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6日,济南,山东师大为本校博士、硕士研究生举行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许多博士、硕士生抱着自己的孩子上台,授学位的师长为孩子正冠拨穗。(视觉中国/图)
2024年7月3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此次共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新增专业学位博士点35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566个。
与上一轮的2020年新增2023个硕博点相比,本轮公示的新增硕博点数量再创新高,其中新增博士点的数量增幅尤其明显。
以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为例,在上一轮的审核结果中有268个,而此次为480个,增幅达80%。而从专业学位博士点数量来看,今年新增351个,是2020年新增数量的近4倍。
这不由得引发一个疑问:中国到底需要培养多少博士生?在研究生不断扩招的同时,该如何保障培养质量?
中国的博士生太多了吗?目前,国内大部分985院校拥有硕博点的自主审核权。因此,他们在硕博点的设置与调整上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其他院校则是申请审核制。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建立常态化授权审核机制,将学位授权分为新增学位授权审核和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新增学位授权审核侧重于增量结构调整,每3年实施一次;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侧重于存量结构优化,每年开展一次。
究其原因,是研究生扩招。
教育部在2020年出台一系列针对研究生教育的调整和优化政策,其中最明显的信号就是扩招。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扩招有两种实现办法,既可以在现有硕博点上增加招生量,也可以增加硕博点授予单位的数量。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认为,扩招虽然与疫情后缓解就业压力有所关联,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
2023年12月,时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未来全社会对博士人才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对高层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加多元的要求。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在持续加强学术型博士培养的同时,应该大力加强专业型博士的培养,这是势在必行的。”
2024年全国两会前夕,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强调稳步扩大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模。
而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中国的博士生是否够多了?
据新华网报道,截至2013年,中国培养了大约50万名博士生。教育部在2022年6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则提及,过去十年共培养60万名博士生。如果再加上近两年的数据,中国培养的博士毕业生数量超过120万人。
然而,包水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与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相比,中国每千人中的博士生数量占比依然较低,博士生规模还有较大的扩张空间。
时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2021年也公开提及,中国2020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博士生约占0.8%;而美国高等教育中博士生占比约为6%。整体上,目前中国每千人中的注册研究生数约为2.2人,美国等发达国家则在9人左右。
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对此评价,“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正在朝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过去,本科生和硕士生扩大了招生规模,相应的,博士生也需要扩招,这样的话,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节奏才能合拍。”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目标来看,博士点和博士生数量未来还需要增加。
更多地方院校拥有博士点从公示的新增博士点数量来看,南方科技大学新增数量最多,为10个;其次是深圳大学,为9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福州大学和湖南大学各新增8个;广东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分别新增7个。
新增博士点的名单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有不少非传统985、211院校在此次审核中拥有了博士点。
“硕博点的授予依据是学科水平。”陈志文强调,不能仅用学校层次来判断它获得硕博点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某些“双非”院校的优势学科可能强于部分985院校。以此次新增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点的燕山大学为例,该校的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电气工程专业都有较强实力,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还在2019年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既然能够通过审批,说明这些院校的新硕博点符合国务院学术委员会设置的各项要求。”陈洪捷表示,过去,博士生培养长期集中在中心城市的头部院校,大家对此习以为常。但近些年,很多非中心城市的地方院校,其办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某些学科具备很强的实力,实际上早就具备培养博士的能力。
从申请和审批流程上看,一般先由有申请意愿的院校向省级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省级学位委员会经组织评议后确定推荐名单,再报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复审、公示,最终再正式审批。
陈洪捷表示,假设某地有好几所大学都满足博士点的申请要求,由于审批较为严格,也无法一次性全部审批,而是优中选优。“从总体上看,具备培养博士能力的大学数量远远多于审批的名额。”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何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硕博点的分配在之前基本看资历,如今,不少地方院校也有了博士点,这也是机遇。“他们会非常重视这个博士点,以此来激活整个学校的办学。”
