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山发现20万明朝遗民,低调隐居600年,只因朱元璋一个命令

钟校说过 2025-01-11 08:58:39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如果说北方最令人震撼的建筑是万里长城的话,那南方则是千里屯堡,这个地方在贵州深山。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20万明朝遗民在这里生儿育女,他们因为朱元璋的一个命令就在此地低调隐居了整整600年。

那么,当年朱元璋究竟下了什么命令?

朱元璋一个命令,让他们隐居了600年

我国在元朝时期才正式设立行中书省,那时候的贵州没被建省,但它附近的四川、广西、云南以及湖广都有行省。

朱元璋见状有了想法,他修了一条通往贵州和云南的驿道,明眼人都知道他想把西南地区收入囊中。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为除掉反叛的元朝残部梁王势力,就让傅友德这个征南将军带着两名副将,率领30万兵马去云南搞定梁王。傅友德带着大军来到湖广之后就兵分两路,分别从四川和湖南沅州、辰州方向前进,3个月后,他们顺利地把安顺拿下。

安顺是进出云南的咽喉之地,因此明军很快就把梁王势力逼到了云南曲靖,梁王和他的部下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为了保留全尸干脆直接跳滇池自杀而死。

朱元璋见状知道贵州必须派兵马驻守,不然以后可能还会发生反叛事件,于是他直接下令设立了贵州卫所。

屯堡文化的起源也正来源于此,从那以后,百户人家就是屯,千户人家就为堡。当年攻打梁王的30万大军就地屯军,从此西南驿路通畅,朱元璋想要的太平也实现了。

而正是因为他的命令,所以如今才有安顺的20万明朝遗民,可以说这背后存在着600年的历史积淀。

他的屯兵制度让军队可以实现军粮自给,而随着军队而来的移民,他们不管是屯田还是屯商,都可以免去3年的租税。

这样一来,首先中央军权得到了巩固;其次解决了中原人太多地太少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边远地区劳动力太少的麻烦。

简而言之就是一举两得,贵州当地的政治形势和民生问题都在洪武时期的努力下,得到了发展,可见朱元璋的深谋远虑。

现在的贵州安顺拥有300个石头屯堡村寨,游客一走进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屯堡文化,在这儿仿佛一切都会说话。

贵州屯堡文化充满明代遗风

这里的文化糅合并传承了传统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特点,当地人骨子里充斥着先民个性,但随着长期的耕战耕读中,他们又自己创造了新的地域文化。

他们的语言经过数百年依然没被周边环境所同化,发音时还保存着江南和中原语音的特色。

这是一种北方语言体系,初次听到有种听雷之感,声音十分洪亮还带着浓浓的卷舌特性,有种军人的阳刚气质。

他们还特别喜欢说一些歇后语和言旨话,有的安顺人还喜欢说谜语。除了语言,当地最惹眼的是妇女的古旧装束——“凤阳汉装”。

这种浑身上下氤氲着明清江南汉民族服饰的特性,总给人一种温柔似水的错觉。以往的安顺女子们喜欢用圆髻网罩把长发挽到脑后,墨黑的发色上会插一些装饰品,比如银链和玉簪等等。

一般已经成家的女性,她们经常以挽髻的形象出现,同时她们也会剃额修眉。

尚未婚嫁的姑娘会把长发梳成独辫,让人一看就知道她们还在闺中。当然如今的女性早已跟上时代的步伐,以上装束除了年长者会穿之外,大家想看还要专门去戏台旁观赏。

令人惊讶的是,这儿的人不和其他民族通婚,他们一般都会遵从“门当户对”的形式来选配偶。

这种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屯对屯”“堡对堡”,有种“封建”的意味在里头,但这种方式出错率比较低。

当地的食品保存也十分有特点,为了“便于征战给养”,他们的食品都具有长期储藏的特性,比如马烧腊、血豆腐和腊肉等。

在娱乐领域,他们有充满江南特色的花灯曲调,也有将汉族征战过程详细呈现的地戏,后者还被称为“戏剧活化石!”

宗教信仰方面,他们和汉族是差不多的,大家都是多神信仰的,根本原因还是和佛、道、儒等思想有关!

当然贵州安顺这个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筑,民居的话一般由石头建成,具体很强的防御性。其他建筑基本由石木为主,基于历史原因,防御被放在了第一位。

如今漫步在石头街上总会有种穿越时空之感,仿佛能听到洪武帝朱元璋说的那句“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自得,他的确给后辈留下了这个有着600年历史的明朝文明活化石——“安顺屯堡文化!”

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报——贵州屯堡:明代的活化石

2:江南时报——神秘贵州屯堡 藏着600年前的“江苏故事'

3:中国国家地理——聆听六百年前的屯堡文化

4:澎湃新闻——文化 |“屯堡文化” 探寻绵延六百年的古风遗韵

5:百度百科——屯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