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神”的魏忠贤:一个祸国殃民的宦官,有什么值得称颂的?

梨评历史 2024-07-05 06:27:39

这些年看过不少关于穿越明末的小说,这些小说无一例外,都将魏忠贤塑造为对大明忠心耿耿的良臣,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明能够延续。

当然作为小说演绎,这么写无可厚非,怪就怪在一些人当真了,认为如果魏忠贤还在,大明绝对不会亡,更讥讽崇祯昏聩,居然下令处死魏忠贤,让东林做大,最终走向崩溃。

绣春刀里的魏忠贤

说实话,我很纳闷居然还有人挺魏忠贤,要知道魏忠贤从始至终都没有干过什么实事,他本来就是一个烂赌鬼,卖妻卖女,过不下去才自我阉割入宫当太监的,所做作为,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只要肯为他干活,不管好坏,通通任用,导致天启一朝后期乌烟瘴气。

所以,这样的一个祸国殃民的宦官,有什么值得洗白的?有人说魏忠贤掌权几年,辽东大胜,就连辽饷都是充足的,是实打实的功劳,对于这个“功绩”,我会在后面说,看看这功劳他配不配。

与东林党的结怨

初入宫廷的魏忠贤,只不过是一个小太监,但民间生活的经历,让他知道,想要在宫内出人头地,必须巴结有权有势的人,靠巴结上司太监孙暹,成为一名管膳食的太监。

而在这个期间,又认识了另一个太监魏朝,二人拜了把子成为了兄弟,以期在宫内互相照应。

其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罢了

当时宫内太监是不能生火做饭,想要做饭只能请宫女帮忙,被称为“菜户”,而更进一步,就是“对食”,也就是字面意思,和宫女一起吃一起住,类似夫妻。

魏朝有个菜户叫客巴巴,她是皇孙朱由校的奶妈。

有道是“朋友妻不可欺”,魏忠贤知道客巴巴在朱由校面前的地位,如果能当上客巴巴的对食,就可以让她在朱由校面前美言几句,这好日子不就来了吗?因而魏忠贤费尽心思的讨好客巴巴。

魏忠贤毕竟是结过婚的人,也知道如何得到一个女人的欢心,而且还舍得花钱,客巴巴如何抵挡得过?就这样,客巴巴和魏忠贤成为了对食。至于魏朝?则被魏忠贤借机赶到了凤阳。

天启帝

随着朱由校的继位,客巴巴的地位也水涨船高,魏忠贤又害死提拔他的王安,最终于天启三年(1623年)成为了东厂提督。

虽然当了东厂提督,但魏忠贤依旧不满足,毕竟宫内想要出头的太监太多了,自己也是干掉王安上位的,因而必须在外朝找一个强大的靠山,找谁呢?自然是东林党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党争,东林脱瘾而出,基本摆平了其他派系,正打算施展拳脚,读书人向来贬低宦官,也没把魏忠贤放在眼里,而且多次弹劾魏忠贤不法之事,双方结怨颇深,既然不能成为朋友,那只能成为敌人了。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杨涟上疏二十四条大罪,弹劾魏忠贤,虽然又不少捏造的,但大部分都是真的,而后一大帮朝臣都在跟着弹劾,魏忠贤彻底吓坏了,连忙求救于客巴巴和天启。

东林八君子

此举正中天启下怀,说实话,天启一开始还挺信任东林党了,但东林党自以为掌控朝政,对天启阳奉阴违,天启偏偏没办法应对,毕竟他们都是清流出身,论口才,一百个天启也敌不过他们。

正好东林弹劾魏忠贤,让天启看到利用魏忠贤制衡东林的办法,于是有意偏袒魏忠贤,并且让魏忠贤拉拢斗争失败的其他派系和东林制衡。

天启本意是制衡朝堂,但没想到却让魏忠贤拥有了一层“铁布衫”,开始有恃无恐起来,而后更加肆无忌惮,开始疯狂报复东林党。

仅仅几个月,东林代表人物杨涟和左光斗就相继被削籍,而后逮捕了汪文言,好巧不巧,此前战败的熊廷弼想要找汪文言洗脱罪名,被魏忠贤抓住把柄。

靠汪文言之口,大肆诬陷,一大帮东林被迫下狱,而后又惨死其中,不管东林如何营救,如何弹劾,都无济于事。

这下子,东林党算是明白了,只要天启还在一天,魏忠贤就嚣张一天,为了自身前途,纷纷开始巴结起来。

魏忠贤之恶,人人争当九千岁干儿子

天启四年(1624年)末,算是魏忠贤真正掌权的时间,也是大明政坛最为颠倒黑白的时代。

本来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大太监,却被一帮大臣包装成圣人,所有人都为了私利而蝇营狗苟,给魏忠贤输送利益,而成就自己的利益,为了能和魏忠贤攀亲,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给魏忠贤输送利益,而成就自己的利益

