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处华北西部,介于第二、三阶梯交汇区域,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相连,西连吕梁山与陕西形成晋陕大峡谷并与黄河为界,在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形成了自北向南分布的大同、忻定、太原、长治、临汾、运城六个盆地,由此形成山西独特的“两山夹一川”的地理地貌。
山西地形
山西地处农耕与游牧的分界区域,这里也是400毫米至800毫米等降水线的过渡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之上山西一面是干旱缺水的黄土地,一面是太行山的迎风坡形成华北地区河流的源头。山西虽有“华北水塔”的称谓,实际上收到降水和气候等多因素影响,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由于加上此前山西以挖煤为核心的产业,导致地下水下降、水源收到污染等情况,致使山西形成今日“缺水”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西的发展。
华北地理地图
【山西:工业的粮仓】:山西位于黄河“大几字湾”的东侧和北侧,同时汾河自北向南汇入黄河,形成山西两侧高山中间峡谷的地貌。山西是一座重度依赖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产能大省,而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量极大的国家,依托煤矿为核心的能源需求依旧占据我国产能消耗的绝大比重。为了使山西的煤炭等矿产资源走出山西,山西的运煤铁路日夜不停的运作,保障着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的运转,故山西可谓是我国工业的粮仓。
铁路
【山西:“工字形”运河概念】:为了实现山西的经济发展以及推动我国工业化有序建设进程,依托铁路为核心的运煤铁路和公路为基础的交通运输网络成了山西的经济经脉,然而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的成本相对于南方的水运价格就相对要高,那么是否能够再山西境内打造一条人工运河,实现运河、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运输交通经济枢纽网络呢,这就是山西的运河工程的概念。
黄河流域地图
【山西:开凿运河的构想】:黄河,素来就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的说法,波涛汹涌的黄河水经过平坦的宁夏和内蒙古中部区域形成了河套平原,当地百姓结合水利工程打造出“塞上江南”的传奇成绩,而滚滚黄河水经过松软破碎的黄土高原时带走了大量泥沙,在平坦的华北地区形成存在安全隐患的“地上河”,这就是黄河的“多面性”。改造黄河似乎是一件难如登天且不可能的事,事实上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人会告诉我们,他们的祖辈乃至如今的他们时刻都在为了这片土地而与黄河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较量和改造,大禹治水的精神也在这片土地上与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一代接一代的劳动人民的身上。山西在新时代的今天,在综合实力雄厚的今天,在基建工程科技发达年代的今天,顺应时代无数,提出了打造山西“工字形”运河的概念工程。
黄河流域
【山西:“工字形”运河】:山西在黄河“几字湾”区域开凿出引水水渠,引黄河之水注入桑干河至永定河,同时通过修建蓄水库和开凿运河等方式,打造具备通航功能的运河航道,这一运河航道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地区联入山西大同,运用开凿河道、疏通涵洞等多个方式打造人工航道;同时拓宽桑干河河道,挖深加固河道以及配合水库系统打造桑干河航道;在桑干河与永定河之间建设梯级运河河船闸系统,形成黄河的人工运河航道,这也就是山西“工字形”运河的北部人工运河航道。
桑干河地图
【山西:“工字形”运河】:打通桑干河与汾河的运河航道,形成一条贯穿山西各盆地之间的运河航线;同时以隋唐古运河河道为核心,打造山西“工字形”运河南段航线,就此形成一条贯穿山西南北的“工字形”运河航道。
隋唐大运河
【山西:“工字形”运河水源补给问题】:众所周知山西是一个相对缺水的省份,要想使运河通航运作起来,充足的水源保障必不可少,这就不得不提到此前我们讲到的系列南水北调工程取水点再向丰水区的南方区域取水的方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点击头像查阅),通过南水北调补水入山西的方式,同时借助黄河水补给,以及打造人工水库系统蓄水等多种方式使山西运河运作起来,实现山西经济发展,文化得到发扬推广,环境得到改善!
南水北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