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祥:我反对倪萍评正教授。倪萍:赵老师,我哪里得罪你了

九州兔吹不散 2024-08-01 02:44:38

1993年,34岁的倪萍参评正教授。51岁的赵忠祥跳出来反对:

“倪萍凭什么与我平起平坐?”

虽然面对诸多质疑,但是,最后倪萍还是成功当上了正教授。

这里面当然没有什么猫腻,倪萍的成功,全靠苦熬!

01 悲催的童年

倪萍,其实姓刘。

倪萍父亲刘世杰,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1959年,倪萍出生后,父亲对她一点儿也不关心,好吃的,好玩的,都优先给哥哥。

父母经常吵架,有时候深更半夜还在吵,倪萍只能躲在被窝里哭泣,给她幼小的心灵投下了厚重的阴影。

后来,倪萍被父亲送到了离家很远的一个托儿所,而哥哥则在父亲身边享受着父爱。

在托儿所里,倪萍和其他孩子一样,经常哭着要妈妈。

其他孩子都只是哭,而倪萍,哭了之后还敢于行动。

为了回家找妈妈,有一次,她避开老师,悄悄溜出校门,独自一人走到了大马路上。

但是家在哪里,她不知道,怎么才能回到家中,她不知道。一个仅5岁的孩子,茫然无措的时候,就只能一个人蹲在马路上大哭:

“妈妈,我要妈妈。”

倪萍正哭得伤心时,突然,一只大手抓住她的胳膊,把她拽得身疼,她这才注意到,是老师找来了。

老师怒气冲冲,拽着她的胳膊,把她拖回了学校,又用绳子把她缠在木马椅上。

“为什么要离开学校?”老师就像在她耳边打雷。

“我要妈妈!”倪萍一边哭着,一边喊着。

“知道自己错了吗?”老师的声音很尖利。

“我没错。”倪萍坚强地哭道,“我只要妈妈!”

见倪萍坚持不认错,无论她么哭,怎么喊,怎么挣扎,老师都没给她解开绳子。

幸好,这天,倪萍的小姨来学校看她,正巧看到了这一幕,十分心疼。她的姥姥知道后,就把她接回到了乡下。从此,小倪萍才有了一个正常的童年。

到了读小学的年龄,倪萍不得不离开疼她爱她的奶奶,回到了原来的那个小县城。

10岁那年,父母离了,她和哥哥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她对父亲没有感情,而对妈妈却爱不够,她懂事后,就把原来随父姓“刘”,改成了随母姓“倪”。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从地面到家有100多级台阶。倪萍在家里做饭,到了母亲下班的时候,她就噔噔噔地下楼,又蹬蹬蹬地帮母亲把自行车扛上楼。

童年的苦难生活,造就了倪萍坚毅,果敢的性格,在困难面前,她勇敢挑战,在挫折面前,她越挫越勇。靠着苦熬,她度过了悲催的童年。

02 困难,成就她的梦想

1979年,倪萍顺利通过艺考,成为了山东艺术学院的一名学生。

21岁时,一个导演找她拍戏,她忙不迭的赶过去,刚进门,一个大明星啪的将剧本扔在她脚下,她一愣,眼泪差点滚落出来,但是她忍住了,弯腰捡起了剧本,很快就沉浸在了剧本之中。

这样的轻视,并没有打击到倪萍,相反,她的表演生动又专业,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倪萍也因此赢来了更多的机会。

读书期间,她多次参演电影,成为国家二级演员,后来又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

这些荣誉的取得,并没有让她骄傲自满,在她看来,这只是她人生的起点。

1989年,倪萍成为青岛春晚主持人,刘瑞琴又把她带进了央视这个更大的舞台 ,她满心欢喜,仅用了7天就办好了手续,赶到新的工作地点。

可是,在新同事的心目中,她就是靠着关系,靠着脸蛋混进央视的。

当她推开办公室门时,看到的是13张冷漠的脸,每个人都对她嗤之以鼻,甚至甩门给她看。

她委屈得痛哭一场,但哭过之后,却暗中告诫自己:只要自己苦熬,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这之后,她更加的刻苦。别人聊天的时候,她在学习;别人喝茶的时候,她在学习;别人娱乐的时候,她在学习;别人逛街的时候,她依然在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倪萍终于迎来涅槃的机会,她开始主持《综艺大观》。她的才华,完美无瑕的展现在亿万观众的面前,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赏,同事们不再对她冷言冷语。

正是因为她在困境中苦熬,电视台这个大家庭才真正的接受了她。

1991年,倪萍终于站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走上了事业的巅峰,然而在当年的春晚现场却出现了意外。

节目已经表演完了,可是距离新年的钟声敲响,还有5分钟。倪萍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几张白纸,有板有眼地读着这一封封所谓的“贺信”。

正是因为倪萍的随机应变,这一年的春晚才能够圆满落幕。

1993年,34岁的倪萍参评正教授,可她的搭档,51岁的赵忠祥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我苦熬了无数年,做了无数贡献,才到今天这地位,倪萍才奋斗多少年,凭什么与我平起平坐?”

