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看看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就明白了。他们聚在一起,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人生观。他们都认为人最开始来自虚无,然后无中生有,有了这个形体,但这个形体只是暂时的,最终还会归于虚无。如果能认识到死生存亡为一体,那么就可以成为他们的道友了。后来,子舆和子来生病,子祀和子犁分别去看望他们,庄子在他们的交谈中诠释了,什么是死生存亡为一体。
子舆有病,子祀去看望,见到后不禁感叹,“伟哉,造化将你变化成了这个模样啊。”子舆什么模样呢?弯腰驼背,肩高于顶。他听见子祀这么说,就拖拽着有病的身体,到井边照照看,然后像跟自己无关一样,安然自得的说到:“是啊,造物主何以将我变化为此。”
子祀紧接着问子舆,他讨厌现在的自己吗?子舆回答,不就是死吗?有什么可怕!死生本就如昼夜,天地尚不能阻挡黑夜的到来,我又何须耗费精力害怕死亡呢。他并不厌恶变化,反而顺从变化,不受形体所系。他只以形体为车轮,以精神为战马,驰骋四海,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
再说说子来生病的故事。顺便提一下,子舆好像是一个人,而子来是有老婆的。他生病了,子犁去看他,见到他的妻子围着子来在哭泣,子犁呵斥他的妻子不要哭,人之死乃是自然变化,干嘛要害怕他。
然后,子犁倚着窗户,跟子来说:“造物者多么伟大,这是要将你送到哪里啊?你会变成什么呢?会是一块老鼠肝吗?或是一节虫子臂呢?”子来回答甚是潇洒,他说自己并不期待成为什么,天地为一大熔炉,自己如果对造物者祈求,那只会被认为是不祥之人了,就像是冶炼的金属跳起来跟工匠说,他要成为莫邪剑一样。
子来认为生死乃是自然变化,善为生者,亦善为死也,他只是听从造化,就像是孩子听从父母一样。像是苏轼那首诗描述的状态一样,“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子来已然达到清心寡欲,超然无我了。
我是两不相伤蜻蜓点水 润物无声拈花微笑 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