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图纸,也造不出汽车发动机?日企引以为傲的行业被国产超越了

明月清风伴我行 2024-12-10 10:51:46

曾几何时,日本汽车发动机技术与美国芯片、荷兰光刻机被民间并称为,中国人难以触摸的“三大尖端技术”。

甚至,有日本专家不无羞辱的嘲讽,就算是中国人拿到了设计图纸,也造不出汽车发动机来。

只不过,如今时光荏苒,曾经日本人最引以为傲的行业,却正面临着来自中国车企的绝杀。

日本发动机的辉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世界许多国家还在为基础工业而奋斗时,日本已经率先进入汽车革命时代。

他们发展出了,先进的发动机和工程制造技术,并将这种领先优势,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初。

众所周知,日系发动机以其卓越的燃油效率和耐用性著称。

2016年,当大多数汽车的热效率,还在33%~37%之间徘徊时,日系车就已经做到了40%。

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油量,日系车能跑更远的距离。

在当时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这一优势让日系车在全球市场上,占尽先机。

"买车就买丰田车,一车可以传三代"这句流传甚广的俗语,正是对日系车耐用性的生动写照。

事实上,日系车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也早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深深植根于全球消费者的心中。

真正分下来的话,日本对发动机技术的垄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特殊材料应用、核心零配件垄断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日本发动机通常采用,"一体式"无缝连接技术。

许多核心零配件都被日本所垄断,且使用了稀有材料和特殊金属,其制造工艺难以复制,也一直都是日本车企严守的秘密。

更重要的是,日本汽车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这个体系不仅包括大型汽车制造商,还包括数以万计的中小型零部件供应商。

这种紧密协作的产业链,让日本汽车在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在巅峰时期,日系车企甚至扬言,给中国30年,中国都无法造出一台像样的发动机。

而这种自信不仅来源于,他们的技术优势,更源于他们对自身产业体系的绝对信心。

中国汽车的艰难追赶

相比之下,中国汽车产业的起步,可谓晚了一大步。

1978年,当中国开始大批量发展汽车技术时,日本的工业生产流程已经遥遥领先。且长期以来,日本为了巩固优势地位,一直对中国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

自2010年至2023年,日本一共申请了7.3万个发动机专利。即便中国抱着学习的态度,日本企业也不肯教授一丝一毫,想用他们的技术必须要负担高额的成本。

为了突破技术壁垒,中国车企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通过收购外国车企来获取技术。就比如,2009年吉利以27亿元收购沃尔沃,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要知道,当时整个吉利集团一年的盈利,才只有13亿元。这种大手笔的投资,也显示了中国车企突破技术壁垒的决心。

另一方面,国内车企也在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

我们意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多年来,中国车企在发动机技术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实质上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体现在技术指标上,更重要的是,它们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就像是,吉利雷神发动机的燃油效率达到46.1%,超过了日系八大车企联合研发的45%目标。

它意味着中国车企在发动机效率方面,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了全球领先者。

而比亚迪五代DM-i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达到46.06%,百公里油耗仅两升多,最高续航更是突破了两千公里。

还有,东风马赫电混发动机,最高热效率45.18%;奇瑞鲲鹏C-DM发动机,最高热效率44.5%;红旗4GB20TD,最高热效率44.3%。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多家车企在发动机技术上,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发动机出口日本的案例。

2024年,日本川崎重工签约采购奇瑞SQR372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高效、低噪、低油耗、耐久等指标都颇为过硬。

事实上在2013年,奇瑞汽车就开始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出口发动机。截至目前,奇瑞发动机已经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累计出口量高达120万台。

这一事件无疑是中国发动机技术,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里程碑。

它不仅证明了中国发动机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日本在发动机技术上的垄断地位。

日系车企的困境与应对

中国车企迅速崛起的挑战,是日本车企始料未及的。但更让日本人担心的还是,2024年6月爆出的,日本车企大规模销量造假丑闻。

这件事被爆出后,可以说是严重打击了日系车的信誉,也让消费者对日系车的质量,真正产生了怀疑。

根据《每日新闻经济新闻》报道,日本超过五家车企,涉及38种车型,累计500万销量涉嫌造假,其中就包括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等知名品牌。

另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日系车企明显落后于中国和美国企业。

尽管丰田等企业在混合动力技术上有所建树,但在纯电动车领域,他们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当然了,面对这种局面,日系车企也在积极寻求突破。

他们一方面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提升传统燃油车的性能。然而,要在短时间内扭转局面,对日系车企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车企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中国车企也果断抓住这一机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为整个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中国车企也不忘继续提升燃油车技术,以应对不同市场的需求。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让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和技术积累的深化,中国车企有望在更多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不仅是发动机技术,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中国车企也在积极布局,力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从"拿到图纸也造不出发动机"到出口日本,中国汽车产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实力。

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技术角力,不仅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只有持续投入、勇于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

中国车企能否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日本车企又将如何应对?这场激烈的竞争仍在继续,让我们拭目以待。无论如何,可以确定的是,这场竞争最终的受益者,必将是全球的消费者。

因为竞争带来进步,进步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也在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

参考资料

[1]每日经济新闻《多家日本车企巨头造假被查,涉及超500万辆车!32款车型停产,三家“一把手”鞠躬:真的很抱歉》20240610

[2]参考消息《超越日本!中国成最大汽车出口国》20240131

[3]界面新闻《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领先日本》202408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