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做一个交代了,第三绥靖区残余人员,还有一点小小的故事,我们现在就给他们结个尾。
第三绥靖区残部分到杜聿明集团的有两大块,一块是第77军军长王长海、副军长许长林率领的第77军残部,约3000余人,于12月8日的时候,也就是孙元良兵团单独突围之后,该部有“异常”,便被第74军缴了械,军官编为干部队,士兵打散编入了第74军,其后军官或被送回南京,或在淮海战役后期被俘,他们的故事也就结束了。
而第59军残部约3000余人,组成第180师,陈芳芝任师长,被编入第13兵团,后来与同为西北军的第39师组成了第115军,第39师师长司元恺升任军长。
1949年1月8日夜,第180师阵地被解放军突破,陈芳芝率领残部300余人,退到第39师占领的阵地大冯庄。9日上午,大冯庄第39师部队也被击溃。下午1时,陈芳芝率残部后退至小李庄第115军军部驻地。
而这个时候,第13兵团兵团部所在地青龙集又被解放军占领,第13兵团兵团部及第9军军部,全部遗退。军长黄淑及师长肖超伍随后被俘。
下午5时,惊惶失措的李弥也逃到小李庄,面目呆滞,也不说话,陈芳芝急忙把自己住的北房让给他住下。晚上8时左右,陈芳芝去看李弥时,李弥在地下睡着。后来坐起来,抽着纸烟叹了一口粗气。此时,解放军机枪声又近了,李弥说:“邱清泉已跑到第5军熊笑三的军部,副总司令杜聿明决定以第5军为主力,向西南方向突围,命令将汽车全部破坏。”
司元恺有点不解地问道:“他不管我们了?就是突围,总得一块走吧。”
李弥掐灭了烟,说道:“我们去找他们,如今,第13兵团主力完了,就剩下这点部队,怎么有可能突围?我们一定要跟在杜副总司令的后面,随着第5军突围,才有一点希望。”
随后,三个人很快便赶到了陈庄第5军军部,到达第5军军部后,邱清泉、杜聿明等与李弥共同商量突围事。李弥、邱清泉、熊笑三等人主张天黑后立即突围,而杜聿明则主张死守到天明,在空军的掩护下,施放毒气弹,然后突围。几经周折,最后商定以军为单位,向西南方向突围,突出后在涡阳地区集结。
经议定后,各自离开陈庄,李弥向东找第9军去了,司元恺和陈芳芝一同到第5军第200师师部。陈芳芝对司元恺说:“到天明就不好办了,各部队均无斗志,已混乱不堪,还有什么战斗力呢?”
司元恺同样很焦急地说:“现在快12点钟了,还不动作,在这里等死吧!”
直到次日晨,司元恺、陈芳芝才带着第115军两个师的残部不到300人,随着第5军第200师向西南方向突围,他们很幸运,在包围圈内东躲西藏式地打了一天,于1月10日夜12时,终于逃出了包围圈,向永城西北方向逃窜。而这个时候,他们在途中与第5军200师失掉了联系,周朗逃走,司元恺亦与陈芳芝走散。
天明后,陈芳芝将第115军及第5军残部近300人集合在一处,向他们讲话说:“现在我们已经打出了共军的包围圈,不管是哪一部分的,我们都成了难兄难弟,只要你们听我指挥,就有办法。现在共军后方没有大部队,只有少数民兵。要沉住气,我们就能冲出去。”
众人听了,纷纷表示愿意听陈芳芝命令,大伙一起走。陈芳芝随即命令第539团第1营营长孙承铎带该营残部向西南方向前进,命第2营第5连在后掩护。
他们刚刚走出四五里路的样子,就被当地民兵四面包围。陈芳芝急命部队抢占一个小村庄,构筑工事顽抗。不料,解放军地方部队也很快赶到,加入攻击,最后,陈芳芝只好下令全部放下武器。至此,抗日名师第59军残部,被彻底歼灭。
率领少数人逃脱的司元恺,也很快被民兵活捉,第39师也全部被歼灭。
陈芳芝,1960年11月28日获特赦。
司元恺,1949年1月10日,于河南永城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先送至山东益都华东解放军官教导团高级组学习改造;4月,该团移至山东历城继续学习改造;不久,又移至苏州华东解放军官训练团第三团学习改造。1953年,转押河南安阳公审,公审期间突犯高血压病逝,时年55岁。
第115军副军长刘顺佳,同军长司元恺一同被俘,后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