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列装歼-20的作战部队,不是“王海大队”,而是中国空军训练改革的先锋队

世界的多重视角 2024-09-23 17:21:17

很多人都以为,“王海大队”所在的空军某部,是第一支换装歼-20的作战部队。不过前几天《淬火》宣传片里却披露一个细节,第一支换装歼-20的作战部队是空军的飞训中心。

这是飞训中心的讲述词

画面里的歼-20,来自中国空军飞行试验训练中心(简称飞训中心)。这个单位是在1987年基于原第11航校成立的,专门负责部队飞行技术和战术研究、技术骨干集训、新机理论教学、新装备鉴定试验等任务,是中国空军首个专业执行此类任务的单位。所以,宣传片里飞行员也提到了,他们的任务就是战法和训练的引领和创新。

那么,上面那些文绉绉的“八股”是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一架战机研发出来后,需要试飞通过,才能交给部队。不过,试飞只是为了确定战机的设计合格了,能达到既定的技术指标。交给部队后,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发挥战斗力。在飞训中心建立之前,中国空军的新战机基础训练、战术训练,都由各部队自行解决。大部分时候就是根据厂家给的飞行手册,自行编写训练大纲。因为不同部队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种非标准化、规范化的训练模式很容易造成各部战斗力差异太大。而且部队花太多精力用于摸索飞机的性能,不利于快速形成战斗力,又无法充分发挥战机的性能。在这之前,虽然也会有部分单位专门承担类似的职责,比如原空军第11航校,就经常承担新飞机的试验飞行任务。当初的歼-8白,就是先生产了8架给该航校试用,以评估飞机的性能。但是这毕竟不是形成条文的做法,没有制度化。比如更早的时候,强-5生产出来,就是给了空5师和海航4师这种一线部队试用。

强-5试生产型,机头还有航炮开口

进入到80年代末期,中国空军跟欧美接触后发现,当下落后的不仅仅是装备,还有训练体制,后者更能影响战斗力的生成。

作为训练体制改革的一部分,飞训中心在原第11航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成立这个中心的目的,就是要集中优秀飞行员进行新飞机、新装备的试飞试验。并且还要对高难度课目和新技术、战术进行试飞研究论证。将飞行结果形成规范化的手册,推广到全军。

就比如2003年,歼-10在还没有完成全部试飞科目时,空军就抢先订购了6架,还是给了飞训中心。目的就是为了早点拿到飞机,以编写训练大纲。等到2004年部队接收首批正式量产型歼-10后,立马就可以照着大纲练了。

第0批次歼-10,一共6架

在更早之前的2001年,飞训中心就接收了引进苏-30MKK,仅仅比空3师晚了几个月。苏-30MKK是中国空军第一次装备的重型战斗轰炸机,算得上是建立进攻型空军的起点。要如何发挥这种先进战机的作用,就不能让部队自己来摸索了。所以,在一线部队急需先进战斗机的时候,第一批苏-30MKK却给了飞训中心一部分,用于探索该飞机的应用。以后就可以把他们的探索成果复制到其他部队,短期内就可以提高战斗力。这属于磨刀不误砍柴工。显然,歼-20这种跨时代的飞机,也是第一个给了飞训中心。

飞训中心,看这个名字似乎只负责训练。实际上,他们也是作战部队,日常也有巡逻、战备值班等任务。

另外,飞训中心还承担为其他部队培训、输送骨干的任务。其他作战部队的指挥员,很多都要来飞训中心集训,接受更高级的训练。达到标准后,才能继续任职或者升职。

飞训中心算得上是中国空军训练改革的先锋。相比于军迷更为津津乐道的新装备,他们在训练上做出的探索和贡献没法直观展示,却更为重要。

0 阅读: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