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2岁任市委书记,58岁升省委书记,离任当天仍在高谈“反腐”

江卿曻 2024-12-13 09:10:01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在中国的政坛当中,有着一位“铁手腕”,他的一生都在和“腐败”作斗争。不管是从陕西省委副书记还是山西省委书记,在任职期间尽职尽责。

他不做面子功夫,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了让任职当地百姓不再受苦,不管是山西的煤炭行业安全生态,还是最后掀起了“史上最严”的反腐风暴。

甚至在最后离任当天,仍然在谈“反腐”的问题,这个人就是袁纯清,那么他究竟如何做到如此地步,在他的从政之路上又有着哪些成就呢?

坚定的共产党员袁纯清

袁纯清1952年出生于湖南汉寿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童年时期的贫困生活,为他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穷,是我对家乡最初的记忆,但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的生活,造就了我吃苦耐劳的品格。”多年后,已成长为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袁纯清,仍对记者这样感慨。

1971年,就在这一年,年仅19岁的袁纯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是凭着这股为民造福的赤诚初心,袁纯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奋斗、默默奉献。

无论是在共青团还是在纪检战线,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朴实无华的话语,彰显了袁纯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境界。

2001年,袁纯清从中央纪委调任陕西省委副书记,面对新的岗位,袁纯清没有丝毫的犹豫。

然而基层工作的种种困难,远非这位“新官”想象的那般简单,他深知,只有沉下心来,倾听群众呼声,才能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于是他走街串巷、访贫问苦,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口碑。

“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但同时还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袁纯清常这样告诫身边的年轻干部,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然而对这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2006年,已在陕西工作了五年的袁纯清,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西安市委书记,面对新的岗位,他没有丝毫的畏难情绪。

上任伊始,袁纯清便马不停蹄地调研走访,了解民情民意,在走访中,他深切地感受到,制约西安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就是环境污染。

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对污染问题熟视无睹,甚至助纣为虐,看着满目疮痍的生态,绝望中的百姓,袁纯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发展与民生,如何平衡?GDP与环保,又该如何取舍?

对污染企业的违法行为,绝不能姑息纵容!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必须坚决亮剑!然而他即将面临的,是怎样一场殊死搏斗?

铁腕治污

2006年,袁纯清出任陕西代省长,他深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为民众谋幸福,就要敢于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在调研中,他走遍陕西的城乡,倾听百姓心声,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事件,如一把把利剑刺痛着这位省长的心。

在陕西,一些污染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肆意排污,河水变黑变臭,庄稼颗粒无收,群众怨声载道。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调研归来,袁纯清铿锵有力的话语掷地有声,他旋即在全省部署环保整治行动,并亲自挂帅督战,向污染宣战。

但现实远非想象般简单,环保整治“利剑”高悬,触动了一些地方的利益格局,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袁纯清没有丝毫退缩。

功夫不负有心人,污染治理渐见成效,一批污染企业被关停取缔,一批污染项目被叫停搬迁,饱受污染折磨的群众终于喝上了干净水,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

不过这并非终点,2009年,在陕西凤翔县,一起血铅超标事件再次验证了袁纯清反污染治理的决心。

凤翔县的一家大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长期违规排放含铅废水,导致周边群众血铅严重超标,数百儿童不同程度受到毒害,事件一经曝光,举国震惊。

作为省委副书记,袁纯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安抚受害群众,并要求彻查污染源、严惩涉事企业。

面对当地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挠,袁纯清毫不妥协,在他的铁腕整治下,涉事企业被责令关停,多名失职渎职干部受到严厉问责。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袁纯清用行动践行了这句承诺如果说,陕西的环保治理成为袁纯清政绩的闪光点,那么调任山西后,他在反腐倡廉、强化安全生产上的壮举更令世人瞩目。

这块中国的能源重地,煤炭资源丰富,却是安全事故的“重灾区”,多年来,山西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

党风廉政建设缺失,煤矿开采中安全隐患频发,成为制约山西发展的“紧箍咒”,如何打破这一僵局?

是什么让袁纯清在接过这副看似难以“啃下”的“硬骨头”时仍充满斗志?他又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根治山西的顽疾?

反腐治本

2010年,一纸调令,袁纯清从陕西跨入山西,担任省委书记,面对这块改革发展的“硬骨头”,袁纯清深感责任重大。

他也知晓,山西虽然煤储量丰富,但多年来,因为诸多因素掣肘,煤炭资源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富民强省的优势。

非法开采、超能力生产、安全措施缺失等诸多顽疾,如同梗阻在咽喉的鱼刺,成为山西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

初到山西,袁纯清刚刚坐稳办公椅,一起重大煤矿透水事故就让这位新任书记坐不住了,事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靴子沾满煤渣,衣服被汗水浸透。

在随后的调研中,袁纯清揪住了问题的“七寸”,他发现,山西一些地方政府和国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漠视,管理水平低下,再加上一些不法商人与监管者勾结,使得违法违规成为行业“潜规则”。

权力寻租与地方保护主义的结合,让安全监管流于形式,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地方官员竟将采矿权当作发财的筹码,将百姓生命安全视同儿戏。

触目惊心的现实,敲响了袁纯清反腐倡廉的警钟,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侥幸,腐败问题,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说到做到,袁纯清在煤炭领域掀起了反腐“风暴”,铁面无私,动真碰硬,仅2011年就查处1300多名党政干部和国企负责人。

腐败分子被一批批清除,矿难隐患被一个个排查,安全生产的堤坝越筑越牢,在打虎拍蝇的同时,袁纯清深知,反腐倡廉必须标本兼治,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他着眼于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煤矿透水事故防治、瓦斯治理、职业病防治、应急救援,一项项制度密集出台,织密织牢了安全生产的防护网。

对于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他及时提拔重用;对于作风不实、欺上瞒下的两面派,他坚决调整不适宜的职务,绝不含糊。

大胆启用,坚决调整,就是要用“踢球法”打造一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山西铁军。

毕其功于一役,攻其坚于积年,在袁纯清的铁腕治理下,山西煤炭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1年矿难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8.4%,2012年下降45.2%,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无数矿工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任期内,无论是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还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处处闪耀着这位“改革先锋”敢为人先的勇气与智慧。

2014年8月,袁纯清又被任命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结语

从平凡走向伟大,袁纯清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贯穿于从政生涯始终,在砥砺奋进的征途中不断磨砺、日臻完善。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就会迷失方向,没有一心为民、践行宗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就会缺乏动力。

参考文章

环球网 2014-09-02 《袁纯清调离当日发文章:反腐取决“一把手”》的报道

CCTV.com 2008年03月04日 《袁纯清》的报道

山西日报 2014-03-29《袁纯清:以铁的手腕反腐败以钢的韧劲干事情》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4 阅读:4067
评论列表
  • 2024-12-15 22:01

    好官[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