埈 亭 之 谜
文/王小民
前两天,接朋友电话,说是一个字发jun(四声)的音,提土旁的“埈”,他查了一下百度,显示为“古亭名,在今陕西省大荔县”,问知道不?一头雾水的我,赶紧翻阅手边资料,从《辞海》到《词典》,从省市志到州县志,可惜、还是可惜,浩瀚史海、难觅其踪。
想来也怪,能被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收录,必定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事物,征引有据、所载有史,极不可能捕风捉影。想来也不怪,泱泱大荔三千年,扼秦晋之襟带、据山河之表里,畿辅郡府重地,一地繁荣自是必然,沧海桑田也属正常,物是人非常有、人是物非常态。想来想去,不管咋个说,作为爱大荔的大荔人,都有必要有责任尽最大努力去破解这个谜团。
按百度的解释:埈,同陖(峻),即是生僻字、又是通假字。字面意思高而陡,引申含义古亭名,这便有了埈亭的概念。其实,“亭”也是个复杂的存在,既当名词又当动词,一字(词)数解,人文历史渊源之长之厚颇为吸睛。
谈到“亭”,大家自然会想到矗立于路旁、园林和景观里的亭子,它有顶无墙、供人休憩的建筑物形象深入人心,然从其衍生演变讲,绝非那么简单。《释名·释宫室》注解: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春秋战国时期,亭的实体和文字几乎同步出现,作为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其军事价值居第一位。到了秦汉时期,亭的实用性日渐丰满,从军用的亭障、亭燧到军民两用乃至民用驿亭、邮亭、亭舍,亭作为一种社会形制,扩展普及开来,成为县以下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当时实行乡、亭、里制),只可惜多部《大荔县志》资料不全不细,没有留下当时所设亭的名称。按照秦代规制,亭以属地命名,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作为实物建筑的它一般较为高大,内部设施齐全,可供过往旅客停宿;作为掌管地方治安并监管停留旅客的官制,它在治理民事维护平安方面作用不容小觑。曾任秦泗水亭亭长、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亭”有独钟,致力推行爵位封赏,东汉时便出现了“亭侯”爵位,《三国演义》中关羽获封“汉寿亭侯”即为明证(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爵名)。
魏晋南北朝,“亭”实现从实用性社会单位到观赏性点景建筑的华丽脱变,开始步入文化生活并大量载入古籍文献中。像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兰亭,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苏东坡《放鹤亭记》中的放鹤亭,尽是人以亭显、亭以名显,名亭名人名作,文化加持之下,于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唐代白居易写过多篇带“亭”的诗作,《忘筌亭》《冷泉亭记》《官舍小亭闲望》等等,语言华丽文藻绮靡,尽展作者智慧才情,又体现了亭的写意之美。特别是还写了一篇《郡亭》,郡、埈同音,然不是同一个描写对象,一个在杭州一个在大荔,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古往今来,大荔亦有不少见诸于史端的名亭,秦昭襄王建设的“应亭”,唐九龙泉的“南溪亭”,还有明代韩邦靖诗作提及的“长春亭”等等,唯独未见“埈亭”字样的记载。
埈亭,到底是实物体的亭子、还是行政单位的亭,总之没见没有了,或许风吹雨打、毁于千年战火,或许政体变革、湮于浩淼烟云。我也曾苦思冥想,情感之中更愿意相信它的真实存在,更愿意把它视作曾经叱咤历史风浪、见证大事件大人物大故事的千古名亭,更愿意把它和应亭、长春亭等业已消亡的千古名亭对应起来,更愿意把它那一段段迷失于史册的精彩过往活化起来。
遥想当年,秦国大一统的奠基者秦昭襄王嬴稷励精图治,于昭襄王四年(前303)第一次对外用兵,救楚攻魏韩,先后攻占魏国的蒲邑(今山西永济西)、阳春(今山西永济西南)、封陵(今山西芮城风陵渡)和韩国的武遂(今山西垣曲),无坚不摧的强大军队打得魏韩两国心服口服。昭襄王五年(前302),魏襄王约韩太子韩婴一起朝见秦王诚心赔罪,秦昭襄王龙颜大悦,于是吩咐在黄河西岸朝坂(亦称强梁原、华原)上建应亭以盛情接待。这里与魏韩两国隔河相望,蒲津渡与朝坂道水陆通达,高约百米、突兀于黄河滩岸线,临河望岳,视野开阔,巍巍气势足以慑服诸国。新建的应亭台基宽广、斗拱飞檐、高大厚重、气魄宏伟,强盛之势赫赫,秦昭襄王倍有面儿,于是痛快地归还夺占的蒲邑,瓦解了抗秦合纵联盟。此后近千年,这块建有应亭的土地广受青睐,两汉魏晋历代雄主喜其雄险奇秀,屡次精心修葺扩建,更鉴于此高峻耸立、三面悬绝、易守难攻,故而有了朝坂变峻(埈)坂、应亭变峻(埈)亭的指称。唐代诗人储光羲写有“广川俟舟楫,峻坂伤骐骥”诗句,以表其险。
历史的天空风云际会,北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大冢宰、晋王宇文护慧眼识珠,在此扩地300亩建设私家别墅晋城,大兴土木、栽花种草,好一派“花深迷曲径,亭敞锁烟罗”盛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生长于大荔的隋文帝杨坚格外垂青这里,开皇之治间增构殿宇、饰新亭阁,呈现出花木茂盛、四时如春景致,遂得名长春宫。亭在宫中,亦随其名,明韩邦靖《长春亭》赞曰:“朱云依峻宇,丹亭倚危岑。芬芳郁南苑,繁翠交中林。彩鸾华栋落,仙杖锦宫临。赏心期晏暮,佳名耀昔今。”唐至、唐止,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多次巡幸长春宫,凭栏处、抬望眼,留下“黄图巡沃野,清吹入离宫。是阅京坻富,仍观都邑雄”的佳话。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捉笔,“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眼力所及逶迤壮美,何其振奋民心。叹息复叹息,君王失道、祸乱百姓,短暂十几年,“安史之乱”一把大火,长春宫、埈亭等等一切尽数灰飞烟灭,从此“长春宫殿无遗瓦,花木亭台纷失翠”……
数历史、说文化,兴衰更替往复循环,历史大势概莫能外。埈亭的作古固然可惜,然流星也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它们提醒世人须珍惜每一个当下的拥有,或人、或物、或事。天地万物皆有命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不是谜!
作者简介:王小民,1971年生,陕西渭南大荔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地情专家库专家,渭南市作家协会理事、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渭南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曾任职大荔县地方志、融媒体、宣传部、文联等宣传文化部门。编纂出版“大荔县志”系列、“美丽大荔”系列、“小民看大荔”系列人文丛书20部,计40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