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病用小青龙汤的局限性

咔咔中 2024-11-16 06:44:32
小青龙汤作为著名的“经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甘草等八味药物组成。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作用,主治外寒里饮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许多人都知道小青龙汤可用于咳喘痰嗽,但实际临床中,有的用此方效果很好,有的用之却效果不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差呢?其实这也是中西医的根本区别所在,即中医必须进行辨证论治,必须药证相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否则南辕北辙,必然用之无效。虽然说小青龙汤是治咳喘病的名方,但中医咳喘病证分很多类型,所以小青龙汤运用有一定局限性,并非什么样的咳喘病均适应。详述如下,举例示之。 【案例1】孟某某,女,41岁。2017年5月22日 初诊:咳嗽吐白痰,质稀量多加重3天,患者10多岁起就有此旧疾,自称有“老慢支”,每到冬天或感冒发病。患者咳嗽频作,每遇风寒加重,舌淡苔白,脉弦滑。 处方:桂枝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半夏 麻黄 桔梗 前胡 鱼腥草 绞股蓝 陈皮 百部 黄芩 茯苓 荆芥 黄芪 白术 防风 甘草 生姜 5付 冲服。 5月29日 二诊:诸症悉除,已无咳嗽吐痰,舌淡苔薄黄,脉和缓。上方5剂继服,以巩固疗效 【案例2】闵某某,女,54岁。2018年3月26日 初诊:自述咳嗽少痰半年,晚上咳甚,呈阵发性发作,痰少难咳,有时吐白粘痰,平时易出虚汗,睡眠不佳,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病人称本病曾于3月18日找一老中医诊治,审阅其处方为小青龙汤加减(干姜、桂枝、 麻黄、白芍、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冬花、紫菀、百部、厚朴、橘红、茯苓、白前、苏子、白术、防风、黄芪)。但服用7付后,病人称无效果,故找笔者诊治。 改方如下:黄芩 鱼腥草 桔梗 白前 百部 半夏 陈皮 茯苓 胆南星 瓜蒌仁 紫菀 款冬花 党参 杏仁 绞股蓝 甘草 7付 冲服。 4月2日 二诊:患者称服上药后效果很好,咳嗽大为减轻,惟晚上咳嗽,有时呈阵发性,一般晚上9点和凌晨2点左右咳嗽,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按上方加减共服药四周,病人诸症消除。 【案例3】徐某某,男,64岁。2020年10月26日 初诊:咳嗽吐白痰1月余,开始感冒,经治疗好转,惟咳嗽不愈,咳吐白痰涎沫,清稀易吐出,晚上加重,舌暗红苔薄白,脉浮滑。予小青龙汤合止嗽散加减。处方:麻黄 桂枝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白芍 黄芩 鱼腥草 桔梗 荆芥 前胡 百部 半夏 陈皮 茯苓紫菀 冬花 甘草 7付 水煎服。 半年后患者来诊他病,自称上次服药5付咳痰即消除,未再用药。并称找笔者之前也曾用过中药十余付(药物不详),但效果不显,听人介绍才来找笔者诊治,没想到用药5付病即消除。 【讨论】案例1因属寒痰久咳,且病程较长,所以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效果突出。案例2久咳不愈,已成慢性咳嗽,虽经中西药对症治疗,但效果不明显,一直没能控制病情。老大夫初诊采用小青龙汤加减,但病人服药后却无效果;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本病人久咳不愈,症状虽然以咳嗽为主,但其证候主要为肺失宣肃,痰热蕴肺,肺脾气虚所致;小青龙汤为治痰饮伏肺之寒痰咳嗽证,其适应证以咳吐清稀白痰、量多易咳出为主,所以病人采用小青龙汤为药不对证,故未取得效果。案例3通过辨证属寒痰伏肺,故用小青龙汤合止嗽散加减,结果药到病除。 【按语】运用小青龙汤,必须辨证准确,掌握小青龙汤的适应症。本方是治疗寒饮之证,如有辨证不明发生误服,则有动冲气、伤阴血等流弊。当代名医熊曼琪教授主编的《伤寒论》中,对小青龙汤方义解释为:麻黄为本方主药,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一物而三任,与桂枝为伍,增强通阳宣化之效。桂枝与芍药相配,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大辛大热,宣肺散寒,化痰涤饮。五味子敛肺止咳,不使麻桂姜辛升散太过。遍观各方,凡治外感咳嗽,多忌芍药、五味子之类,恐其敛邪而致生他变。本方有此二味,当知其与麻桂姜辛等同用之妙,属另辟蹊径,是开阖适宜,升降得法、寒温并用,于外寒内饮之证尤为相宜。半夏降逆化饮,甘草调和诸药。 【使用要点】小青龙汤作为千古名方,并非所有咳嗽痰喘病人均可用,这也是中医治病与西医治病的最大区别。中医讲“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是中医特色,是不懂中医人士不理解的。 笔者在大学学习期间,《方剂学》老师在讲授小青龙汤临床应用时,特别指出运用本方有五大指征(笔者总结),并强调:咳喘病人只要具备下述特征,就可大胆运用本方,谁用都有效。 1.必须是寒性咳嗽喘息。 2.吐痰必是量多质稀色白,容易吐出。 3.痰质一般可分二层。特别是慢性气管炎之类,每夜能吐一罐头瓶,但澄清后可见上下两层,上半清稀,下半混浊。 4.每遇风寒侵袭则咳喘加重。 5.患者舌苔白滑、脉弦滑。 【使用注意】1、体虚之人药量宜减,否则会出现乏力、自汗等症状。 2、孕妇和经期女性不宜服用,避免流产或者经量增大。 3、阴虚干咳、口干舌燥、盗汗等咳喘病人忌用。 4、痰热咳嗽病人也不能服用,避免加重病情。 5、青龙既能治水,也可伤人。本方宜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6、麻黄可致人心慌,造成心率加快,若用汤剂需先煎去上浮沫,再加入其他药味。 7、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热而烦躁者加石膏、黄芩;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若鼻塞、流清涕者加辛夷、苍耳子;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等。
0 阅读:37
评论列表
  • 中医好历害经方.中医四大圣人的孙思邈在巜大医精诚》说德不近佛不可为医.但是在明知药有效并且吃的越多效果越大情况。而非要限量(目前沒有一本中医书有說明吃多少会出现什么样毒反).做着明明可以一天治好旦并要治个十天半月.這就是所谓中医四大圣人所标榜的近佛。当然这不算什么.科技水平低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今天中医们还振振有词,自以为是的了不起。中医5000年历史。上亿名中医从业人员没有一位能说出自己如何定药量(包括四大圣人)。药决定能不能治病。而药量更是关系着病人多久能治好。病人需要承受多久的病痛还不夠重要吗。为了标榜中医写着药量又说药量是中医之秘。当是又说不出药量如何来.说临床的.但是中医临床只是表示用这个方子治过病最多证明次个方子有效。而证明不了这个方子的药量达到最大值𡿨已经考虑了有效和有毒〉因为中医沒有一次记录过服用后有什么反应。你怎么证明你考慮过有毒性.西医临床是決定药能不能继续上市。而不是确定药量。西医药量由药企決定。西医生只有选择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