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01.我们常说,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弥补。
这句话如同一把双刃剑,揭示了童年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不禁让人反思:
那些在早年匮乏的人,真需要用一辈子来治愈童年吗?
长大后会更有占有欲和妒忌心,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走上弯路?
心理学家李玫瑾表示,早年越匮乏的人,长大后占有欲就越强。而那些千金散尽的人反而是早年不匮乏的,人和人的差别就是在生活经历当中。
那么,什么是“匮乏性抚养”呢?
其实,所谓“匮乏性抚养”,主要是指没有情感与关爱的抚养。
说白了,就是父母生而不养,使孩子过早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孩子为了生存下去,往往会不择手段,渐渐走上违法的道路,甚至一生与犯罪为伍。
在《心理抚养》记录这样一个关于“匮乏”的悲惨故事:
浙江农村的董某某,他无恶不作,先后在浙江、福建、江西作案,最终落网了。
李玫瑾对他进行心理调查,他不屑地说:“我知道你是来研究我这种杀人恶魔的。”
董某某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这样的?
原来,董某某原生家庭很差,父亲成天出去赌博,母亲精神不太正常,父母经常吵架。
11岁时,他就离家出走,后来在广州被收容了。
警察打电话叫家人来接他回去,可他父亲说:“你们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我反正不去接。”
对此,董某某感到很心寒,再也不想回家了。
直到有一次想自杀,他回家再看最后一眼,结果还是遭到冷漠对待。
董某某说:“想想自己活得这么惨,人家活得那么好,真是不甘心。就算我去自杀,也要有人陪我,所以我选择去杀人。”
董某某正是匮乏性抚养长大的孩子,最终走上了弯路,毁掉了他人和自己的人生。
李玫瑾在《心理抚养》提及到,“我研究犯罪领域时发现,许多犯罪人出现心理异常,也有这类心理抚养匮乏的背景。尤其是变态犯罪人,即心理异常的人,他们大多有早年抚养中缺乏情感、缺乏温暖和依恋的背景。”
是啊,早年经历的匮乏,尤其是情感和物质上的缺失,往往会在个体的心理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这种烙印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自我认知,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们对外界的态度。
那些在童年时期缺乏关爱、支持和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
这种占有欲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们对情感、关系和安全感的渴求。
甚至有些孩子,还因此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性格比能力更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别不信。
02.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
没有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完美,会有各种问题。
匮乏性抚养长大的孩子,又该如何自我拯救,走出人生的困境呢?
早年匮乏的人,他们多半是缺爱的,缺乏家庭的温暖和依恋,就会变得比一般人更渴望得到爱与认同。
其中,有些匮乏的人会产生强烈的占有欲,有些会索取无度,甚至有些出现严重心理疾病,无法正常生活。
在李玫瑾看来,孩子最早出现的偷拿行为,往往具有与他所偷东西相对应的匮乏现象。
比如,爱偷吃的东西,意味着孩子早年被疏于照看,经常挨饿。
这种孩子一开始是因为饥饿才偷的,用偷来的东西换吃的,后来就偷开了。偷拿往往是孩子犯罪的最初表现形式。
一语中的。
环顾四周,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存在各种各样,以及各种程度下的匮乏,这些需要我们好好正视我们那个弱小匮乏的内在小孩。
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意识到早年匮乏对我们认知和人生产生的影响,看到自己对情感和关系中的占有欲,并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
然后,不断反思自身,明白到占有欲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感,反而可能导致更多的焦虑和不安。
譬如,我们谈恋爱时,有时候会对伴侣有激烈的占有欲,可以尝试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对方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通过控制来维持关系的稳定。
第二步,心理干预与支持。
如果自我觉察和调整,你依旧无法摆脱匮乏对自身的影响,控制不了自己的占有欲、妒忌心,焦虑不安,那么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借助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会建立健康的边界,如何在关系中保持独立性和安全感,逐渐摆脱童年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走向更加积极和健康的生活。
非常赞同李玫瑾老师这一句话:
“情感抚养可以决定人性,决定人的情绪、性格、言语表达,还会影响他的认知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成年后的心理困扰,源于心理抚养的匮乏。
好好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家长得好好学习,孩子方能天天向上。
03.家庭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特别赞同李玫瑾老师那一句话:
“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
心理抚养真的太重要了,影响孩子的人生,甚至决定整个家庭的命运走向。
也许我们没有办法改写童年匮乏造成的心理伤害,但成年后可以重新养育自己一遍,去塑造我们的未来。
当然,长大后的我们,成为了孩子的父母,那么我们更应该在育儿道路上,一点一滴去改正父辈匮乏性抚养带来的创伤,让孩子身心健康、平安喜乐,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
如果你在育儿和婚姻家庭方面有各种困惑与焦虑,不知道如何自洽和改善。
那么,非常建议你读一读李玫瑾的《心理抚养》。
该书一经问世,备受家长喜爱,书中从家庭意义、心理发展与抚养、人性唤醒、性格培养等方面娓娓道来,非常符合中国家庭情况,启发性与实操性极佳。
让我们深刻明白到如何科学育儿,明白到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
例如,在孩子三到六岁时要教他说“不”,让他明白可为和不可为的界限;
在孩子青春期时要用智慧与他沟通,让他感受到尊重和理解;
以及在孩子成年后要学会放手和接受,让他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
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占有,而在于理解、分享和爱的能力。
希望《心理抚养》+《幽微的人性》(全2册)能让你和孩子告别匮乏,拥抱幸福自洽的人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