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军入侵波兰,二次大战爆发。波兰军虽英勇奋战,仍无法对抗优势的德军。9月17日,斯大林趁波兰即将败亡之际,挥军开入波兰东部,与希特勒共同瓜分波兰。接下来,斯大林将注意力转向北方的芬兰。
11月,苏联要求芬兰将两国的国界向芬兰方向后移25公里,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30年,以供苏联海军在此兴建海军基地。作为补偿,苏联将提供芬兰大片卡累利阿的荒原。这项提议被芬兰人讥笑为“用两磅泥土换一磅黄金”,并断然拒绝。苏联立刻在芬兰边境集结重兵,摆出威胁姿态。
苏军轻敌未准备抗寒装备11月26日,苏联自导自演了炮击俄罗斯城镇迈尼拉的事件,谎称是芬兰所为。苏联要求芬兰道歉,并将军队撤至边境25公里以外。芬兰则否认实施炮击,并对苏联的要求严正拒绝。4天后,45万苏联苏军越过边境,展开入侵行动。迎战苏联苏军的是芬兰小规模的国防军,开战之初只有18万人,仅拥有30辆战车与130架战机。
相对而言,苏军的总兵力达到100万人,拥有6541辆各式战车与3800架战机。即便芬兰军经过全面动员,仍在各方面数量上处于劣势。芬兰部队在曼纳海姆元帅的指挥下,坚守横跨卡累利阿地峡的一条战线,号称“曼纳海姆防线”。这条坚固的防线起于芬兰湾,止于拉多加湖。在接下来的数月中,两军在此展开一连串激烈的战斗。除了曼纳海姆防线,芬兰军队也大规模向北调动,以阻挡其他战线上苏军的入侵。苏联苏军由经验丰富的梅列茨科夫元帅指挥,然而由于1937年,斯大林展开的“大清洗”血腥整肃,大量中高阶将领遭到杀戮,致使苏军中高阶部队的指挥能力严重削弱。更让苏联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们根本未预期会遇到芬军猛烈的抵抗。由于轻敌,苏军甚至没有为部队准备冬季被服与抗寒装备。苏联苏军一贯以团级兵力展开攻击。芬兰军利用对当地环境的熟悉优势,结合雪地伪装服与滑雪屐的巧妙运用,给苏联人造成了惊人的伤亡。身着棕灰色制服的苏军士兵,在雪原上显得十分显眼,成为芬兰机枪手和狙击手的明显目标。芬兰军的席摩·海赫下士创下了500余次成功击杀的纪录,成为本次战争中最卓越的狙击手。
芬军特殊战术,摧毁装甲车由于芬兰军在装甲战力方面居于劣势,他们开发出专门用来对付苏联战车的特殊战术。通常以4人为一组,利用森林环境进行伏击。当苏军战车通过时,便用一根圆木堵塞战车的履带以阻止其前进,随后投掷被称为“莫洛托夫鸡尾酒”的燃烧瓶,引爆其油箱。使用这种战术,芬兰人成功摧毁了2000余辆苏联装甲车。
芬兰部队最擅长的打法是所谓的“莫提战术”,即快速移动的轻步兵迅速分割包围孤军深入的敌军部队,然后逐一消灭。整个12月份,芬兰有效阻挡苏军的攻势,然而更辉煌的胜利发生于1940年1月。芬兰军第9师在希拉斯沃上校的指挥下,于索穆萨尔米附近的拉提公路上,成功将突进中的敌方纵队分割成小股,然后逐一歼灭。第9师以寡击众,以6000人攻击1万4000人的敌军,并至少对苏军造成5倍于己的损失。斯大林对苏联苏军迟迟未能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感到震怒,于1月7日,以铁木辛哥元帅取代了主帅梅列茨科夫。铁木辛哥首先着手重整苏联苏军部队,并于2月1日,发动大规模攻势,攻击曼纳海姆防线,以及哈贾拉赫蒂和穆拉湖周边地区。经过5日的奋战,芬兰军击退来犯之敌。2月6日,铁木辛哥转移攻击重点,向西卡累利阿展开进攻,但仍遭遇类似的命运。直到2月11日,苏军才在多个地点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尽管芬兰军英勇奋战,但弹药供给经过2个多月的激战,消耗殆尽,曼纳海姆不得不于14日,将部队撤至新的防线。此时,英法盟国以对抗纳粹德国的战略为着眼,正研拟派遣13万5000名部队救援芬兰的计划。这个消息让芬兰人民看见继续抗敌的一线希望。由于盟国远征军欲抵达芬兰,势必将穿过挪威与瑞典境内。借由这样的部队调动,盟国能够将兵力推进至向德国供应铁矿砂的瑞典。希特勒听闻盟军将用兵于北欧的计划后,公开表示,一旦盟军进入瑞典,德国必将有所行动。战事在整个2月中持续恶化,芬兰人于26日撤退至芬兰第二大城维堡(Viipuri)。3月2日,盟国正式向挪威和瑞典请求过境权,但两国都因顾虑德国的威胁而拒绝请求。鉴于外来军援确定落空,而苏联苏军已兵临维堡城下,芬兰不得已于3月6日,派出一支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展开结束战争的谈判。
芬兰割让领土,苏军伤亡惨重经过数日的谈判,双方于3月12日,签订了一项停战协定。根据莫斯科和约的条款,芬兰割让了整个卡累利阿半岛、萨拉的一部分,以及波罗的海上的4座小岛,并被迫租借了汉科半岛。割让的土地中包括维堡市,以及芬兰大部分的工业化地区,这些地区含有全国12%的人口。割让区的人民可以选择迁移至芬兰境内,或留下来成为苏联公民。
冬季战争对苏联来说,是一场代价高昂的惨胜。苏军共有12万6875人阵亡或失踪,26万4908人负伤,5600人被俘。物资方面损失约2268辆各式战甲车。芬兰人的伤亡人数为2万6662人阵亡、3万9886人负伤。苏军在冬季战争中的拙劣表现被希特勒看在眼里,因此确信一旦与苏联发生武装冲突,德军将能够轻易击败这支大而无当的苏军。这一看法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作战”中得到印证。此时,芬兰人在不结盟的前提下,与德国人并肩作战,共同对抗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