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中国奇石界的三大流派(上)2

石道聊文化 2024-12-28 22:08:50

第一节 奇石“形”派的文化底蕴

二、比例与尺度。

众所周知,协调的比例能让奇石看起来和谐、舒适。例如,天公地母按照人体正常比例创作的奇石会给人以真实、自然的美感,比如灵璧磬石《爱的呼唤》;而夸张的比例,如将人物的头部或四肢特意放大或缩小,可以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比如沙漠漆《开门罗汉》(见

图25-2 《看门罗汉》沙漠漆 9*3.5*10厘米 吕沛霖 藏

图25-2),天公地母将该石所表现的人物头部故意放大,是不是就能够非常轻松地传达了某种特定的情感?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三、形态特征。

大家知道,“雕塑”的形态可以是具象的,真实地再现人物、动物、物体等的外形。同样,奇石的形态也同样可以,比如灵璧磬石《爱的呼唤》,它再现母亲弯腰亲子的外形;而沙漠漆《开门罗汉》,则再现了罗汉脸部的勤于值守的外形。

当然,具象雕塑的美感在于其逼真的描绘和对现实的忠实反映,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和熟悉感。同样,奇石具象的造型,比如灵璧磬石《爱的呼唤》,该石的形态也真实地表现了极具亲和力的母亲形象。

同时,大家也知道,“雕塑”的形态也可以是抽象的,通过简洁或夸张的形状、符号来表达某种情感、概念或形式美感。同样,奇石的抽象形态也可以,比如太湖石《小朔云》(见图25-3),该石的几何造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符号呢?这个符号里的众多孔、洞形状在表达着天公地母什么样的意图呢?这种意图又会让玩石人产生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当然,抽象雕塑多是注重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通过独特的形态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想象。同样,天公地母通过创造太湖石《小朔云》浑身的孔、洞、穴,也是在传达一种不可表现之感——“荒诞”。玩石人阅读这样的“瘦、皱、漏、透”的独特形式,会引发怎样的思考呢?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面对这样奇石的想法,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知道了。但是,处在当代社会里的玩石人,他们知道,这样的奇石形式,它们属于“奇石‘构成性抽象’形式”;这样的奇石形式,它们意味着意义的虚无和本源的缺席。也就是说,蕴含在该系列奇石形式中的意义,就是“荒诞”。显然,就荒诞的构成来说,正如西方哲学、美学所认为的那样,那是意义的真正缺乏。

《石道》(1-4卷)290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