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清乾隆十九年——嘉庆二十年( 1754-1815 ),号墨卿、默庵。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其父伊朝栋,乾隆三十四年( 1769 )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禄寺卿。史称伊秉绶“通程朱理学,幼秉庭训,从师阴承方,讲求立心行己之学。”后受大学士朱珪的常识与纪晓岚的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当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刘墉为师学书法。
伊秉绶为乾隆五十四年( 1789 )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嘉庆四年( 1799 )出任广东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诏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在任期间,以“廉吏善政”著称。嘉庆七年( 1802 ),伊秉绶 54 岁时,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乡,扬州数万市民泣泪送别。伊秉绶本人于 1815 年去世,时年 62 岁。之后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在当地“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
如果说弘一透出的是诸佛的那种静化的心灵,
那么伊秉绶则显示的是佛的法力无边。
伊秉绶的隶书,确也愚的厉害,拙的可以。
其一是简单化线条,
剔除汉隶线条丰富的节律,
使其成熟的“华巧”动作(顿挫与波挑)
回到朴厚的单一中锋线段,
这种线段在视觉意义上传递着
朴拙、厚质、愚笨,宛如一只傻大象。
其二,在时空构架上,
抹除了富有时间节律与动感的特性,
只一味的在空间构架上施展法术——
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的竭心殚虑策划。
在其隶书作品当中,
提按丰富、节奏明快的成熟隶书笔法
变成了动作单一的中锋运笔,
为避免这种运笔法所导致的单调性与匀整性,
伊汀洲采用线条长短有变、
参差错落的并行方式来
透示出一种理性与自然的交融;
这就使他在空间的处理上高人一畴:
长短参差的并行线段增强了
字内空间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大小错落的外部空间所体现的变化
弥补了单一线段的时间节律。
那么,在他损失了时间的构架能力,
则所表现的只有一种气魄——
一种静穆的气魄,亦如一匹雕塑的奔牛。
沙孟海先生说:“他固然熟习汉碑,但还有一个绝好的步梯,是他靠着它后来才能够登峰造极的……他是用颜真卿写楷书的方法写汉隶那就成为现在的面目了。清人学颜,钱南园得其体、伊墨卿得其理、何子贞得其意、翁常熟得其骨、刘石庵得其韵”。
伊秉綬行书取法颜体
几人之中只有伊秉綬遗貌取神将颜字的精神气度化解到隶书创作之中、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师承与创造。伊氏的隶书与颜鲁公的楷书,一样气度恢宏洞达高遂非其胸次不能臻此。
在名家林立的清代书坛,伊秉綬隶书从《裴岑纪功碑》《封龙山碑》《韩仁铭碑》《孔宙碑》《熹平石经》诸碑走出来,独树一帜、地位突出。
伊秉綬的隶书入古开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隶书笔画平直、分布严整均匀,四边充实端庄大方、宽博俊伟秀韵天成,具有一种华贵雍容的气度,其隶用笔圆浑没有夸张雁尾的波挑,而是蚕头蚕尾直来直往。
他的隶书吸收了一些汉隶碑额。其隶书的超妙处在于在结体上方严而不刻板,时有新理妙趣在用笔上凝重而有韵致,整体上表现出高雅古朴清华高标的庙堂之象。
尤为难得的是他的隶书能大能小既能“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又能缩为小隶精妙绝伦。
伊秉綬的隶书创作大约可分三个阶段。
四十五岁以前为草创时期。这一时期创作的隶书作品如如下图,虽有些新的意向但基本上还属于模仿与探索阶段;
五岁至五十岁为蜕变时期,四十五十岁以后从嘉庆八年到嘉庆二十年他逝世为为成熟时期;
他的大部分隶书佳作是出现于这一时期,进人成熟期后他的隶书风格仍然有细微的变化,如书于嘉庆十年的“定武兰亭”“茹古屋”题字,书于嘉庆九年的“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楹联字势凝重有一字千钧之感、但凝重中有豪迈气象。
整体上以方整、匀称、严谨雄拔见长。此后的书作字形更加洗炼笔画更加挺拔,内涵更加充实和丰富。
