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权臣要想完成身份的更迭更新皇权,有两个硬性指标必须完成:必须以时间为杠杆消化旧有势力;积累军功加强个人威望以更好地控驭天下。尔朱荣在佩戴“权臣”的标签之后之所以没有称帝,一个是因为旧势力的束缚,再就是没有足够的军功。
武泰元年(528)四月十一日,尔朱荣于河阴(今河南洛阳东北)拥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并很快就在禁卫军、世家大族、洛阳百官的支持下兵不血刃地进入洛阳城,开启了藩镇、边军主导北魏朝政的新局面。
本质来说,六镇起义是北魏新形势下的胡汉矛盾爆发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而尔朱荣的胜利又代表藩镇、胡化势力的胜利。
凭借武力优势和拥立之功,尔朱荣获得了大将军、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等一系列代表北魏朝廷最高权力的头衔,并爵封太原王。此时的尔朱荣俨然已经由边将的身份进阶为权臣,成为北方局势的话事人。
在孝庄帝登基的第三天,尔朱荣又在河阴导演了一出人间惨剧,将胡太后和幼帝元钊、以高阳王元雍为代表的北魏宗室、洛阳百官、世家大族来了个团灭,屠戮人数高达两千多人,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成果一朝被摧毁,洛阳的朝廷机器也陷入半瘫痪的状态。
制造河阴之难,尔朱荣有三个目的:为了迎合六镇将士长期以来对朝廷的不满心理;暴力摧毁北魏以元氏宗亲、世家大族、文官集团为代表的旧有势力,重新进行权力和利益的分配;迅速树立自己的权威,为改朝换代扫清障碍。
六镇将士自然是嗅觉灵敏,马上就以实际行动配合了尔朱荣的野心,将“元氏既灭,尔朱氏兴”这句话瞬间就喊上了“热搜”。尤其以都督高欢的呼声为最高。
这些人之所以高度配合尔朱荣,当然也是为了吃到尔朱荣称帝的红利,获取权力和利益的最大化,历代劝人称帝的臣子的心理莫过于此。
此时,如果六镇将士是同一种声音,那么尔朱荣称帝也将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但现实却是,六镇集团内部反对尔朱荣的声音也同时存在。贺拔岳就劝尔朱荣:“高欢劝主公称帝,居心叵测,应该杀之以谢天下。”
表面上是拿高欢说事,实际上是亮明了自己不支持尔朱荣称帝的态度。
贺拔岳代表的不仅是自己,他的背后是六镇集团的武川势力。按照组织成分,六镇集团实际上分为两大势力:以高欢为代表的怀朔势力,其主体是六镇义兵;以贺拔岳为代表的武川势力,主要由六镇官军组成。
高欢属于六镇反对北魏朝廷的典型人物,他和大部分六镇将士一样,由于常年受到不公平待遇并遭到洛阳权贵的鄙视,有着冲击北魏朝廷既有秩序重新进行利益分配的强烈愿望。通过历次出差对洛阳朝廷的观察,高欢早已经得出了北魏必乱的结论,而且已经着手在怀朔镇经营人脉,为抓取乱世的红利做准备。
孝昌元年(525),高欢带着侯景等人先是投靠了杜洛周,在谋杀杜洛周的计划泄露之后,高欢又投靠了河北的葛荣,在发现葛荣依然不能成事的情况下,高欢又加入了尔朱荣的团队。
但尔朱荣名义上却是北魏朝廷的人,而且承担着平叛的重任,所以,高欢等人的加入自然给尔朱荣集团注入了一股新的势力:想要颠覆北魏王朝的怀朔集团。
怀朔集团的政治态度是反对朝廷,抗拒汉化,在尔朱荣击败葛荣并将其精锐收编之后,这一群体的力量就更加强大,尔朱荣制造“河阴之难”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这一势力所裹挟。
