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招商银行成功召开了2023年度股东大会,仅仅次日,其官方网站便迅速发布了股东大会问答环节的详尽文字实录。
这一高效的行动不仅体现了招商银行董办团队的专业素养,更彰显了他们对股东透明度和沟通效率的重视,令人赞叹不已,下图就是他们的文字实录图。
招商银行
详细信息见如下地址:
https://s3gw.cmbimg.com/lb50.01-cmbweb-prd/cmbir/20240625/28983e82-25ab-4ac6-ba88-2662554be680.pdf
01
会上有七个引人瞩目的战略要点
我主要是基于上述内容,解读一下招行会上提出了几个引人瞩目的战略要点:
首先,招商银行计划在未来将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资投入以及信贷资源重点投向核心城市和区域(基于人口净流入的考量),并致力于将区域布局优势转化为业务发展优势,以适应当前经济区域分化、资源高度集中的市场环境。
其次,目前招商银行在香港的三个业务单元——2008年收购的永隆银行、2002年设立的香港分行以及招银国际,三者的总资产已累积至60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然而,2023年全年这三个板块的归母净利润合计仅为近50亿元人民币(永隆银行16.05亿港元、香港分行21.10亿港元、招银国际11.52亿港元),业绩表现相对平庸。这主要归因于投资内地房地产企业债券所受到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面临挑战,但招商银行香港分行和永隆银行在净息差方面表现优异,2023年净息差分别接近2%和1.6%以上,这一水平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主要得益于美元加息的影响。然而,在财富管理(与恒生和中银香港相比)和经纪业务(与富途证券相比)方面,招商银行这三个板块的表现尚待提升,未来计划加大投入以改善。不过,从招商银行的回应来看,似乎尚未找到显著的改进策略。
第三点,展望未来,按揭贷款利率和整体资产端的收益率水平预计将持续走低,这将进一步压缩利息收入的增长空间,表明资产端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仍将持续加大。
第四点 ,尽管宏观部门认识到保持银行合理盈利能力和合理利差水平的重要性,但面对净息差进一步下行的趋势(目前水平为1.54%),银行资产业务的盈利水平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重大影响。
在极端情况下,信贷业务甚至可能转变为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业务。然而,从更宽广的视角来看,我认为招行对于净息差的判断可能过于乐观。在资金供给过剩的大背景下,未来净息差仍将延续下行态势,宏观部门虽能暂缓其下行速度,但无法逆转这一趋势。
参照日本银行业的经验,在低息差环境中,银行业的利差收入波动幅度将显著加剧,其控制能力也将明显减弱。
第五点,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逐步缓解和化解,未来“融资平台”这一概念可能会逐渐淡出,更为准确的表述将转变为地方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首先,是交通投资类企业,主要涉及公路、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建设;
其次,是民生保障和民生服务类企业,比如水电气供应、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电力、天然气以及公共交通服务等;
最后,是城投类企业。
招商银行在支持这些领域时,主要侧重于前两类项目和主体,即交通投资类和民生保障服务类。
对于财力较弱、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或未来还款前景不明朗的主体,招商银行将保持高度谨慎的态度。
事实上,早在2023年8月29日的中期业绩交流会上,招商银行就已经明确表示将重点支持交通投资类和公用事业领域的融资平台类客户。
第六点,近年来,招商银行注意到信用贷款占比上升而抵押贷款占比下降的现象。
对此,招商银行解释称,自2016年起,他们便开始聚焦于“两战”客户,这些客户主要是全国性或地区的优质大型企业,其信贷需求主要体现为信用贷款。而抵押贷款则更多地服务于小微贷款领域。
因此,从实际表现来看,信用贷款的质量反而优于抵押贷款。然而,招商银行也强调,抵押贷款由于具有抵押等风险缓释手段,即使发生不良也不会立即导致损失。
综上所述,信用贷款占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招商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审慎态度,以及对于优质大型企业客户的重视。
第七点,招商银行在2023年的信用卡业务中,虽然流通卡数和流通户数均略有下降,但这其实是银行在信用卡策略上主动调整的结果,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信用卡的质量和客户体验。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招商银行在利差息差和ROE(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始终保持着内地银行业中的顶尖水平,可以说是中国银行业的标杆。如果连招行的底线都尚未触及,那么其他银行的情况又将如何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02
关于会上投资者与管理互动要点
总之,在刚刚落幕的招商银行2023年股东大会上交流环节中投资者与管理层间的微妙互动,虽问答间亮点稀疏,但却也折射出市场关切与银行策略的深层碰撞。
核心议题围绕息差下滑、业绩承压及规模扩张的争议展开,王良行长的回应展现其语言艺术,既透露了对招行前景的审慎乐观,也巧妙回避了负债成本变动的敏感细节。
息差问题成为焦点,两位股东直击净息差下滑及业绩波动。
王行长坦诚一季度业绩下滑趋势,并预判全年形势“不容乐观”,却未深入剖析负债端变化,仅暗示净息差下行空间有限,监管环境或将支撑银行稳定。
他的话语转换,一方面体现了对行业现状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留下解读空间,让外界揣摩招行在复杂金融环境中的定位与应对。
关于规模扩张,一位股东的停止扩张建议遭到理性反驳。
王行长重申规模对于银行业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信用货币体系下,银行需在维持资本充足与规模扩展间找到平衡。
他强调适度规模增长策略,即依托内生资本补充实现可持续扩张,而非盲目追求市场份额。此番论述,既是对提问者的间接指导,也是对招行未来战略的明确表态。
其余提问多聚焦于边缘话题,如香港业务小范围波动、地方平台资产风险可控及信用卡业务的行业性挑战,均未触及根本。
这些问题的提出,反衬出高质量对话的缺失,正如方丈所言:“好的答案,源自好的问题”。
因此,2023年的招商银行股东大会虽未能深度挖掘预期中的价值信息,却也侧面反映出市场情绪与银行管理层的谨慎姿态。
在银行业转型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叠加的当下,招商银行的每一步战略调整,都将备受瞩目。
未来,市场期待更透明、更深入的交流,以引导合理的市场预期,共谋长远发展。
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