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赏金千两”,真的就是100斤黄金吗?

联合娱记 2021-10-06 16:20:32

这得看是什么朝代,若是在两汉时期,那还真是货真价实的黄金。

在不少影视剧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幕场景,某位大将打了胜仗,皇帝一高兴,就下令对这名大将大加封赏,而赏赐的东西一般都是”赏金千两“。

这样的情节,其实在历史上确有发生,史料上也有明确记载,比如大将军韩信在功成名就后,就赐给了曾经施舍他饭菜的漂母”一千金“。

不管是”赏金千两“还是”赐一千金“,如果按照现代黄金的价格来换算后,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虽说称不上是天文数字,但也着实不少。

因此,就有很多人会产生疑问,这古代所谓的”赏金千两“,究竟是不是黄金,如果是的话,这些大量的 黄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事实上,这所谓的”赏金千两“,到底是不是黄金得看处在那个朝代,如果在其离我们最近的几个朝代,比如明朝和清朝,那么就不完全是,但若是放在两汉时期,这”赏金千两“,赏赐的可真实正儿八经的黄金。

赏金千两还不算什么,更夸张的还有”赐50万斤金“。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一代名将霍去病率领数万大汉儿郎,深入漠北,围剿匈奴主力,最终在弓闾河河畔发现匈奴左贤王部,双方交战后,霍去病大破匈奴军,擒获匈奴头王、将军等数百人,斩首七万四百四十三人,取得了汉朝与匈奴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此战的结果,直接导致匈奴元气大伤,势力也因此大为衰退,不得不往更远的北方遁去。

而由于巨大的胜利,霍去病不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得以封狼居胥,饮马瀚海,在他率军归来后,汉武帝刘彻更是对他进行了极为高规格的赏赐。

这其中,除了将霍去病的骠骑大将军升级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外,汉武帝更是大手一挥,赏赐给霍去病足足50万金。

除此之外,在汉朝动不动出手就几万几万斤”金“的典故不在少数,当初汉高祖刘邦在攻打项羽时,为了瓦解项羽内部,就听从了谋士陈平的建议,以重金贿赂项羽麾下的大臣,以此离间他们的关系。

赏赐霍去病的50万金也好,以及陈平用来离间项羽君臣的”金四万斤“也罢,这些究竟是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黄金呢?

答案为是,但又不是。

先说为什么是,如果在春秋之前,史料记载的”金“,一般均指的是青铜,因为那个时候青铜是主流金属,不管是生产生活,或者是市场交易,都占据着主要地位。

并且,当时的金属开采能力还很一般,黄金开采量比较少,因此对比被广泛应用的青铜来说,黄金并不算主流,因此应用的也少。

所以,在那个时代的”金“,一般都指的是青铜,只有部分情况下,才特指黄金。

而在战国之后,尤其是在两汉(东西汉)时期,这个时候所说的金,那就真的是货真价实、黄澄澄的黄金了。

根据相关专家研究,从战国后期到西汉建立,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当时中国的黄金保有量,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具体原因尚未有明确的解释,但那个时候的黄金确实极多。

这也就是为何在如今发现的汉朝古墓里,会出土数量可观的黄金制品,比如著名的海昏侯墓刘贺中,就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马蹄金、麟趾金以及各类大小不一的金板最直接的原因。

正是因为黄金多的是,所以汉朝才会厚葬成风,动不动就是陪葬大量的黄金制品。

不仅仅是在汉朝,其实在战国时期,黄金已经比较多了,当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之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因此就在城门处立了一根木杆,贴出告示说只要有人能将这个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能得到”五十金“,刚开始没有人相信,但后来有一个人按照要求做了,果然得到了”五十金“。

这就是”徙木立信“的典故由来,而这里面的”五十金“,同样也是真的黄金。

但为什么前文说也不是呢?这就要说到古代的黄金提炼技术了,由于提炼技术的限制,古代的黄金,并不完全和我们现代的黄金一样。

众所周知,现代的黄金是按照其纯度来区分其等级,具体的标准就是以”每开”(英文carat,常写作"k")来衡量,即每开中含金量约为4.166%为基本标准。

比如,像我们常说的24k金,其含金量换算过来就是99.99%,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没有完全达到100%,因此,所谓的千足金,指的其实就是含金量不低于999‰(千分制单位)的黄金。

而足金,则就稍微次一点,是指含金量不小于990‰的黄金。

当然,黄金能提炼到这个纯度,得益于现代社会的高科技水平以及各类精密的仪器,但这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完全是无法想象的。

