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3名干部醉酒后持枪离队,1人被杀,1人被俘,1人成开国中将

历史超快车道 2024-12-23 08:14:48

1938年,3名新四军干部受不了委屈,醉酒之后就持枪离队,打算返回延安。谁知途中,1人被杀,1人被俘,1人逃走后成了开国中将!

这三名干部分别是特务营长叶道志,特务营参谋徐长胜、补充营长陈五和,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有难言的苦衷。

全面抗战开始后,为了支持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由于编制有限,部队压缩,许多干部被降级留用。

叶道志、徐长胜和陈五和在红军中都是师级干部。叶道志早在1935年就已经担任了红30军89师师长,改编之后连降好几级,成为2支队4团副团长。

陈五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长征,在王树声的直接指挥下,一举拿下号称“插翅也难以飞过”的川陕要隘剑门关,如今却只能当个补充营长。

落差如此之大,三个人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特别是叶道志,他名为副团长,实则履行的是团政治委员的职责,经常需要与干部战士谈心交心。

叶道志是湖北人,而2支队4团的前身是活跃在福建一带的南方游击队,绝大部分干部战士都是福建人。那个年代还没有普通话一说,无论是谁都操着浓重的方言,因此叶道志与干部战士交流的时候,往往是大眼瞪小眼,彼此不知道对方在说着什么。

长此以往,叶道志在干部战士心中的威望急剧下降,他个人也非常苦恼,工作一筹莫展,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消极情绪,当众说了一些抱怨的话。

叶道志在副团长岗位上迟迟进入不了状态,上级一直命令,将其降职为特务营长。这下叶道志心中更加不平衡了,整天怨声载道,形成了恶性循环。

人郁闷久了,总要找一些发泄途径,叶道志与同为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徐长胜和陈五和关系好,经常相约一起喝酒,才发现原来大家的苦闷是一样的。

1938年7月的一天,三人喝的有些醉意,不知道谁提了一嘴:“我们的老战友,大部分都在延安,不如我们去那里?”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三人一拍即合,在血气方刚的年龄,一个大胆的计划随之出炉。三人在当天的后半夜,留下了一张纸条,上写“我们去延安了”,然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新四军治军极严,很快值班干部在查铺中发现了异常,将此事第一时间上报到了叶挺那里。叶挺勃然大怒,当场召集人员去追,并指示“一旦有反抗,当场击毙”。

没过多久,三人在一个树林中被追到。抓捕人员要将他们带回去,徐长胜大喊:“我们是去延安,又不是投靠国民党去,至于抓我们回去吗?”

不幸的是,这句直抒胸臆的话被理解成了“拒捕”,随着几声枪声,徐长胜倒在了血泊之中。叶道志与陈五和一看大事不好,立即卧倒、隐蔽,然后分头逃跑。

逃跑过程中叶道志崴了脚,被抓了回去。叶挺为了严明军纪,很快下令将其枪决。

新四军缺枪少弹,却接连处死了两名优秀干部,他们没有死在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的战场上,没有死在红军长征途中,也没有死于抗日的炮火中。

项英听闻此事后,认为叶挺做的非常不妥,两人为此还发生过激烈的争吵,这也成为两人关系不和的一个主要原因。

陈五和则幸运地逃过了抓捕,他化名为“陈康”,辗转多地后来到了陕北八路军129师的驻地。129师有很多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干部战士,见到昔日战友陈五和,大家都非常开心,纷纷帮助着为其证明身份,并向上级引荐。

得知前来投靠的陈康,就是大破剑门关的英雄,师首长喜出望外,当即予以重用。

陈五和在此后的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太岳军区第4分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3旅旅长、第2野战军13军副军长等重要职务。

对于两名同伴叶道志与徐长胜的遭遇,陈五和非常的痛心。陈五和发誓一定要在战场上多消灭敌人,一份算自己的,另外两份算叶道志与徐长胜的,因此在各次战斗中都身先士卒,成为吓破敌胆的一员虎将。

建国后,陈五和先后任第13军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省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陈五和并不满足于做“和平官”“和平将”,在云南任职期间,他克服艰难险阻,连日在荒郊野外奋战,探索出了在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带作战的路子和训练方法,受到军委、总部的肯定,并拍成教导片向全军推广。

1955年,在共和国的首次授衔中,陈五和被授予中将军衔。按照授衔的相关规定,参考叶道志与徐长胜的资历、战功等情况,如果两人也能够平安到达延安,估计授衔时也应该是中将,最次也是少将军衔。

2002年,陈五和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