而武川集团却还保持着对朝廷的忠诚,只是出于形势的发展需要,他们才暂时团结到了尔朱荣的麾下。
武川集团站队北魏朝廷 图源/剧照
当年,在代北的军镇大部分都举起反抗北魏朝廷的大旗时,武川镇却是另外一种景象,这里的将士们还保持着对朝廷的绝对忠诚。所以,当破六韩拔陵派部将卫可孤兵临武川时,军主贺拔度拔和宇文肱就勇敢地扛起了捍卫北魏王朝的重任,抵抗义军势力。
虽然他们设置伏兵杀死了卫可孤,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而战败,贺拔度拔、宇文肱的大儿子宇文颢战死,武川陷落。
战后,贺拔家族和宇文家族分道扬镳,贺拔度拔的三个儿子前往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宇文肱则带着三个儿子逃往了河北。
之后,贺拔兄弟辗转投靠了尔朱荣,而宇文父子则投靠了河北的葛荣。
在尔朱荣打败葛荣之后,宇文泰也加入了尔朱荣集团。由于和贺拔岳此前的战友关系,宇文泰就跟着贺拔岳混了。
也就是说,宇文泰的加入进一步壮大了尔朱荣内部的武川势力,强化了站队朝廷一方的力量,这个群体中还有在尔朱天光手下讨伐万俟丑奴的于瑾。
再进一步说,尔朱荣是代表朝廷进行平叛的,其队伍中肯定还存在大量忠于朝廷的力量,不仅是武川集团。我们暂且将这部分称为“保皇派”。
只要尔朱荣继续做北魏朝廷的忠臣,那么大家相安无事,但尔朱荣要是敢再往前走一步,这部分人就是反对他的主力,因为,“保皇派”跟尔朱荣混的前提就是,其代表了朝廷的利益。
这其实很好理解,每一个王朝无论有多么不堪,到了存亡之际都有一批忠臣。比如曹操阵营的荀彧,其忠于曹操的前提就是,曹操始终代表东汉朝廷的利益,只要曹操敢越位,那么以荀彧为代表的旧势力就必然和曹操分裂。
政治这东西很玄妙,立场、信仰、实力、地域等因素可以将一个政治集团细分为好多股势力,操盘者必须小心翼翼下棋才能保证棋盘的稳定。作为领头羊的尔朱荣对六镇集团的内部矛盾肯定是门清。
由于政治立场不同,怀朔集团本来就和“保皇派”难以兼容,如今,围绕是否支持尔朱荣称帝一事,双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同时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尔朱荣虽然以武力沉重打击了北魏内部的旧势力,但毕竟只是一少部分,地方上和六镇集团内部依然存在大量忠于北魏朝廷的力量。尔朱荣要想实现彻底的洗牌,还得借助时间的力量慢慢来消化。
就是支持尔朱荣称帝的高欢,其本心也是想通过支持尔朱荣称帝以达到使局势恶化的目的,然后自己再乱中取利。就像曹操当年所说:“孙权这小子是想将我放在火炉上烤呀。”
如今的高欢又何尝不是想将尔朱荣放在火上烤呢。从高欢其人后来的表现来看,他支持尔朱荣称帝就是为了制造混乱。
还有,汉人世家也不支持尔朱荣。当年,由于和胡太后的矛盾,世族才将尔朱荣迎进洛阳,没想到尔朱荣转身就制造了河阴之难,这一个动作就直接让汉人世家、文官集团站到了尔朱荣的对立面。
但尔朱荣也根本没得选,他必须得在六镇义兵和世族群体中作出选择,为了维持其武力优势,就只能抛弃文官集团。
河阴之难后,尔朱荣为什么不敢留在洛阳监控朝政,就是对强大的世族、文官集团心存忌惮。
同时,地方豪强也不买尔朱荣的帐,比如,高乾和高敖曹兄弟。
北魏皇室就更不用说了,尔朱荣屠杀宗室并强行给孝庄帝贴上“傀儡”标签的行为已经让双方是水火不容。逃亡南梁的北海王元颢为什么非要鼓动梁武帝萧衍北伐,就是为了灭掉六镇集团,恢复孝文帝当年建立的秩序。
所以,在旧势力依然强大的情况下权臣称帝只能是自杀行为,曹操懂,尔朱荣也懂。
再加上尔朱荣连续铸了四次金人都没有成功,索性也就暂时放弃了称帝的想法,转而稳固权臣地位。