比如兵部侍郎兼云贵总兵的张我续,整天盘算如何和魏忠贤攀上关系。

恰好家中一位姓魏的奴婢,和魏忠贤几乎没半点亲戚关系,但张我续却认为这是“机会”,于是休了妻子,娶了魏姓奴婢为正妻,公然以魏家姑爷自居。

至于大学士顾秉谦,这位更是重量级,已经七十多岁半截入土了,明着认魏忠贤为爹,老脸搁不住,于是就让自己儿子认魏忠贤做爷爷,拐弯抹角想要当魏忠贤儿子,最终成为内阁首辅。

而翰林院检讨冯铨,则在魏忠贤进香拜佛事后选择拜他,而后帮助魏忠贤残害东林一系,顺利进入了内阁,后来冯铨写了一本《三朝要典》,署了魏忠贤的名,值得一提的是冯铨当了贰臣,后面投降了清朝。

至于魏忠贤其他的干儿子、干孙子不计其数,都因魏忠贤扶摇直上。

更荒谬的是国子监监生陆万龄,他上奏天启,声称魏忠贤德才兼备,写《三朝要典》堪比孔子写《春秋》,可以配祀孔子,得到儒臣文官的门的支持,最终在国子监西侧建了魏忠贤祠。

一个读圣贤书的文人,居然让一个文盲宦官配祀孔子,可见天启后期,官员们的道德沦丧到了何种地步。

而后就是轰轰烈烈的给魏忠贤建立生祠运动,为什么要给他建生祠,就是为了拍马屁啊,马匹拍的好,就可以升官,如果不拍就被罢官,这可比误国误民罢官更直接,于是各地开始歌功颂德。

当然,生祠要建的大,建的好,各地不断攀比,然后又可以借机敛财,比如山东临清,为了修祠拆毁民房一万余间,什么样的祠堂需要一万余间房子面积?而后河南洛阳拆毁民房一万七千余间、浙江杭州则拆了两万三千余间。哪怕是在辽东的袁崇焕,都为魏忠贤设生祠以祭拜。

袁崇焕

在铺天盖地的建生祠的运动中,整个大明妖风弥漫,可以不拜祖先和父母,但必须拜魏忠贤,比如天津巡抚黄运泰,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趴向魏忠贤的泥塑像行五跪三叩礼。

当然你可以不拜,但要么被罢官,要么被杀,比如浙江学政黄汝亨,就叹息杭州西湖边的魏忠贤祠过于富丽堂皇,结果就被守卫祠堂的士卒乱棍打死,而遵化道耿如杞,则没有对魏忠贤像行礼,被逮捕入狱处死。

可以说魏忠贤掌权这几年,朝廷内外涌现一大帮无耻之徒,品质越恶劣的官员,就越容易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形成了类比驱逐的怪象。

至于国计民生?他们哪里顾得上?只会把乌纱帽放在第一位,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讨好魏忠贤,而不是黎民百姓。

这已经不是无耻了,而是对制度的破坏,对神器的滥用,千年以来的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被他抛弃了,所有的官员任免都是自己说了算,上到内阁首辅,下到六部尚书,都是他说了算,忤逆他的,直接罢官,顺从他的,则会升官。

制度的崩塌,影响更深

至于地方官员也是如此,一个个削尖了脑袋挤进魏忠贤阵营,这样的破坏是巨大的。

一栋房子倒塌了,压死多少人,大家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破坏,但一个制度对一个国家的破坏,大部分人一开始是没有切身体会的。

如果这么做的是一个皇帝,在后世要背负昏君骂名,但魏忠贤不需要,他不是皇帝,不需要负这个责任,他要做的就是如何稳固自己的地位。

就这样,魏忠贤驾着大明王朝这辆本来就摇摇晃晃的破马车在灭亡的悬崖一路狂奔。

辽东胜利和辽饷

有人说魏忠贤掌权期间,辽东大胜,是魏忠贤的功劳,但战争的胜利不是一蹴而就的。

自天启二年(1622年)广宁之战后,努尔哈赤就没有西进,这是为何呢?原来努尔哈赤在打算彻底融合汉人和女真人。

但汉人和女真人生活习惯长期不一样,贸然一起生活矛盾频繁,加上掌权的都是女真人,自然包庇女真人,不少汉人反抗此起彼伏,从辽西的大小凌河、义州、广宁到辽东,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搞得努尔哈赤焦头烂额,不得不阻止努尔哈赤的进一步对明攻势。

