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国系昔日“美国盟友”,在价值用尽后,是如何被美国肢解的?

宇全玩转过去 2024-11-06 02:59:25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苏联解体,东欧各原华约成员国也纷纷变色,世界的版图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苏联大厦轰然倒塌后,西方阵营又将矛头,转向了另一个“特殊”的东南欧国家——南斯拉夫。

说南斯拉夫“特殊”,是因为其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却同苏联和华约集团差异明显。其实自1948年起,由于苏南交恶的缘故,南斯拉夫就走上迥异于苏联的道路。对内,实施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向地方和工厂放权;对外,则大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对西方进行有限的开放。

由于地理位置靠近西欧,南斯拉夫很早就同西德、意大利、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往来。更重要的是,在1948年,南斯拉夫由于同苏联交恶,而被斯大林开除出情报局组织,国际处境顿时变得孤立。就在这时,美国出于遏制苏联的考量,便向南斯拉夫送来了“及时雨”。

苏南交恶后,1948年6月30日,美国国务院就出台《我国对南斯拉夫事件的态度》,确立了对南斯拉夫提供援助的基调。而随着苏南冲突的加剧,南斯拉夫也愈发倾向西方。1949~1953年,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美国同时向南斯拉夫放开了贷款和救灾援助,试图将南斯拉夫拉回“西方体系”。

在军事领域,美国也一度“慷慨”起来。1950年11月,美南两国签署“共同防御援助协定”,规定美国以援助南斯拉夫军队的名义提供物资,以维持其“抵御苏联威胁”的能力。此后,美国逐渐向南斯拉夫输送军事技术,乃至现成的军事装备。仅1951年,美国就交付127架P-47战斗机。

伴随着技术和装备而来的,是可观的军援款项。据统计,1952年,美国对南军援为15亿美元,1953年为5亿美元。在此情况下,南斯拉夫军队27个步兵师中有8个师获得重新武装。一直到应1957年南斯拉夫的请求,美国和北约的这波援助才告一段落。

进入60年代以后,美南关系虽然稍稍降温,但仍保持着广泛的合作。70~80年代时期,每年有600万西方游客进入南斯拉夫,给南斯拉夫带来大量外汇。而出于遏制苏联势力扩张的需求,西方国家也始终和南斯拉夫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直到90年代初苏东剧变。

可以说,纵观冷战历史,美国和南斯拉夫在某种程度上是“盟友”关系,双方间的军事对峙,也并非全是剑拔弩张。甚至,南斯拉夫对西方的倾向,要比它对苏联的倾向还要强烈一点点。那么,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面对这个曾经往来密切的“盟友”,美国为何仍旧痛下杀手、将南斯拉夫肢解?

其实,这应了那句古话:君子无罪,怀璧其罪。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变了,国家间的利益关系变了。失去了苏联这个“共同的敌人”,美国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就由原本的“合作”变成了“敌对”。而这时的南斯拉夫,已经成为北约势力东扩路上的“绊脚石”,当然会被美国排斥。

当然更重要的,是国家制度的差异。南斯拉夫虽然和西方贸易频繁,但本质仍是社会主义制度。美国将这座“巴尔干最后的布尔什维克堡垒”视为异己,意图将其变成附庸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权,从而纳入自己主导的国际秩序体系。一个完整的南斯拉夫,已经不再符合美国的利益。

面对美西方的打压,南斯拉夫自然是反抗的。可是此时其经济衰退、内部矛盾激化、国力大大衰落,根本无力自保。美国遂高举“人权”、“自由”的幌子,利用南斯拉夫的民族宗教矛盾,通过拉拢分离势力的手段,煽动南斯拉夫各民族间的内战,最终从内部瓦解南斯拉夫。

于是乎,曾经繁荣一时的南斯拉夫国家,沦为任美国宰割的羔羊,在90年代末彻底成为了历史。纵观南斯拉夫的悲剧,我们还可以得出另一个道理: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也没有永恒的敌对,只有永恒的利益。

参考资料:《南斯拉夫的兴亡》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