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放型”:对于“奇石艺术品”底座的“放型”,它主要是由有经验的奇石配座者来操作的。因为,底座的“放型”体现着底座加工者的大局观,如玛瑙石《东坡肉》的底座等。否则,对于商品石的“放型”,它们一般是由初学者来具体操作、加工的。
4.“雕刻”:雕刻及其纹样,它既体现着奇石配座者的匠心,更体现着奇石的等级。商品石,即使采用的是“圆雕”,由于奇石配座者的水平不同,“圆雕”出来的效果也是“惨不忍睹”的;对于“奇石艺术品”而言,即使是“线条底座”的类型,由于工艺的精益求精,奇石配座者的水平高,那些底座上的“线条”也是非常地耐看,并且与底座上的奇石、“奇石艺术品”相得益彰。比如灵璧石《平原山峰》(见图19-4)
图19-4 《青山独归远》 灵璧磬石 23*7*4 吕耀文 藏
底座上的线条雕刻,就非常精细,与上面的“奇石形式”非常地协调。
5.“修光”:有人说,修光底座就好像画家在一幅画大体完成后的补笔和润色,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奇石底座这个时候的“修光”,它体现着奇石配座者最后一步的精益求精。同时,石座的高低或长短、座腿与座身的比例、座腰的厚薄、阳线或阴线的增减、窝颈的起伏变化、底座表面的凹凸,等等,这些细节都考验着底座加工者的能力,如灵璧石《寿》的底座,它就能够真实地表现奇石配座者的雕刻水平。反之,那些商品石的普通底座,谁会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去“修光”它们呢。显然,奇石、“奇石艺术品”的底座工艺完成后,“修光”既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奇石配座者精益求精的体现。
由此可见,奇石底座的工艺精湛,比如“因材施艺”、“落嵌”、“放型”等工序的处理得当,“雕刻”时的用力用心,“修光”过程中的精益求精,等等,它们都反映出底座上的奇石、或“奇石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否则,底座的工艺一般化、程式化,也就是商品石的“待遇”了,谁会关系“底层”石头底座的工艺呢?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也需要实事求是。那些边远地区,由于材料、工艺、设计等诸方面的限制,一些奇石艺术品也不一定能够获得满意的底座材料、工艺,甚至是恰当的设计。同时,一些不差钱的“豪横”的奇石藏家也要注意陷入“过度”的陷阱,因为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什么样的奇石属于艺术品,又怎么会为自己的藏石进行恰当的设计呢?因此,他们藏石的底座多是清顶尖的奇石配座者操刀的,材料、设计也都是顶配。显然,这样的操作,往往会适得其反。
《石道》(1-4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