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前,崇祯曾两次向上天叩问国运,天意如何?

红小岩谈古论今 2022-08-25 11:22:16

要说一个王朝从诞生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它什么时候完结,知道谁是这个王朝的末代皇帝,这谁会相信呢?!可相关的历史传说,却传得有板有眼,让人不得不信。

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问过辅佐他成就帝业的谋臣刘伯温:“天下之事若何?朱家天下长享否?”

刘伯温回答:“我皇万子万孙,何须问哉!”

当时刘伯温去见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正在吃烧饼,刘伯温这个回答让朱元璋以为是恭维话,毕竟历史上哪有什么万世永昌的王朝呢?于是朱元璋说:“虽然,自古兴亡原有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

古人都相信天命,知道天意不可违,即便朱元璋是皇帝也不例外,于是随后君臣两人一连串的问答,形成了今人所知的著名预言《烧饼歌》。

“万子万孙”真是刘伯温恭维朱元璋的吗?还是暗藏玄机呢?

话说到了明朝末年,各种灾害频发,异象频频。万历皇帝明神宗驾崩后,太子朱常洛继位,是为明光宗。朱常洛本想有所作为,然而此时明光宗的异母弟弟——福王朱常洵的生母郑贵妃,为讨明光宗欢心,献上八个美女。

结果朱常洛在位十天就因与美女们厮混而生病,御药房提督太监进以泻药,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了前后二红丸,终致在位不足三十天的朱常洛突然死亡。

1620年明光宗长子朱由校匆匆登基为帝,继位时朱由校年仅十六岁,即明熹宗。因为朱由校的父亲不被祖父神宗喜爱,因此也没有给他安排过正规的皇家教育,导致朱由校根本不懂如何治国,所以继位后由孙承宗以左庶子的身份充当日讲官给朱由校讲课。

这一时期,明朝内部权力倾轧,大太监魏忠贤和皇帝的乳母客氏,与他们拉拢的非东林党人结成阉党,与东林党人爆发激烈的党争。外部,明神宗末期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就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大金,并称大汗,史称后金,与明朝分庭抗礼。然后从1618年开始,努尔哈赤就入侵明朝,后来进占辽沈地区,获得了大片土地。1625年,努尔哈赤还将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1626年,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同年去世。

努尔哈赤兵败去世,但他遗留下来的后金却愈发壮大,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

《明季北略》的作者计六奇曾经听他父亲说:“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华山道士,道士说:江右的张真人在北都建坛作法,在坛下跪了很久,见天上的各位神仙都不在,只有关圣一个人在守着天门。真人就问他:各位神仙都去哪了?关圣说:现在有新的天子出世,各位神仙都下界去拥护他了。真人问:那您为什么不去呢?关圣说:我受明朝的厚恩,所以我没有去。”

那个时候还是神宗万历末年,大明还安定,后金还只祸乱关外,想入关无异于登天,所以没人相信这话,可等到了清朝,人们才知道这话应验了。

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后,由于没有子嗣,其异母弟弟朱由检受遗命登基,朱由检登基时不满十八岁,第二年改元崇祯。虽然崇祯帝有性格上的弱点,但他确实是勤政自律,不沉溺于声色,殚心竭虑为政治国。

相传,崇祯登基以后,每年都要在宫中举办召仙,或召将仪式,叩问来年的国运,没有一次不回应的。

以前每次都是一召即来,这一次则是等了很长时间。最后武帝才下临,乩批写道:“天将俱已降生人间,无可应召者。”

崇祯再拜,叩问这些天将降生,是要做什么呢?是不是还有未降生的呢?

得到的乩批写道:“只有汉寿亭侯(关羽)受大明厚恩,不忍下降。”

写完后就寂静无声,再问什么也不回应了。从后来历史来看,或许这些天将都顺天意降生到“大清”去了。

乩批中为什么说汉寿亭侯关羽受明朝厚恩呢?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七年就在南京鸡笼山建了关公庙,大明对于关羽的祭祀是非常隆重的,每年除了南京太常寺的官祭,还有五次应天府的官祭。

明成祖永乐年间,永乐大帝又命人建了汉寿亭侯关公庙;明宪宗成化十三年,朝廷又在宛平县东边建了关公庙,这两处朝廷每年都让派太常寺进行盛大的官祭。怪不得乩批中说汉寿亭侯关羽受明朝厚恩。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这天起了大风霾,房屋摇晃,扬沙四起,昏暗得咫尺不见人影。

崇祯又叩问来年的国运,乩曰:“风从干起,主暴兵至城破。”

当时凤阳守陵人谷国珍奏报发生了地震。也就在正月初一这一天,闯王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

此时的崇祯因风霾、地震之事,脸上带有忧虑之色,于是沐浴焚香,拜天,心里默默祷告说:“方今天下大乱,欲求真仙下降,直言朕之江山得失,不必隐秘。”

得到的降乩说:“帝问天下事,官贪吏要钱,八方七处乱,十爨九无烟。黎民苦中苦,乾坤颠倒颠。干戈从此起,休想太平年。”

崇祯见到此诗,默然不悦,伫立良久,可真是欲哭无泪,他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或者是该做点什么。似乎一切都已注定,不可逆转。

果然,同年三月十八日晚,李自成军入城,十九日拂晓,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终结。这也应了刘伯温所说的“万子万孙”,朱元璋的江山传到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洛,再到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帝,大明江山果然终结在“万子万孙”手中。

不管历史怎么评价,那是人的评价。而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兴衰,朝代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后人对崇祯的评价如何,明朝的灭亡是一定的,上天只不过选定了崇祯来演亡国之君这个角色,而不是要崇祯挽回明朝灭亡的命运。这悠悠万古事,谁能说得清呢?谁又能从不断兴衰的朝代命运中看出生命循环的端倪,从而吸取正面教训呢?

(完)

0 阅读:3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