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从工农兵中各提拔一人,两人担任副总理,一人官至正国级

独家故事 2024-10-12 20:22:55

众所周知,毛主席晚年提拔了不少“工农兵”出身的年轻干部,其中有三人是典型的“工农兵”代表,一人是农民出身的陈永贵,一人是工人出身的吴桂贤,还有一人是当过兵的王洪文,那么他们后来发展如何呢?

许多人至今仍记得陈永贵,他被誉为“农民副总理”,陈永贵和“大寨”紧密联系在一起。陈永贵是山西昔阳县人,因逃荒避难到了昔阳县大寨村,新中国建立后他才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大寨村的地理环境并不好,利于耕种的田地并不多,粮食产量也不高,陈永贵是一个农田能手,他在大寨搞梯田改造,如此一来利于灌溉,粮食产量也大大提高了,此后陈永贵在昔阳县的名气越来越大。

陈永贵带领村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精神受到赞扬,他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山西乃至全国,毛主席得知后亲笔写下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标语,陈永贵也因此受到重用,从一个农民走上了领导岗位。

1975年1月,陈永贵被任命为副总理,负责农业方面的工作,当时和陈永贵一起出任副总理的还有女纺织工吴桂贤。当时优秀的纺织女工很多,吴桂贤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她是陕咸阳西北国棉一厂的女工。

吴桂贤是河南巩县人,她出生在一个穷苦之家,1951年,她进入了西北国棉厂当女工,她工作勤劳踏实,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模范,后来成为了纺织系统的模范代表,逐渐进入了领导岗位。

陈永贵和吴桂贤都是从基层走上来的副总理,他们虽然担任了副总理的职务,但是没有职位工资,陈永贵的工资仍是按照大寨的工分兑换成钱,每个月是45元,组织上再补贴他36元生活费。

吴桂贤则依旧是领取在棉厂的工资,每个月是67元2角,陈永贵和吴桂贤的工资都只能维持他们在北京的基本开支,他们两人都十分节俭,以吴桂贤为例,她在开会时只喝白开水,舍不得多花1角钱的茶叶钱。

1977年9月,吴桂贤主动提出辞去副总理的职务,希望能调回西北国棉一厂工作,吴桂贤的请求得到了大会的批准,此后她长期在纺织系统工作,一直到1994年退休,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陈永贵担任副总理的时间较长一些,他一直到1980年9月提出辞去副总理的职务,得到了大会的批准,后来他到北京东郊的农场担任过顾问,于1986年3月26日病逝,享年72岁。

第三位“工农兵”出身的年轻干部就是王洪文,他出生在吉林长春的一个穷苦农家,解放前当过放牛娃,新中国建立后王洪文一家人才过上好日子,1950年,16岁的王洪文报名参军了。

王洪文参加过抗美援朝,这是他一段拿得出手的经历,复员后的王洪文被安排到了上海第17棉纺厂当工人,在当时的环境下,王洪文被打造成为具有“工农兵”结合的优势,加上他比较年轻,因此他担任的职务比较高。

1973年8月,王洪文当选为副主席,还担任了政治局的常委,成为了正国级的干部。然而王洪文却不满足于此,他因参与了阴谋活动,在1976年10月被隔离审查,后经审判被判处无期徒刑,于1992年在狱中病逝,终年58岁。

1 阅读: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