原来方整的一路更加端严整。肃如“散邑盘铭”“遂性草堂”题字有的又表现出高雅、潇洒的意趣。如下图楹联“清诗宗韦柳、嘉酒集欧梅”其中“欧”字下面的两个“口”字写得形似圆圈,“梅”字的两点则点成圆点,“集”“宗”字的下面两点处字理成短撇。
“韦”字横笔略呈孤形,使得方中有圆直中有曲,在这幅对联中作者根据字形特征结合缪篆汉隶处理手法,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平面造型巧妙地呈现在同一幅对联之中,加之用笔的凝重洗炼给人以回味无尽的感受。
他的隶书在严整中有机趣有变化,既简净活泼做到了动与静相互协调,严肃与活泼互相统一,老到中充满生机,严整中具有韵致远看气势磅礴近观又十分耐人寻味。
他的隶书既重视形式美感意趣又重视笔意的沉郁超拔。其作品展现的雄浑豪迈高古、俊逸典雅清新的艺术格调极富美感,意蕴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隶书三言联 1798年作
志於道,时迺功。
嘉庆三年六月九日长生古瓦斋,素人先生尊兄属,弟伊秉绶书。
隶书四言联 1805年作
变化气质,陶冶性灵。
书为叔鱼三弟清正,乙丑春日,伊秉绶。
隶书四言联 1812年作
经经纬史,仁仁义宜。
书为新严先生年丈教正,壬申立夏年,弟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宿卫长杨贵,春营细柳严。
书奉晏亭五兄同年正之,年愚弟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正谊不谋利,修辞立其诚。
书为伯勤大兄是正,宁化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1804年作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书为昇屏二兄雅正,嘉庆九年小雪,汀州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1812年作
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
壬申暮春,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1807年作
世家传旧史,盛业继前修。
书为省庵四兄大人雅正,嘉庆十二年六月望,世寓弟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道出古人辙,心将静者论。
勉基贤弟雅属,秉绶。
隶书五言联
巍峨拔嵩华,萧散在琴尊。
书为鉴三四兄亲家雅正,姻弟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1815年作
江山丽词赋,冰雪净聪明。
嘉庆乙亥长嬴,味芸仁弟属,秉绶。
隶书五言联 1803年作
政声韩吏部,经义董郎都。
句赠云岡三兄老先生并正之,嘉庆八年二月朔,汀州弟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1814年作
清诗宗韦柳,嘉酒集欧梅。
閼逢閹茂之春,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官闲读书乐,亲健得天多。
书为善斋大兄同年是正,汀州年寓弟伊秉绶。
隶书七言联 1805年作
文比韩公能识字,诗追杜老转多师。
句赠正邻行书翰林并求是正,嘉庆乙丑春日,寓弟伊秉绶。
隶书六言联
渊明不求甚解,少陵转益多师。
汀州伊秉绶。
隶书七言联
东华钟庆高青镜,南国承图寿紫觞。
奉祝淬峰先生五十初度,汀州伊秉绶。
隶书七言联
好装书画终年住,欲问风波此地稀。
书为澹园二兄雅政,汀州伊秉绶。
隶书七言联 1811年作
梅花百树鼻功德,茅屋三间心太平。
书为梅石五兄大雅清次,辛未中伏,弟伊秉绶。
隶书七言联 1815年作
清门宾胄诗书泽,嘉日投壶忠孝家。
敬题招武将军祠堂,即呈贤裔竹庐都尉正之,嘉庆二十年乙亥岁八月朔,扬州旧守汀州伊秉绶顿首。
行书七言联
惜福常留当户草,安心曾识下簾人。
汀州伊秉绶。
行草五言联 1814年作
茗杯眠起味,书卷静中缘。
道和年台属香光真迹,閼逢閹茂之岁,伊秉绶。
行书七言联 1815年作
黛色参天二千尺,名花出地两重阶。
书为讷斋六兄雅正,乙亥中伏,伊秉绶集句。
行草七言联
诗到老年惟有辣,书如佳酒不宜甜。
书为岳翁六兄属,伊秉绶。
行草五言联 1807年作
赏心於此遇,欲辨已忘言。
集陶句,嘉庆丁卯仲秋佳日,宁化伊秉绶。
行草七言联
再游又遇称觞节,百寿应归作德人。
恭祝亦园大兄大人七旬寿庆,汀州寓弟伊秉绶顿首。
行书五言联
披云对清朗,乘月弄潺湲。
书为襄阁年兄孝廉雅政,汀州伊秉绶。
行书五言联 1815年作
书有千年对,门容二仲过。
香光楹帖墨迹在曾宾谷处,临为心原三兄,乙亥新秋,秉绶。
行书五言联 1807年作
崇情苻远迹,淳意发高文。
丁卯中伏,伊秉绶。
行书五言联
兰气熏山酌,竹声兼夜泉。
书为霁峰五兄正,集唐句,伊秉绶。
行书七言联 1807年作
立脚怕随流俗转,居心学到古人难。
嘉庆十二年中伏日,汀州弟伊秉绶书。
行书五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