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试管婴儿都活不过40岁,中国首例试管婴儿,现在怎么样了?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4-08-22 21:26:53
前言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传宗接代、绵延子嗣一直刻在人们骨子里的执念,哪怕在如今思想逐渐开明的现在,很多人依然将无法生育视为自己的一大遗憾。

试管婴儿的出现,无疑给了他们希望,可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对于这项技术的无数质疑,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试管婴儿活不过40岁”的预言。

如今,我国的第一个试管婴儿郑萌珠已经出生36年了,她现在究竟过得如何?试管婴儿的种种流言都是真的吗?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中国的第一例试管婴儿

在说起郑萌珠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她的父母为什么选择试管婴儿技术。

她的母亲郑桂珍曾因为结婚多年却不能怀孕而感到困扰,虽然采用了很多偏方,但始终无法如愿,直到有人提醒,他们才想到去大医院体检。

可体检的结果让郑桂珍更加难过,她被医院诊断为患有双侧输卵管堵塞,自然受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让想要一个孩子的郑桂珍几乎陷入了绝望之中。

1986年,郑桂珍意外得知北京的一家医院正在进行试管婴儿技术研究,这是一项当时在欧美都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正式商用的技术,但这还是让郑桂珍看到了一线希望。

郑桂珍拉着丈夫踏上了北上求医之路,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见到了负责试管婴儿研究的张丽珠教授,她从海外留学归来之后,就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实验试管婴儿的技术突破。

在遇到郑桂珍之前,张教授已经进行了十多次的试管实验,可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成功,而且当时已经38岁的郑桂珍属于高龄产妇,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实验对象。

但看着郑桂珍的坚定态度,张丽珠教授被郑桂珍的决心打动了,她决定为郑桂珍尝试进行试管婴儿手术,而考虑到郑桂珍的身体状况,张教授决定采取手术取卵。

整个手术过程十分艰难,从手术取卵、体外受精到胚胎移植,我国当时的医疗设备根本无法支撑起实验要求的科学环境,但幸运的是,这一次,医疗团队的“土办法”没有出现意外,他们成功了!

1988年3月10日,中国的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诞生,她的出生不仅实现了郑桂珍夫妇的育儿梦想,也标志着中国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众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希望。

郑萌珠的成长经过

从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试管婴儿诞生开始,各种试管婴儿存在身体或智力缺陷的质疑和猜测就层出不穷,如今,随着郑萌珠的诞生,这些流言也在中国大行其道。

一方面,当时的试管婴儿技术刚刚起步,缺少有力的证据可以将流言证伪,而另一方面,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的“壮年早逝”,也为这些流言提供了遐想空间。

作为中国的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从出生起就备受关注,从质疑身体缺陷,到怀疑她的寿命,各种声音一直环绕在她的身边,给她的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不过,郑萌珠用自己的实际表现逐一击破了这些质疑,她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从小到大几乎没有生过大病;而在智力发展上,她也表现得与同龄人无异,学习成绩优秀,与同学相处融洽,展现出了良好的社交能力。

虽然“试管婴儿”的标签一直伴随着她,但在父母的充分关爱和支持下,郑萌珠还是建立了健康的自我认知,并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特殊性,决定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社会。

在大学毕业后,郑萌珠受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邀请,来到了这个她昔日作为试管婴儿诞生的地方,负责生殖医学中心的病案管理。

这份工作让她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那些同样渴望拥有孩子的不孕不育家庭,也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父母当年的心情。

而郑萌珠的特殊身份,也让她的工作带了几分使命的意味,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证明试管婴儿技术是安全有效的,为更多的不孕不育家庭带来希望。

2019年,郑萌珠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她成功地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这不仅是她个人生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对试管婴儿技术的又一次有力证明。

她的成功生育彻底打破了“试管婴儿不能生育”的谣言,为其他试管婴儿家庭带来了信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能过上与普通人无异的正常生活。

如今已经36岁的郑萌珠依旧生活健康,而参考她的“前辈”,英国的路易斯·布朗,那位46岁的试管婴儿同样正常地经历了结婚生子,相信郑萌珠也能打破“试管婴儿活不过40岁”的传言。

郑萌珠的成长经历,给无数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希望,也为公众消除对试管婴儿的误解做出了贡献,如今正激励着更多人勇敢面对生育困难,相信科技的力量。

“试管婴儿”带来的伦理与身份认同的问题

不过,科技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固然为许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希望,但也引发了社会上的种种讨论。

从捐精导致的伦理问题,到储存胚胎疑似被盗的法律问题,再到混合试管婴儿技术中同时使用多个供体的遗传物质,甚至是“代孕”产业的发展,试管婴儿引发讨论从未终止。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子宫的概念正逐渐从科幻小说走向现实,这项旨在模拟自然子宫环境的技术,在不需要女性子宫的情况下,就可以为胚胎提供生长所需的条件。

2017年,美国科学家利用人造子宫环境实现了羊羔的孕育,这一突破让某些科学家提出了“婴儿工厂”项目——利用人工智能系统的帮助,将“婴儿”真正变成一件“商品”。

表面来看,这种解放女性的技术将极大地改善各国生育率停滞不前的问题,但这也会加速家庭观念的解体,社会观念将会遭到极大动摇,亲子关系需要重新界定,伦理秩序也将重新分配。

而更可怕的是,一旦将“婴儿”定义为商品,那么可以为客户“定制”婴儿基因表达的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彻底摧毁人类社会。

一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存在什么样的副作用,应当如何控制都是未知难题,而另一方面,就是社会将会变得更加不公平。

在当前的人类社会,不确定性的“基因彩票”让阶层无法完全固化,总有一些底层人士能够突破封锁,跻身更高层次,而那些占据高位的人也会因为后代的“玩物丧志”而逐渐衰败。

可一旦能够利用基因编辑,将“基因彩票”变成“基因储蓄”,再借助人造子宫的帮助,占据资源的人就能通过筛选子嗣,彻底实现阶层的垄断和封锁。

这种根据父母或医生的想法,通过基因选择性表达获得特定特征或能力的做法可能导致社会出现真正的等级种姓制度,其危害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世界名著《美丽新世界》就描写过这样的场景:人类生活在刚一出生就被划分等级种姓,不需要思考能力,只需要完成不同社会分工,这样的人,真的还能称之为“人”吗?

而且如果基因优化成为一种社会压力,人类社会可能会出现一套标准的最佳基因组合,这将极大地破坏人类的基因多样性,使得人类无法适应环境变化,也不再有进化可能。

因此,虽然试管婴儿技术已经被广泛接受并帮助了许多家庭,但对于更进一步的人造子宫和更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的结合仍然需要慎重对待。

结语

任何一项新科技都是一柄双刃剑,我们既要承认试管婴儿等新兴技术为那些无法生育的夫妻带来的希望,也应当关注这些技术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仍需完善。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被专家断言活不过40岁》

https://m.thepaper.cn/kuaibao_detail.jsp?contid=26287763

湖南日报——《试管婴儿就是从试管里出生的孩子吗?》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2380250982155099&wfr=spider&for=pc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