天启五年局势

因而在天启五年(1625年)之前,辽东局势还算平稳,而这个时期正是孙承宗代内阁首辅叶向高主持辽东事务,成功将战线推进了四百里,并修了锦州、宁远城。

但没想到孙承宗要见天启,让魏忠贤误以为要清君侧,毕竟是帝师,魏忠贤也是很怕的,很想除掉孙承宗,因而借柳河小败罢免了孙承宗,安排自己人高第担任蓟辽经略,但高第不想去,被魏忠贤赶鸭子上架。

到了辽东之后,高第直接命令全线撤退,尽撤关外之民,龟缩在山海关死守,期间被驱逐入关的百姓和浪费的资源不计其数:

乃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守具,尽驱屯兵入关,委弃米粟十余万,而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

但袁崇焕不退,反而打出了宁远大捷,魏忠贤借机给自己党羽升官加爵,而后又有宁锦大捷,这次魏忠贤将大功捞给自己,赶走了袁崇焕。

如果没有宁远城,没有孙承宗组建的关宁军,袁崇焕怎么会打赢,但打赢时间偏偏在魏忠贤掌权时间,就把功劳按在他的头上?

关宁军

至于辽饷充足,本来明末田赋就很高了,但杯水车薪,只能克扣其他边镇的军饷,拆东墙补西墙,而后又感觉不足,又向百姓搜刮。

当然这些钱又被魏忠贤以及党羽贪掉了不少,而且又要营造三大殿和生祠,又克扣九边经费,导致了边镇军饷状况恶化,这就是所谓的辽饷充足?

而说魏忠贤不贪的,根据《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前前后后赏赐魏忠贤几千公顷土地田产,这还不包括魏忠贤自己侵占的:

肃宁伯养瞻地土准照例从优给赐七百顷;

巡按直隶御史何廷枢查拨过肃宁伯魏良卿庄田,坐献县等县赡地七百顷,每岁额徵银二千一百两;

诏肃宁侯魏良卿照武定侯岁支禄米二千五百石,原给庄田七百顷外再加三百顷;

诏给魏良卿禄米,照魏国公事例,岁支五千石,所赐庄田再加一千顷以示眷酬

加授东安侯魏良栋为太子太保,并赐第宅,给银三万七千一百四十二两,禄米岁支二千五百石,本色一千七百五十石,折色七百五十石,择腴地一千顷为赡田——《明熹宗实录》

这些给的都是皇庄田,所有的赋税田租都归魏忠贤,而在魏忠贤一处房产中抄的近四万两白银,按照先例,内侍的银子抄出来给皇帝,外臣如崔呈秀的则上交国库,比如魏忠贤管家李永贞,一下子抄二十九万两白银。

魏忠贤还在,大明亡的更快

虽然我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钱,但从崇祯时期不停拿内帑出来,就可以看出数额了:

查庆陵曾发内帑百万,谨援例以请。帝允其半,给贮节慎库,命工部同巡视科道登记支销;

以户部库饷匮乏,免应借,借帑银十五万五千四百五十一两有奇;

前饷臣力争之而部臣承认每岁旧库帮支银四十五万两有奇;

谕户兵二部:以前发帑金五十万作何支销?令速查明具覆,以南御史刘飬粹疏也;

帝召廷臣对于平台,因许发帑十万以应军需;

壬辰借内帑十万两为关饷,仍令俟外觧到日照数补还——《崇祯长编》

这里已经超过一百万两了,更别说其他地方的钱了,可以说魏忠贤不算田产,光家产就有几百万之多,而魏忠贤得势和掌权仅仅只有几年而已。

所以这样的魏忠贤,如果留在崇祯一朝,大明岂不是亡的更快?

崇祯杀魏忠贤有错吗?没错,这样的一个权势滔天而于国无用的乱臣该杀。

但杀魏忠贤,不能用文官,而是让自己心腹太监去干掉魏忠贤,然后让他去接收魏忠贤死后的势力,继续制衡东林党,这才是最完美的方法,可惜崇祯也是被一帮文官忽悠瘸了,这才导致东林彻底做大。

3 阅读:15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