古代的黄金,由于提炼技术的限制,因此里面掺杂的杂质要比现代多得多,因此,每一块金子里,并不完全都是黄金,还有其他物质。

这就是为何说古代的黄金与现代黄金不一样的根本原因,正是提炼纯度上的不同,才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但即便是纯度不如现代高,但架不住数量可观啊,哪怕是"赏金千两“也很多了,因此,就有一种观点,认为那个时候的黄金依旧是铜,不然不会这么阔气和大手笔,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和我们如今的计量单位也有所不同。

古代的一斤,并非是我们如今的十两一斤。

在我们现代,一斤重的东西,换算成克的话,通常是指500克,这么折合算下来,按照一斤十两这种算法,那么一两就等同于50克。

当然,这仅限于我们身边,而在香港、澳门等地,一斤则约等于605克,那么一两就是约60克左右。

如果按照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算法,那么一斤就等于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十六两,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甚至近代,也有按照这种算法来进行计量的。

不过,在两汉时期,一斤的重量又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在西汉,当时的每斤,约等于如今的258.24克,东汉比西汉稍微少了一点,大约为每斤等于222.73克,包括在之后的魏晋时期,也是按照东汉的标准来进行计量的。

如果按照每斤十六两这个算法,那么所谓的赏金千两,也就是62斤半,再换算成如今每斤十两,那么得出来的数字,也就是十几斤而已。

不到十四斤的黄金,即便是放到我们现代,也并不是天文数字,更何况,还是在黄金保有量巨大,同时纯度并不高的古代,因此,这所谓的赏金千两,看似很唬人,其实并不是十分夸张,古人完全有这个实力和能力做得到。

所以,刘邦给陈平用来公关的”金四万斤“,也确实是黄金,当时由于秦末,各地的计量单位并不完全一致,根据部分史料记载,当时的所谓的斤,是指一“釿”,而这一“釿”,其实也就十几克重,这比西汉的两百多克要少得多,换算下来的话,也就是现代的600斤左右而已。

如果这里的金指的是铜的话,那么刘邦让陈平拿着等同于现代六百斤的铜去公关,这就显得刘邦太过小家子气,也显得对方太不值钱了。

另外,除了赏金千两之外,还有古代在封赏时所用的单位不同,代表的数量也不同。

像前文提到的刘邦发给陈平的公关费,是有具体的计量单位的,明明白白的就是指“四万斤”,而汉武帝赏霍去病,则是用“五十万金”来表述,并没有具体的计量单位。

看似一字之差,但这里面的区别可大了去了。

在古代,如果没有具体说明是黄金的话,那一般都会用“一金”来表示,而这“一金”,有可能是银子,也有可能是其他金属,比如铜。

除非是在赏赐后面,加上了具体的计量单位,比如赏金千两,这才能说明赏赐的真的是黄金,一旦没有,就可能是其他的东西。

也就是说,汉武帝赏赐给霍去病的,也并不完全是是真正的黄金,极有可能是铜这样的金属,但即便是这样,在数量庞大的基础上,也十分可观了。

但在是两汉之后,黄金的数量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逐渐减少,因此,在之后的历史文献中,但凡赏赐的是真正黄金的话,都会明确带有单位的,比如“赏金千两”,“赐金十两”等,而如果没有,仅仅是用“赏多少金”来代替,大多指的就是白银。

同样也由于黄金的减少,铜钱因此就被政府大力推广起来,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最多的就是铜钱,当时铜钱以“文”为单位,一文钱就指的是一枚铜钱。

但也正因为黄金的稀少,因此就造成了“物以稀为贵”的情况,在两汉之后,乃至到明清时期,黄金与白银之间的兑换比例,最高峰曾达到过一两黄金能换十两白银。

而按照一两白银等同于一吊(指一千枚铜钱)这个比例,那么一两黄金,就能换来一万枚铜钱。

正是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黄金,其价值极高,所以当年李自成在打进紫禁城后,为了抓到崇祯皇帝,才会贴出告示重金悬赏,说只要找到崇祯帝,就“赏金一千两”,这里指的就是真正的黄金,因为如果是以铜代金的话,傻子才会去给他卖命。

综上所述,在古代皇帝所谓的“赏金千两”,是真的黄金不假,但并不是100斤黄金,而要根据时代的不同来进行计算,因为朝代不一样,计量单位的差别也很大,如果是在汉朝的话,那千两黄金,也就是现代的十几斤而已,按照当时的黄金保有量,这并不是一个太过离谱的数字。

0 阅读: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