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四届“四方水土”青岛国际陶艺展已于11月8日在青岛市雕塑馆开幕。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逐一为大家介绍参展的七所院校和两个艺术中心的参展作品、策展理念和教学研究重点。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的陶瓷专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处岭南地区,拥有丰富的陶瓷文化和悠久的制陶历史,尤其是邻近著名的陶瓷产地如佛山和潮州等。岭南地区的陶瓷文化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融合了独特的地域风格与技术创新,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学习和创作环境。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集聚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广美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拥有便利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还能让他们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这种地理优势不仅体现在创作资源上,还在于广泛的艺术交流和市场前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宽视野。
在岭南地区从事陶瓷教育的教师,既是创作者也是教育者,需要在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他们不仅要传授陶瓷技艺和艺术理念,还需要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与趋势,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科技创新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承接的意识,即能够承接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引领学生探索新的设计思路和表达方式。
来到青岛,展于“四方水土”,借此与教师同行交流,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研室
主任、副教授 王琪
2024年10月15日
参展艺术家和参展作品
参展艺术家(按姓名首字母排序):杜沁芬、金生花(韩国)、孙奕周、谭红宇、王琪、徐志伟、岳立志、周松
《壳之春》 纸纤维瓷 45×45×37cm
作者:杜沁芬(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副教授)
作品通过记录、转译、编码、重叠、裂变等手法,以器皿演绎的方式表达了绝美的生命体态,浩繁的细胞结构和奇特的视觉张力,并构建了一个放大的微观世界。
《捉迷藏》 陶瓷,施华洛世奇钻石,高温釉,釉上彩,釉下彩,油画 53×36×3cm
作者:金生花(韩国,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副教授,外国高级专家)
作品以作者初期移居国外的经验为主题,通过捉迷藏来表达自己愿意适应与接触新的社会环境。作者将代表安慰和建议的言语具象化为抚摸头部的手,以手势的形象隐喻了身边朋友对作者的安慰和建议。
《生生不息之二》 陶瓷 35×33×40cm
作者:孙奕周(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实验室)
作品采用泥条成型方式,以管元素为创作原型,通过对管子造型的塑造,使作品呈现柔美灵动之势,表达对生命的敬畏。
《超然的行者-恩里克·梅斯特雷》 影像
作者:谭红宇(陶艺家,陶瓷文化研究者和电影制作人)
西班牙艺术大师恩里克·梅斯特雷体现出一种时间的张力。以一己百年孤独构建一个充满诗意的几何世界。本片跟随谭红宇的目光,捕捉如诗的智性光芒,穿越漫长岁月的含蓄激情,和其自我书写的沉静而深刻的内在风景。
《从材料到精神-克劳迪·卡萨诺瓦斯》 影像
作者:谭红宇(陶艺家,陶瓷文化研究者和电影制作人)
西班牙陶艺家克劳迪·卡萨诺瓦斯通过材料的创新实验来建构价值观与艺术特色,以宇宙、地球、历史为灵感,饱含对宇宙神秘性的思考和对不朽的执念。本片跟随谭红宇的目光,捕捉其恢宏的视野和对历史的警觉和省思。
《无题》 陶泥、化妆土 42×36×16cm
作者:王琪(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
作品采用泥板粘接成型的工艺方法,强调成型的特征和作品的形式感创造。
《白沙洲系列之一》 陶 48×45×26cm
作者:徐志伟(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讲师)
作品采用手工捏塑成型,中温还原焰烧制而成,并在形体上进行简化处理,有意识的提纯了线条的表现语言,通过微妙的空间与形体转折呈现形式美感,营造天地广阔辽远的空间意向。
《瓷路·抟埴》 免烧黏土、青花瓷片、金属 195×130×130cm
作者:岳立志(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实验室)
陶瓷文化是中国文化名片,陶瓷把中国与世界联结,瓷路即是中国陶瓷文化在全世界传播交流之路,抟埴之工,以土成器。作品成型及材料以传统的建构方式夯土筑墙为参照,将凝固的时光,如考古现场般徐徐展开。
《泥瑜伽一》 视频
作者:周松(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陶瓷教研室)
作品以定格动画的方式展示作品的生成和不同角度的面貌,意图以动态的方式展示陶瓷作品的长出来的形态、呈现瑜伽奇观般的肢体动作。视频作为作品的主要呈现方式,则探讨陶瓷作品的展示方式和受众群体的拓展可能性。
# 展览时间 #
11月8日至12月15日
9:30-16:00(周一闭馆)
# 展览地点 #
青岛市雕塑馆
(崂山区东海东路66号)
# 免费开放,敬请观展 #
- 下期精彩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