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引火归元”的踵息

践行的瑜 2024-06-30 12:08:14

“引火归元”对于道法修行者是不会陌生的一个词汇,但在实修中阴阳双修与清修功法又有着一定的区别。

理论上双修与清修的“引火归元”虽然同出一辙,但在道法修行史上清修者的文字诗词中,很少见有“引火归元”的体感体悟❗

更多见到的都是阴阳双修者体感领悟的文字,如以下两首《悟真篇》中的诗词,明显的带有着阴阳双修痕迹❗

☞悟真篇(中.二十七)——张伯端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鸟兔药来烹。

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

诗词第一句“先把乾坤为鼎器”,其中的“乾坤”可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以身为轴的上下丹田为乾坤,其二则是以身体为轴的上丹田下涌泉为乾坤。

我们暂且先不去议论是哪种乾坤,看懂下一首诗词中内容,自然就可佐证上面诗词中乾坤的属性了❗

☞悟真篇(中.五十三)——张伯端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陰与陽。

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

当实修中有了类似的体感后,我才明白了“坎电烹轰金水方”的含义,简单明了地说就是“踵息”的电磁波。

两首诗词中都讲到了“二物”,或是“既驱二物归黄道”或是“二物若还和合了”,其归程就是老子在《道德经》讲到“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的“三者不可至诘,故捆而为一”。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据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诘,故捆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悠,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渭道纪。

——

道祖老子把“复归之旅”称之为道纪,也就是大道的规律;南宗张伯端用实修的体感印证了这个规律,写出了“自然丹熟遍身香”的诗词❗

6 阅读:353
评论列表
  • 2024-08-19 09:30

    《悟真篇》写的很隐晦,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就是修真者,又有几人成就几人看懂?《道德经》也是很难看明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里面含有三种境界,有极境界、太极境界和无极境界,是的《道德经》可为修真经典,可里面的修真秘密也是隐晦,没明人指点很难悟透(就是都说出来,有几人信,几人做到?先做人,后修真,做人明明白白也不容易)。所以有些人,利用别人看不懂,忽悠一般人,藐视诋毁圣贤,例如藐视诋毁南怀瑾先生。更有甚者,篡改道教佛教的,其真正目的耐人寻味啊。

  • 2024-08-20 21:48

    阿弥陀佛[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