对学校而言,拥有博士点是招收博士生的必要条件,但意义不止于此。
陈洪捷分析,一些地方院校如果申请博士点,他们会举全校之力提前数年从人才的引进、资金的配套、科研平台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布局。
这些地方学校的整体资源其实相对有限,那他们为何愿意不遗余力地建设两三个博士点?陈洪捷在一些高校调研时得到的反馈是,学科做得再好,如果没有博士点,招聘时就没有人才愿意来,由于不能带博士生,未来发展非常受限;即使他们来到学校,过两三年大概率也会离开,这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非常不利。
另外,在与企业或当地有关部门合作时,如果没有博士点,学校也不会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他们更倾向跟名牌学校或学术地位更高的学校合作”。
“博士生培养是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二为一的一件事,如果不给更多学校培养博士的机会,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永远不可能上台阶。”陈洪捷认为,对于原本层次不太高或地理位置不利的学校,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支持,一个博士点可以带动整个学校在某个领域的发展。
关键在于培养质量在此次新增硕博点中,对于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的支持力度也体现得较为明显。新增专业博士点占比为42%,而新增专业硕士点的比例则高达81%。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的专业学位授权点总数由2012年占学位授权点总数的37.6%提升至2022年占比44.2%。其中,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增长了3倍。
一些人对于专业博士可能有些陌生。
包水梅介绍,学术博士培养目的重在学术创新,专业博士主要培养特定社会职业的专门应用型人才,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等,培养目的重在专业实践能力。
目前,许多高校都要求专业博士考生具备一定年限的实践工作经验。
中国的专业博士于1997年首次设立于临床医学领域,1999年延伸至口腔医学与兽医,尔后,2008年才进一步拓展至教育学领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累计培养专业博士4.8万人。针对行业产业需求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专业博士点278个。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博士的专业学位发展滞后,类别设置单一,授权点数量过少,培养规模偏小,不能适应行业产业对博士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此次新增351个专业博士点,这超过了2019年之前专业博士点的总数。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扩招的同时保障培养质量。
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担忧并非今天才出现。2005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就曾指出,有的学位授权点经过多年的变迁,可能出现学科梯队老化、学科带头人流失、学科水平下降等现象。在没有定期检查评估制度的情况下,学位授权点基本上处于只能上、不能下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一些单位“重申报、轻建设”的思想。
教育部当时还对此进行调研,并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得出的结论是,要打破实际存在的学位授权点的终身制,促进学位授予单位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巩固和提高学位授权点的水平,对其进行定期评估是一个有效手段。
教育部在2014年启动首轮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对现有学位授权点进行全面“体检”,打破学位授权点终身制,推动学位授予单位建立自我评估制度。
至于未来,包水梅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管理,目前从高校、地方政府到教育部,都有一系列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新增硕博士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比如,新增硕博点的合格评估等。
以教育部在2020年4月公布的学位授予点合格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为例,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的学位授予点,需要进行为期两年的整改,并暂停招生,整改结束后接受复评;抽评结果为“不合格”的学位授予点,以及未展开自我评估的学位授予点,则撤销学位授权,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陈志文认为,还需要关注大量学生是否有能力达到硕士或博士的毕业要求,到底有多少人适合读研究生,或者有能力去读研究生。
此外,就业期望与学历直接挂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历越来越高,就业市场上能否提供相匹配的工作,也需要打个问号。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从2020年起,学术研究更多定位于博士,新增硕士点原则上都是专业硕士,即应用人才的培养。很多高校熟悉学术人才培养,但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同的,陈志文担心很多新增硕士点缺乏应用人才培养经验。“应用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比学术人才培养难度更高,同时一些学校可能沿袭学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人才,这是最大质量风险。”
包水梅指出,高校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要摆脱过去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依赖。与此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尤其需要行业和企业的参与,为研究生实践实习提供必要的机会和条件,政产学研联动运行,才能切实保障大规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未来可能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从政府层面建立起行业企业和高校的联动机制。”
南方周末记者 魏翠翠 南方周末实习生 邓蔚楠
责编 钱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