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60的何阿姨,这两年总有大大小小的不舒服,血压、血糖也慢慢失控,好在每到确诊疾病的程度,但也需要调整生活习惯,才能阻止病发。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何阿姨四处打听,中药也喝了不少,最终还真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那就是稍微挨点饿。
自此后,何阿姨就没吃饱过饭,只要不饿了就停筷子,有时候嘴馋了也会吃点快餐、垃圾食品,但也是浅尝辄止,过个嘴瘾就停。
这么坚持了半年,体质真的上来了,精神头也更足了。
这些疾病,可能是“撑”出来的老话说“病从口入”,一方面指细菌、病毒会通过饮食进入体内,引起一系列疾病。另一方面也说明,饮食不节制、不规律、偏好太重,也可能引起各种疾病。
可别不信,身边许多常见病,都是吃饱了“撑”出来的!我们就从食物入口说起,看看这些病咋来的。
当我们吃的不节制、不卫生、或太偏重某种口味、某类食物,肠胃摄入食物单一,分解出的有效营养也非常有限。
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肠胃消化后的营养,经由脾脏运行至全身脏器,为身体提供基础代谢的燃料,是后天能量的来源。
因为营养成分单一,部分特殊物质甚至供应不上,加速部分特定细胞衰老,影响各个器官的基础功能及局部代谢。
此时,器官出现异常的风险就会增加,最常出现的就是各种慢性炎症,不及时治疗可能并发溃疡、结节,甚至癌肿。
此时器官自我清理的能力也会降低,代谢垃圾堆积在脏器周围,或者器官内部、器官管理的通道内,身体各处也会出现各种异常。
比如皮下脂肪及脏腑脂肪增多,降低器官工作效率。或肠道、血管、胆管等垃圾过多,很容易导致便秘、心血管疾病或高血脂症。
为了更好的清理这些杂物,身体会想方设法提高代谢率,比如调动肾上腺素、胰岛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等。
短时间内的激素波动,身体还能够把控,但如果长期摄入过量,导致激素透支,就会影响内分泌,所以许多慢性病患者,都伴有内分泌失调,进一步阻碍疾病治疗。
内分泌失调严重的人,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异常,因为内分泌是各种激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部分激素分泌异常,会直接影响脑垂体功能,进而干扰大脑功能。因此大脑主管的情绪、判断、记忆等功能,都可能出现异常。
这个流程看下来,长期吃到撑,至少会增加脏腑疾病、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见的发生率。
诸多研究发现,各种方式的挨饿,或可减少诸多疾病如果不良饮食习惯已经保持了好多年,甚至已经出现、确诊了各类疾病,可以通过挨饿,遏制病情,甚至争取治愈吗?让我们看看研究数据怎么说。
2024年6年,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权威杂志《细胞报告》中发表了一篇研究。
该研究共研究了21名符合要求的,志愿者样本,这些研究者先摄入500千卡的正常食物,之后禁食24小时,再摄入第二顿500千卡的正餐。
两次检测发现,限制热量期间,参与者体内一种名为花生四烯酸的脂质,水平明显增加。单独培养,并进行细胞实验后发现,花生四烯酸可以降低NLRP3炎症小体的活性。
而这种特定炎症小体,会在外来物质入侵时,通过特定方式清除不需要的细胞,此时细胞内容物散落各处,反而诱发了炎症。
也就是说,在限制热量的24小时内,身体会产生一种特定物质,抑制促炎物质的生成。所以,研究人员认为,挨饿确实可以降低身体炎症,以预防多种疾病。
此类实验并非个例,同年6月,《Immunity》发表了一篇论文,讨论了禁食与癌症治疗间的关系。
本次试验采取间歇性禁食,正常饮食5天,后连续2天禁食。经过小鼠试验后,研究人员发现:
脾脏中的自然杀伤细胞,产生了更多的γ-干扰素,这类干扰素在抗肿瘤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间歇禁食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抗癌能力。
当然,大家都需要工作、学习、社交,纯饿一两天,确实影响正常生活,那每顿只吃七分饱,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吗?
2022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科学》中发表了一篇针对热量限制的研究。
该研究也是小鼠试验,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限制进食热量(七分饱组),一组限制进食时间(在8小时内吃完三餐),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后,得出结论:
对比正常进食组,无论是限制每餐热量还是限制进食时间,都可以延长小鼠寿命。
因此,对于本身饮食过量的人而言,不论是什么形式的挨饿,都能减轻身体负担,有利于身体健康。
拓展讨论:人为啥会不自觉多吃?不管是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处于身材管理,许多人都有忌口的需要,但真的能完全做到的,却少之又少。我们不禁要问,为啥人总不自觉多吃呢?
1、特殊的饮食文化
必须承认的是,中国是特别能吃、会吃、好吃的民族。独特的历史进程与文化底蕴,让我们对食物有特别的感情,甚至是特别的秩序。
在中国传统的认知中,正餐需要上桌吃,拿在手里吃的零食不算饭,平时工作吃的面包、水果,都是对付一口,真正回到家,拿筷子吃的晚餐、宵夜,才是正经第一顿饭,必然要异常丰盛。
而且,只要是招待客人,都要准备好酒好菜,还要陪到宾主尽欢。逢年过节更是有对应美食,甚至不同地方有不同代表,吃上面几乎很难重样,美食永远会带来新的感受。
2、胃容量改变
我们的饱腹感是相对性的,当胃中的食物超过50%,我们会消除饥饿感,超过70%有饱腹感,达到80%以上就开始撑了。
但胃不是玻璃罐,而是塑料袋,吃多了就会撑大,而胃容量变大后,原本一碗饭就能达到50%,现在要吃一碗半。为了满足胃的饱腹感,我们就要不断多吃,胃也会越撑越大,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胃的延展性,挨饿后胃容量也会变小,我们的食量也会逐渐降低,达到限制热量的目的。
3、减压
吃饭还能减压?还真有这个作用。
压力、消极情绪等,都是大脑负担过重的感受。此时转移注意力就能减压,吃饭也是转移注意力的一种方式,而且在进食过程中,肠胃神经比较发达,反而分散了大脑的信息处理,所以吃饱后,我们总会特别懒散,脑子不想动。
而且,在消化了优质营养后,血液会将营养物质重新送入大脑,脑神经得到能量,更有动力思考解决办法,也能从实际操作上减轻压力。
引用文献:
[1]克里斯蒂·布里塞特. "暴食将成为一种全球疾病." 中国化妆品 7(2018):2.
[2]刘晓荻,王欣.间歇性禁食对健康有何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9, 39(3):1.DOI:CNKI:SUN:JCYL.0.2019-03-029.
[3]陈东丽.间歇性禁食的饮食选择[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