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中给出了四季的养生原则。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
冬季养生要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养生要领: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注意顾护阳气,着眼于一个“藏”字。
心理调节:应做到精神安静,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动,才能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这样便可做到“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也利于预防春温之病。
运动原则: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锻炼。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霾中锻炼。锻炼前做好准备活动,锻炼前后注意衣物的适当增减,不要穿湿衣服,预防感冒。
饮食原则:冬季饮食应当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此时脾胃机能每多旺盛,是营养物质积蓄的最佳时机,正合冬藏之意。
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
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春夏阳气生长,养生应当助养阳气;秋冬阳气收藏,养生要蓄养阴精。
四时养生应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经》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提出了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春夏阳气生长,养生应当助养阳气;秋冬阳气收藏,养生要蓄养阴精。
春夏秋冬四季是四时变化的表现,也是阴阳消长、寒暑更迭的标志。四季变化对自然界万物都有影响,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要顺应四时变化,养生也应当顺应四时。
具体做法如下:
(1)“春养生气”春天万物生发,应当早点起,调畅情志,愉悦精神,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
(2)“夏养长气”夏天万物生长繁荣茂盛,人应该晚睡早起,同时要调养心气,不要大怒生气。饮食方面要注意不要贪凉饮冷。
(3)“秋阳收气”秋天是肺气当令,容易燥,因此饮食方面要少吃辛辣的,多吃些酸甘的食物。同时起居方面应该早睡早起。
(4)“冬养藏气”冬天生机潜伏,人也应当顺应冬季闭藏的特点而“养藏”,起居应当早睡晚起,饮食方面要注意进补。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属阴。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顺应四时适环境,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也要保养阴气。
这就要求人们的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适时调理。如在作息上要“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就连蔬菜瓜果的食用也要顺应季节化。
春天,养生的方法:
1、多到户外,长养生机
踏青去。春暖花开,阳光灿烂,大地一片生机。经过了一个严冬的蛰藏,人们就应该多到公园,多到郊外,到高山、海边、河畔、旷野……去踏青、去春游、去放风筝、去呼吸新鲜空气。
我们一起做运动。可以选择骑车、快走、跑步、爬山、打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春天大自然的生机,长养人体的生气,激发人体生命活力,帮助人们走出严冬,融入到春天生机勃勃的状态中去。
2、摆脱春困,充满生气。
人体由冬寒进入春温,由“冬藏”转入“春生”,这样气血运行偏于外,可能导致心脑相对缺血,所以使人发困。
多平卧,免春困。因为平卧时,血就会充分流到肝内(“卧则血归于肝”),肝的气血充足、
气血条达,心脑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决。中医认为肝管理人体气血的分配,所以养好肝就可以耐受疲劳,春天就不会发困。
春茶提神。春茶是让人有生气的好饮料。
此外,人参炖鸡或黄芪炖肉,可以益气养肝,帮助我们走出春困低谷。
3、心情愉快,朝气蓬勃
拒绝抑郁,远离沉闷。冬天天气严寒、气候阴冷,人的心情容易沉闷、压抑;到了春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就应该拒绝抑郁,远离沉闷,使心情愉快起来。
朝气蓬勃。多和人说笑,多去赏花以悦目,心情就会愉快,才会有朝气,有朝气才有生气,五脏才有活力。
春天重在养阳。切莫错过春天养阳这一大好时机。
生命的火种——阳气。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天上没有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