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的21种商业模式

匠心心态 2025-01-04 22:12:52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产业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我梳理了与养老相关的21个关键概念,为你打开理解养老产业的窗口,希望能帮助到你在这些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灵感。

1、养老产业

是以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等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养老及相关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包括专门为养老或老年人提供产品的活动,以及适合老年人的养老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活动。养老产业范围包括: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促进与社会参与,老年社会保障,养老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服务,养老金融服务,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养老公共管理,其他养老服务,老年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老年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和租赁,养老设施建设等 12 个大类。

2、银发经济

指随着社会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银发人群消费服务的产业,它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几乎覆盖国民经济行业的所有类别。20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银发经济的发展,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均对发展银发经济作出专门的指示和部署。

3、就地养老(ageing in place,原居安老、居家养老)

其核心是通过提供及时到位的适老化照护服务和对居家环境进行优化提升,让老年人能够实现尽可能长久地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安全、独立、舒适地居住的愿望,并尽量减少来自外界的持续性援助需要,从而提高晚年生活和生命质量。新兴技术,特别是那些促进交流和参与度的技术是就地养老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4、居家养老(home-based care,也有翻译为居家照护)

依托属地化的服务资源,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主要是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护理服务等)和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为基本生活能力有缺损的居家生活老年人及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以维持或减缓其功能退化、保持独立或有尊严生活的服务模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融合、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前者是家庭养老资源与社会化服务的叠加融合共同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两者缺一不可;而后者则是主要依靠家庭内部的养老资源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在我国受到家庭养老文化传统及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超过 99%的老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大力推进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为补足居家养老所需的必要的专业服务,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5、基本生活能力(ADL)

指一个人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每天所进行的必要活动,包括进食、梳妆、洗漱、洗澡、如厕、穿衣等,功能性移动包括翻身、从床上坐起、转移、行走、驱动轮椅、上下楼梯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基本生活能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和缺损,这也是狭义养老服务的逻辑起点。为居家生活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等服务,是居家养老的核心议题,也是目前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中照护服务的主要内容。

6、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

是指个人维持独立生活所必要的一些活动,包括使用电话、购物、做饭、家事处理、洗衣、服药、理财、使用交通工具、处理突发事件以及在社区环境中进行的日常活动等;通常需要使用一些工具才能完成,是个体维持个人自理、健康并获得社会支持以及实现社会属性的活动;满足老年人在 ADL 和 IADL 缺损带来的服务需求,构成了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

7、智慧养老

指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生活、安全、医疗、保健、娱乐、学习等各方面支持老年人,对涉老信息自动检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技术与老年人的友好、自助式、个性化智能交互,让老年人过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更有价值。(左美云等 2022,“智慧养老研究:理论回顾与未来机会”)

8、智慧健康养老

是以智能产品和信息系统平台为载体,面向人民群众的健康及养老服务需求,深度融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养老服务《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5 年)》

9、老年数字鸿沟( grey digital divide)

数字鸿沟是指在信息时代拥有信息工具使用能力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的差距。相比于中青年群体,老年人对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受限,更容易陷入数字鸿沟,老年数字鸿沟是阻碍老年人接受并使用信息工具的主要障碍。

10、适老化改造

适老化改造指通过对老年人居住环境进行优化,使其更适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减少生活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具体改造包括:

硬件设施:无障碍通道、防滑地面、卫生间扶手、可调节的照明系统等。

智能化设备:感应式夜灯、紧急呼叫按钮、老年人专用电器。

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约70%的老年人在居家养老环境中面临安全隐患,适老化改造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11、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是一种基于互助的养老模式,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并记录服务时长,未来可用这些时长兑换养老服务。它不仅促进了代际互助,还减轻了社会养老负担。

发展案例:日本和瑞士时间银行模式较为成熟,瑞士的时间银行协会已有超过5万名会员。

优势:增强社会凝聚力、降低养老服务成本。

时间银行在中国仍处于试点阶段,但其理念符合我国社区养老需求的长期发展方向。

12、长期照护保险

长期照护保险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保障服务。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有49个城市试点长期照护保险,覆盖近1.3亿人。

内容:保障范围包括居家照护、社区护理、机构护理。

意义:缓解家庭经济负担,推动专业化养老服务发展。

根据《中国长期照护保险发展报告》,试点城市的参保率已达到80%以上,且逐渐覆盖中低收入人群。

13、社区嵌入式养老

社区嵌入式养老是在社区范围内设置小型、多功能养老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就近服务,包括餐饮、健康监测、娱乐活动和短期托养等。

特点:服务半径小,强调就近性和便捷性。

案例:上海率先实施“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覆盖90%以上的社区。

根据《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蓝皮书》,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大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健康水平。

14、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是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的融合,解决老年人“医养分离”问题。

服务形式:医疗护理、慢病管理、康复训练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政策推动: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5500多家。

15、代际共居

代际共居模式鼓励年轻人与老年人共享居住空间,以实现资源互补和情感交流。

实施案例:荷兰的“学生与老人共住计划”,学生提供陪伴服务以换取低廉租金。

在中国的探索:部分城市试点代际共居项目,提升社区活力和老年人幸福感。

16、养老金融

养老金融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与保障服务,包括年金保险、健康保险、以房养老等。

市场规模:2022年,中国养老金融市场规模达到5.2万亿元。

重点产品:如中国银保监会推动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为老年人提供稳定收益。

养老金融是推动老年人经济独立的重要工具,有助于缓解养老体系的资金压力。

17、养老机器人

养老机器人通过智能技术提供陪伴、健康监测、紧急救助等服务,是智慧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前景:据《全球养老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预计到2025年,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实际应用:如日本的“帕罗海豹”机器人,广泛应用于认知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

养老机器人正在成为科技与养老融合的典范,为老年人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18、康养旅游

康养旅游结合养老与健康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休闲与健康促进的旅行体验。

形式:温泉疗养、森林康养、文化旅游。

市场潜力:据《中国康养旅游产业报告》,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

康养旅游满足了老年人对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双重追求,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板块。

19、虚拟养老院

虚拟养老院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养老资源,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养老服务,如远程问诊、上门照护。

优势:节约养老成本,提升服务覆盖范围。

典型案例:杭州的“虚拟养老院”平台,服务覆盖超10万老年人。

这一模式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家中即养老”,成为解决养老资源不足的重要创新。

20、活跃老龄化

活跃老龄化(Active Ageing)提倡老年人通过参与社会、健康生活、终身学习等活动,实现更长的健康寿命。

政策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将活跃老龄化列为全球老龄化战略的核心。

在中国的发展:社区健身活动、老年大学等项目广泛开展。

活跃老龄化理念推动了老年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是提升其幸福感的关键。

21、弹性退休

弹性退休允许老年人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工作时间与强度。

优势:延长工作年限,提高经济独立性。

挑战:需与企业和社会政策有效衔接。

根据《中国弹性退休制度研究报告》,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压力。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基于智能家居的“物业+居家养老”模式研究报告》

相关图&表

1:部分企业在社区养老领域建立的独立品牌

2:部分发达国家有关智慧养老的行动计划概览

3: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