另外,尔朱荣家族也不争气。尔朱荣要想上位不仅需要以六镇将士为腹心,更需要尔朱氏子弟为股肱,才能冲刺皇权。但尔朱氏的子弟们坐镇地方却是各种胡作非为,比如,坐镇徐州的尔朱荣弟弟尔朱仲远,徐州的百姓将其视为豺狼。尔朱氏不仅没有给尔朱荣向上攀登进行造势,反而使尔朱荣进一步失去了民心。
再加上尔朱荣自己常年用兵对民力的透支,就更不能获得底层百姓的支持。而事实又是,任何一个枭雄如果没有一定基础的民心是很难开创帝业的。
种种原因导致,尔朱荣根本不具备冲刺皇权的条件。
但历史上任何一个权臣要想维持家族的长久安危就必须得往前再走一步,要不只能面对被皇权诛杀的命运。所以,尔朱荣冲刺皇权是注定的,变数只是时间的选择而已。
在没有稳定的基本盘,没有民心的支撑而内部又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尔朱荣要想冲刺皇权,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积累军功来压制内部矛盾。虽然尔朱荣通过平叛战争、打败南梁陈庆之的北伐队伍积累了一定的军功,但还是根本不能给他兑换冲刺皇权的威望。
而且,在陈庆之北伐的过程中,北魏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暴露,陈庆之为什么一路高歌,连续创造胜利,就是因为,北魏内部的汉化势力的消极抵抗。
陈庆之前期的胜利就是利用了北魏的内部矛盾 图源/剧照
所以,为了解决北魏的内部矛盾,为了重塑自己的威望,尔朱荣就制定了攻灭南朝以军功上位的战略,就像当年的苻坚一样,南征成为其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
这就是尔朱荣为什么在北方经济凋敝的情况下还坚持练兵的原因。
在之后的岁月中,尔朱荣一边经营自己的太原大本营,一边又努力练兵,为南征做准本,但历史已经不准备给他机会了。
530年9月,孝庄帝趁尔朱荣来洛阳朝拜的机会联合城阳王元徽、中书舍人温子昇将尔朱荣骗进皇宫,在尔朱荣进宫参拜时将其当场击杀。
等于说,孝庄帝是联合宗室和文官集团诛杀了权臣。
皇帝加宗室加大臣的组合,尔朱荣还是死于内部矛盾。
我们不必假设尔朱荣要是没死历史的发展脉络,因为,历史的剧本是由规律级的定数和偶然的变数决定的。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内部矛盾重重的现实面前,尔朱荣其实很难突围。
要么被皇帝诛杀,要么在称帝之后面对内部军头的背叛,四面楚歌。
尔朱荣面对的其实是一个死局。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那是尔朱荣还不够狠。河阴之变只是对中央大换血,地方上动都没有动。北魏就是一个披着鲜卑拓跋皮士族门阀里的政权。皇帝不可怕,士族门阀也不可怕,六镇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尔朱荣只有权臣的心,没有皇帝梦。皇帝可以换,士族门阀把所有的大中以上的全部杀了,换成小士族或者是寒门,六镇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给他们分田发老婆,中上层高官厚禄,谁敢反你
科举制的启用和推广,彻底瓦解了权臣产生的基础。
所以像霍光那样撑到自己死亡子孙被收拾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没有基本的历史知识,就别乱写文章[吃瓜],霍光有军工吗?他不算权臣?那王莽呢?他如果不是因为瞎改革,会失败?[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