着新的华章。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人民法院始终植根人民,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不断加强代表委员联络工作,认真办理意见建议,积极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书写了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异答卷。

本报今天围绕全国人大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人民法院代表委员联络工作、人民陪审员工作等,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敬请关注。

请输入图片描述(没有字数限制)

9月14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隆重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奔流不息的岁月长河中奋楫扬帆、破浪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创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与时偕行 历久弥新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扬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顽强拼搏,探索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凝聚全体人民力量的好制度。

75年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明确安排,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意味着中国政治从根本上实现了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绝大多数人受压迫被剥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跨越。

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偕行、历久弥新,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现出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实现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等显著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植根人民 汇聚民智

1954年9月,各地选举产生的12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他们之中,有工业战线的劳动模范王崇伦、农业战线的劳动模范李顺达、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农民申纪兰、年过九旬的画家齐白石、刚到选举年龄的18岁女工郝建秀……他们来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行业,其中有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

这是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的一次盛会,从此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篇章。

正如1954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刊载的《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所记载的那样:“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耙,放下镐头,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一起,商量着国家的大事。”

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2023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2977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这其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占比达到16.69%。

代表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履行职能,为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搭建桥梁。目前,全国设立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20多万个,基本覆盖全国乡镇街道。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全国人大代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8314件建议、闭会期间提出的130件建议,交由承办单位办理并答复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75%,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到切实增强。

代表建议涉及经济、民生、教育、法治等多个领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与期盼,凝结了人民群众的心血与智慧,人民群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需求,也蕴含在其中。

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和运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得以有效有力实现。

良法善治 治国重器

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1.5亿多人参加了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三个月后,“五四宪法”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票通过。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见证了新中国法治建设迈出的关键一步,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法律基础。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时至今日,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度过了70年春秋,共同为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贡献重要力量。

良法是善治的重要前提。历时5年,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问世;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工作;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等领域立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科学完善。

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81件,修改法律258件次,作出法律解释10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2件次。在法律体系中,有现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规约600件,地方性法规1.4万余件。

为广泛凝聚立法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和工作。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各地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45个,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7300多个,开通了代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直通车”,努力让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新征程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法治动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将与时俱进、砥砺奋进,以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更加巨大的优越性,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来源:人民法院报·5版

记者:何雨潇

责任编辑:陆茜坤 | 美术编辑:穆依 | 联系电话:(010)67550947 | 电子邮箱:luxikun@rmfyb.cn

封面设计:邢岩

请输入图片描述(没有字数限制)

1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