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417团“黑豹行动”

映像老山 2024-10-24 10:32:43

1986 年,兰州军区轮战部队第 47 集团在 “10.14”、“10.19” 两次出击拔点战斗之后,成都军区云南前指和第 47 集团军首长经过深思熟虑,决心组织旱季出击行动。此次行动的首个目标锁定在敌我双方紧密接触的高度敏感地区 ——310 高地和 167 高地。其目的在于对当面之敌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以配合国家外交斗争。

1987 年 1 月 5 日,141 师步兵 421 团 7 连以奇袭战术成功拔点 310 高地,又称“北虎行动”。仅仅两天后,1 月 7 日,139师步兵417 团又奉命展开了震惊中外的 “黑豹行动”,亦称 “1.7” 战斗,由该团4连对167 高地进行出击拔点作战。这场战斗堪称老山轮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同时也是继收复老山以来,影响最为深远、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为激烈的一次出击拔点作战。

167 高地,海拔 167 米,面积达 2 万多平米,乃是越军清水口子防御前沿的重要门户和对我阵地进行出击的跳板。越军 313 师 14 团 4 营 11 连的连部带着一个加强排,依托高地上的天然石缝、洞穴精心组织防御,构筑了20多个屯兵洞以及工事、火力点,并且储备了大批武器弹药,妄图长期固守。该高地能够得到周围越军诸高地的兵力与火力支援,防御态势极为有利。此前,南京军区陆军第 1 军和济南军区陆军第 67 军虽先后打下该高地,却又主动撤离。为了持续保持对越高压态势,有力打击越军士气,成都军区云南前指和47集团军首长毅然决定再次拔掉这颗钉子。

139 师 步兵417 团接到组发起“黑豹行动”的命令后,决定由 2 营 4 连执行出击拔点作战。他们加强了工兵、喷火力量,并配备了高射机枪 1 挺、重机枪 2 挺、82 无坐力炮 3 门、105 无坐力炮 2 门,分别组成了第一、第二突击队以及火力队、战勤队,共计 88 人,以奇袭加强攻的方式向 167 号高地发起攻击。

从 1986 年 12 月 26 日起,炮兵部队便开始对越军丰光机场、郎藏、郎哈等地区的炮兵阵地、指挥所等 20 余个目标进行炮击摧毁。1 月 6 日,步兵 2 营 4 连参加出击拔点的突击队及加强人员全部进入预定位置,第一突击队抽调 的12 名战士已于6日凌晨前潜入敌阵前进行潜伏。

1 月 7 日凌晨,全体人员各就各位。3 时 30 分,第一、二突击队分五批从 156 高地出发,于 6 时 25 分悄然进至 167 号高地 1 号区而未被敌军发觉。7 时整,东西两线炮兵万炮齐鸣,突击队员们伴随着隆隆炮声如猛虎般迅速跃起,直扑越军屯兵洞。仅仅 5 分钟时间,他们便封住了各屯兵洞口,成功控制表面阵地,随即展开搜剿打洞行动。然而,7 时 26 分,越军发起疯狂反扑,第一突击队伤亡惨重。关键时刻,第二突击队在炮兵火力的有力支援下,成功粉碎了越军的反扑。7 时 35 分,越军以猛烈的炮火覆盖 167 高地,致使我突击队与指挥所有线通信中断,无线电通信设备也遭到破坏。8 时 10 分,突击队基本完成对越军洞穴、工事的打、炸,转而进入洞内搜缴战利品,并做好抗敌反扑的准备。8 时 50 分,我军全歼守敌,奇袭战斗取得决定性胜利。

9 时 39 分,突击队奉命回撤,由于越军炮火封锁极为猛烈,回撤速度极其缓慢。在炮兵强大火力的全力支援下,直至下午 17 时 30 分,突击队才全部撤回 156 高地。“黑豹行动” 成功拔除了越军扎在我军阵地前的火力点 167 高地,打出了417团 “夜老虎” 的威风。在这次 战斗中,有 21 个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祖国的南疆。

1月9日,“美国之音”报道称:“1月7日,在中越边境爆发了自197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1月8日晚,河内广播电台报道称:“1月7日,中国军队向我边境地区发动了两个团规模的进攻……”随后,又改称是受到1个师规模的进攻!其实,我军出击拔点167高地的作战主力仅仅是417团4连。

在这场战斗中,我军步炮协同共毙敌 531 人,伤敌 462 人,俘敌 2 人,毁敌工事 205 个,火炮 31 门,机枪 35 挺,40 火箭筒 26 具,冲锋枪 30 支。缴获敌重机枪 1 挺,火箭筒 2 具,冲锋枪 5 支,手榴弹(手雷)28 枚,衣服 12 件,60 迫击炮 2 门,枪弹 100 余发。

战后,417 团 4 连被中央军委授予 “英雄四连” 荣誉称号,4 连排长马玉革荣立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授予 “战斗英雄” 荣誉称号,董永安烈士被成都军区授予 “钢铁战士” 荣誉称号并追记一等功,马占福、付志宏、李秋平等烈士被追记一等功,马升云、郭继额、宋飞、李国胜、王全有等人荣立一等功。

21位在“1.7”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是:“钢铁战士”董永安(甘肃文县);一等功臣马占福(青海大通);一等功臣郑武军(陕西西安);一等功臣刘志强(陕西延安);一等功臣徐 明(甘肃临泽);一等功臣付志宏(四川古蔺);一等功臣王新华(江苏南通);一等功臣袁 熙(甘肃庆阳);一等功臣李 斌(陕西西安);一等功臣严树军(江苏南通);一等功臣连开耀(陕西澄城);一等功臣师永军(陕西楡林);二等功臣徐开军(甘肃古浪);二等功臣包双全(甘肃迭部);二等功臣张榜群(陕西 洛南);二等功臣李秋平(甘肃文县);二等功臣张卫军(陕西西安);二等功臣 郗文华(甘肃兰州);二等功臣张文年(宁夏隆德);三等功臣周兆平。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