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秫”的传说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7-10 01:56:00

亳州人管高粱叫秫秫。为啥叫秫秫呢?这里有个故事。

从前,亳州城有户人家,哥哥王老大,弟弟王小二。王老大早已娶妻生子,媳妇崔氏,儿子小宝。小二呢?爹娘死后就跟着哥嫂过日子。常言说:小子不吃十年闲饭。王小二自小勤快,割草砍柴,放牛放羊,样样都干。可嫂子不知足,时常横挑鼻子竖挑眼找小二的错。因此,小二没少挨打受气。

说着说着,小二就长成个十七八的小伙子。哥哥思谋着给小二说房媳妇,嫂嫂呢?却算起了小九九,她决心趁早把小二分出去。可跟男人一说,王老大不情愿。为此事,两口子隔三岔五没少生气。

这事儿让小二知道了,他心里很难过。这天,哥哥嫂嫂又吵闹起来,小二对哥哥说:“哥,既然嫂子提出分家,就分家吧。”崔氏一听,喜出望外:“看看,兄弟都答应了,你还有啥舍不得的?”哥哥没吭声,眼泪扑嗒扑嗒直掉,停了半天才说:“既然到了这个地步,那就分吧!咱家就这一处房子,几亩薄地,一银牲口,随你要吧,要啥哥都依你。”小二啥都不要,哥哥不依。小二没办法,只好说:“房子留给哥嫂住,好地留给哥嫂耕,牲口留给哥嫂使,我只要一把抓钩一张锄,到涡河头上去开荒。”嫂子一听,高兴坏了:“还是兄弟有志气!既是这样,嫂子也不能亏待你,明天叫你哥帮你搭个茅草庵子,我给你挖几瓢面,预备一口袋高梁种子,你上涡河头上开荒种地去吧。”

第二天一早,弟兄俩到涡河头上去了,小宝也非要跟着去。三个人割草的割草,砍树的砍树,庵棚很快搭好了,小二在河头上安顿下来。从此起早贪黑开荒种地,没几天,三亩地收拾好了,便种上了高粱。

种下了种子,也就种下了希望。小二梦见高粱出土了,高粱长高了,高梁杨花吐穗了。穗子呀,又粗又大,一个个都像遮阳的大伞,把他的小茅庵罩得风雨不透。打的粮食呢?涨破了窝棚,自己就睡在堆尖满沿的粮食囤上,别提多舒坦了。可是,五天过去了,地里没有动静;十天过去了,不见小苗的影子;十五天过去了,别人家的高粱苗都齐刷刷地冒青了,小二的地里还是不见一棵出土的苗儿。他呆愣愣地坐在地里,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扒开土皮一看,种子还睡在那儿,有的已经沤坏了。他十分难过,眼泪就刷刷地流出来。这时,小宝来了。他赶忙问:“叔叔,你哭啥呀?”“你看,高梁不出苗儿,都沤烂了。”小宝叹了口气,也哭了:“叔叔,我听娘说梦话,这种子让娘炒熟了。”小二一听,气恼攻心,死了。小宝哭得死去活来。

小二死后,就埋在这块地里。说来也怪,第二天坟头上就出了一棵高梁苗儿。这棵高粱苗儿见风就长,越长越粗,越长越大,终于抽出了一个又粗又大的穗儿。小宝思念叔叔,天天搂着高粱哭,天天搂着高粱“叔叔、叔叔”地叫。这哭声惊动了一位过路的神仙。谁呢?造字的仓颉。仓颉变成个白胡子老头儿,问小宝:“孩子,你哭啥呀?”“我哭叔叔。”“你叔叔呢?”“在这里。”“这不是高粱吗?”“不,这就是叔叔!”接着,小宝就把叔叔的事儿说了一遍。仓颉深受感动,叹息一番说道:“那你就叫它叔叔吧。孩子,你知道这字儿咋写的吗?”“不知道。”“来,我告诉你。”于是仓颉就造个字:“秫”,写在小宝手心里。小宝刚说了声“谢谢”,白胡子老头儿眨眼就不见了。

既然有神仙赐名,谁不敬服?从此,亳州人就管高粱叫“秫秫”了,一直延续到今天。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