倪萍听了,直视赵忠祥的眼睛:“赵老师,我哪里得罪你了?”

倪萍把自己的资料推到赵忠祥面前,又把自己这些年的奋斗经历,一一讲给评委们听。

赵忠祥认真的看了,也认真的听了,充分了解了倪萍的努力和贡献后,不禁激动起来,站起身:“倪萍,你完全符合评正教授的标准,对不起,我向你道歉,你称得上咱们的‘央视一姐’。”

倪萍,在一次次困难中,靠着一次次的苦熬,由演员走上地方台,一直走到央视,走到事业的巅峰。

你以为这就万事大吉,错,更大的苦难还在等着她呢,她还得继续苦熬。

03 人生最大的苦,她熬过去了

1999年,在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幽默地喊:

“倪萍是我的梦中情人。”

全场笑翻了。

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也道出了无数男同胞的心声。倪萍也笑了,但谁也不知道,她内心在流泪,对于她来说,这是她最难过的一年。

就在春节之前,她的儿子虎子被查出有先天性眼疾,如果不及时彻底治疗,5岁前可能会失明,甚至危及生命。当时,倪萍的泪水瞬间涌出,她感觉天要塌了。

倪萍焦急万分,本来想立即带儿子出国治疗。但春晚离不开她,再说,离开春晚这个舞台,拿什么去给儿子治病?

她在舞台上依旧一副笑脸,但是内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她得熬,她相信,熬过去,前面就是阳光。

儿子6岁时,眼疾恶化了!正当她为儿子焦虑时,丈夫王文澜却又和她分手了。

然而,她没有沉浸在分手的悲伤中,因为,她全身心关注的,只是儿子的眼疾。为了治好儿子的眼睛,她请了长假,带了7万美元,奔赴美国。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钱又不多,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倪萍几乎崩溃,常常泪流满面,医生说,别哭,你把眼睛哭瞎了,你儿子怎么办?

倪萍从此不再哭泣,她对自己说,我必须坚强面对!

2004年,45岁的倪萍抛弃了国民女神,央视一姐的称号,正式从央视辞职,转战影视行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孩子治病赚钱。

因为医生告诉她,儿子的眼疾,治疗至少需要200万美元,注意,是美元!

一直不服输的倪萍,这一次被钱打倒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路还得往前走。后来,她坚定的告诉自己:熬,我也要熬过去。

她请姥姥去美国照顾虎子,自己则回国拼命工作。拍戏,演出,做嘉宾……忙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她在工作中,感觉自己很疲劳,晕晕乎乎的。

“哎呀,倪萍,你脸怎么这么红?”同事也发现了她的异常。

另一个同事伸手在她额头上一摸:“哎呀,怎么这么烫,发烧了吧。”

体温计一量,果然,到39度了。同事都劝她,快回去休息吧。

倪萍坚持道:“不,工作没完成,我不能离开。”

又坚持了一刻钟,她终于承受不了了,一下子晕了过去。

她不但要忙于工作,还要关心远在美国的儿子,常常往返于中美两个国家之间。待在美国时,国内如果有工作,只要收入超过机票,她都坚决回国去挣钱。

好在,这次上天终于眷顾了倪萍,儿子10岁那年,孩子的眼疾彻底治愈了。

这就是自己10年坚持的力量,这就是自己10年苦熬的结果!倪萍哭了,也笑了!

人生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沟沟坎坎。面对这些坎坷,有的人选择转身,有的人选择待在坑里不出来,也有的人像倪萍一样选择了苦熬。

正是在这样的苦熬中,我们的心智变得愈加坚强,大脑变得愈加聪明,能力变得愈加强大。

正是在这样的苦熬中,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乐观,学会了向内拼搏,也学会了向外借力。

正是在这样的苦熬中,我们明白了苦熬绝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正确认识坎坷的可贵之处,正视自己的内心,直面苦难。

正是在这样的苦熬中,衍生出了我们坚毅的性格和勇气。我们只有在坎坷中努力求变,才是制胜之道。

让我们在苦难中坚持,在坚持中奋进,在奋进中走向成功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0