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先生在讲课中曾提到:《伤寒论》是导致中医灭亡的一大奇书。徐先生认为:中医在汉朝以后就开始走向灭亡了,正是因为《伤寒论》的影响,也才使中医从辨证论治、辨机论治的“道医”变成了皓首穷经、死于句下的“儒医”。
相信很多人初看到徐文兵先生的这个观点后感到非常惊诧,或者也会以此认为这种观点不过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已,或者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完全就是谬论,简直是吃了祖师爷的饭又要砸祖师爷的锅。
但我认为徐文兵先生的这番言论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其本意似乎未必是要贬损《伤寒论》,而是批判中医已经逐渐脱离天人合一、辨证论治之道,转而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呆板僵化。
如果仅从这点考虑,我认为徐文兵先生所言是极有道理的。
徐文兵认为最早的中医是“道医”的观点我也基本认同,根据中医的特点,要学好中医,除了要有一定的天资、要熟悉基本理论外,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悟”,如同求道。而如果没有经过悟而得到升华,便只能是寻章摘句、照本宣科,如同做八股文章一般,这或许就是徐文兵所提及的儒医的本意。
当前中医学界的呆板僵化、离经叛道确实是非常严重的。无论是在中医的业务开展过程中,还是对中医药的管理,中医都已被严重的庸俗化、简单化、西医化。纯粹的中医思维、纯粹的中医诊治方式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已经几乎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了。
比如当前最为常见的一种中医思维方式“有是证,用是药;有是证,有是方”,就是中医思维固化呆板的典型表现。
所谓有是证,用是药;有是证,有是方,即只要有某证,就可以用某药某方,而至于为何要用某药某方,可以不做考虑,也不用问为什么。
应该说,这种思维方式在很多时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但如果对中医了解不多,对疾病知之甚少,凭借此说便会认为中医简单易学,凭借此说治病便多会误事坏事。更有很多专业医生为求方便,也遵循此道,而不深究其理,更不潜心“悟”道,这或许便是徐文兵为证其说而不免歇斯底里的原因所在。
徐文兵说《伤寒论》导致中医灭亡的观点确实有失偏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非《伤寒论》之过,乃不善学《伤寒论》之过。
《伤寒论》的历史作用,《医宗金鉴》的评论颇为允当:盖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所著,但其所载条辨和方剂却并非张仲景所自创,而是集千古智慧之大成。也正是《伤寒杂病论》才使前辈的医学经验得到了系统的整理和保持,也才使得后代对之前的理、法、方、药有整体的认识。
按照徐文兵的观点,《伤寒论》出现之前的中医才是“道医”,但这种观点多是出于猜测,而没有什么真凭实据。
史料中也记载了张仲景之前的名医,比如扁鹊、淳于意、郭玉、华佗,但史料记载都很简略模糊,也因各种原因没能留下著作,所以这些名家虽然名气很大,但我们对其医德医术的了解其实非常有限,而对于史料之外的医生如何行医我们就更无从得知了。所以张仲景之前的医生是否是“道医”,又如何成为“道医”,实在很难有确切的描述。
不过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在张仲景之前,医术仅是极少数人才有能力和资格掌握的技能,也只有极少数人才有条件享受真正的中医治疗。
而《伤寒论》的出现,大开学习中医的方便之门,即便不知《易经》、不读《内经》和《本草》,仅通过《伤寒论》也能掌握较基本的治病救人的知识,不仅使中医人才大大增加,也促进了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所以,《伤寒论》导致中医灭亡的观点是无稽之谈。这与有人认为尧舜禹时代才是最好的时代,其后都是道德沦丧的观点如出一辙,也同样经不住推敲。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鱼龙混杂,但这并非《伤寒论》之过,而是后人不善于学习《伤寒论》之过也。
二、《伤寒论》出现之后,中医才真正的兴盛起来。
徐文兵先生提到汉朝之后,中医开始衰落。这种观点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后,并没有随机流传开来,反而是因为战乱而散佚。晋朝的王叔和搜集整理了《伤寒论》部分,而《金匮要略》则直到北宋中叶才重见天日。
《伤寒论》在被王叔和整理出来也没能广泛传播,唐代孙思邈仍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的说法,而孙思邈直到晚年写《千金翼方》时才完整收录了《伤寒论》的全部内容,作为皇帝座上宾,享有无限资源的孙思邈尚有如此感慨,可见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之际的近四百年间,《伤寒论》并没有广泛的传播。
所以,汉朝之后中医开始灭亡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而正是唐以后,中医才得以迅速发展,国家层面也开始对医学加以重视,医生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到,比如唐朝官修本草,宋朝设立和剂局,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此之后,才有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时期名医辈出的局面。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中医也是如此。在《伤寒论》出现后,中医的发展经历过低谷,但也创造出了很多学术上的辉煌。医学的发展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比如社会稳定、经济条件、气候变化、人文环境以及管理政策等,《伤寒论》的影响反而是很小的。这其中政策的影响多被忽视,比如在历朝历代中,宋朝对于医学是最为重视的,但宋朝的医学水平却是停滞不前的,这种情况是值得反思的。
本人很尊重徐文兵先生,也很敬佩其对于中医的痴心,以及对推广中医所作的杰出贡献,也希望人们能理解徐文兵先生的真实本意和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